西宁市2019年高二政治上半期月考测验网上在线做题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7年3月,中英两国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讲述了世界历史发展变迁的故事,让观众在领略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明间的互补、互动和相互交流。从中可以看出
①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举办文化展览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问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不同民族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这句话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B. 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C.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很多学校特别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把校训、校歌、格言、警句等书写在校园中的醒目位置,“让墙壁说话”。这样设计的原因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理论的创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福建医药大学的台湾籍学生纪名扬看到一位八旬老人摔伤后,义无反顾地实施救护。这一行为在海峡两岸传为美谈。这表明海峡两岸
A. 既有各自文化民族性,又有文化的共性
B. 对共同拥有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认同感
C. 通过互派留学生,促进了文化发展进步
D. 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中国中央档案馆陆续公布了一些受审日本侵华战犯的亲笔供词,包括笔供的中英文内容提要、笔供原文和译文等。其他国家也纷纷通过摄影、雕塑、论坛、影视等活动和作品反思战争、呼唤和平。从文化角度看,这表明( )
①通过这些文化载体,有利于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②这些活动的举办有利于引导人们反对霸权强权,维护和平秩序
③文化反映政治并将对政治产生反作用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6山东潍坊期中)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总会记得要保持一段距离;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②英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截然相反
③英国人与阿拉伯人难以交流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首《梁祝》历经50年不衰。曲作者之一何占毫说,这首曲子是浙江农民原创的,因为里面有很大部分运用了越剧和昆曲的表演因素;它也是小提琴民族化、用西方乐器演绎民族旋律的经典之作。可见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和交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2年4月,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由14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强调中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医学,但现在全国中医除了数量少、业务量不足,在治疗方面也面临“中医西化”的尴尬局面。“中医西化”的现状所反映的不良倾向是
①封闭主义  ②守旧主义  ③民族虚无主义  ④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央视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自春节开播以来,好评不绝。在这档节目中,《登鹳雀楼》、《将进酒》、《陋室铭》等经典诗词抑扬顿挫的古调,用流行歌曲的方式演择传唱,古典诗词和观代音乐水乳交融,让观众记住了优美歌曲的同时更是了解了诗词的内涵。材料说明:()
①传统文化通过自身的创造性转化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②经典诗词的内涵表达要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
③文化自信源自文化传播内容与形式、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④新媒体多样化的表达使之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教育部发布《关于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通知》,修订了高考各科考试大纲,其中多个考试科目将加重中华传统文化考核的比重一时成为热议,有人认为通过高考的风向标,可以倒逼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教育是一种直接的文化传播媒介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看作是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
A. 体现了文化是第一生产力
B.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C. 是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D. 是为了巩固产业的基础地位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入选名单中,我国的古琴艺术名列其中。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活史”。上述材料体现了( )
A.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 传统文化在今天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C.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不会因时而变
D. 传统文化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材料说明
①“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既重“戏”又重“技”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戏”决定着“技”的发展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技”可以脱离“戏”单独存在
④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丰富“戏”的内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评价中,你认为正确的有
A. 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应永恒不变
B. 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C. 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D. 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不断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多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雪莱这一名言体现了
A. 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 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孔子学院的设立到中国文化年的举办,从《媳妇的美好时代》走红非洲到《印象马六甲》大型实景演出首次走出国门,中华文化“走出去”渐入佳境。假如让你写一篇有关此类活动的新闻报道,比较合适的标题是
A. 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文化逐步趋向同一
B. 文化发展:教育是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C. 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D. 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千年以来“一带一路”上瓷器是中外国家交往中的国礼,瓷器作为中国文化礼遇四邦的工具,撰写了中华文化底蕴的自信。材料中的瓷器是
①中华文化的物质载体
②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③对外文化渗透的利器
④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6年8月5日至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第31届夏季奥运会。本届奥运会的会徽是由三个连在一起的抽象人形手脚相连,组成了里约著名的面包山形象。会徽的设计既展现巴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又弘扬现代体育精神。这体现了文化发展应该
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以便文化得以积累与发展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③发挥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④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经过长期实践,我国原有的监督制度暴露出多头监督、彼此孤立等弊端。通过不断摸索,我国确立了监察委员会制度,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健全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构建起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我国完善监督体系表明
①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社会实践为社会制度创新提供了条件
③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④革命批判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习.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是因为
①文化创作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聪明才智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唯一源泉
③文艺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④文艺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实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代有位画家对摹仿他的人说:“纵横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另一位大师也这样告诫他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从文化角度看,两位大师都主张
A.学习文化要区别不同对象 B.要重视文化对社会实践发展的推动作用
C.继承就能实现创新 D.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才有生命力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除了戏骨们的演技备受好评之外,该剧的台词也十分的犀利讽刺。但是细心观众发现有些台词是表述错误的,请选出你认为表述错误的台词
①李达康:“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因为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祁同伟:“什么是爱国,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是抽象的。”
③陈清泉:“我们好多的同志对外来文化还存在着偏见,既然尊重文化多样性,那就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嘛。”
④高育良:“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还应该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4. 详细信息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2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平执政以来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既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精华,又容纳了我国的优秀文化智慧,符合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中国哲学思想其实已经在开始造福世界。比如我们坚持的正确的“义利观”深受周边一些热爱和平国家的欢迎,我们的博爱精神在非洲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我们提倡的“以和为贵”的外交政策表现的是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发展中的中国正在用自己的世界观引领人民走向高级的境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中国是如何用自己的世界观引领人民走向高级境界的?
2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化是从农耕文化发展起来的、以古到今、我国各民族都有在民间举办祈愿农作物丰收的各种节庆。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2018年起、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为农民专门设立全国性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传承中国节庆文化传统。创新节庆文化形式。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可以抒发农民面对丰收所产生的喜悦的心情,凝聚农民眷恋乡土,热爱生活的情感。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是寄托人民文化情怀的大好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设立和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为什么能寄托人民文化情杯。
27. 详细信息
微信是某公司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研发项目最初并不被看好,多数人认为微信所有做的事情手机QQ都可以做,没有发展空间。后来,“语音功能”加入,微信出现转机;“附近的人”和“摇一摇”加入,使微信功能走向了陌生人之间的交友,用户的激增;“朋友圈”的出现,则把微信推向社交化平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今天的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微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但也有人担忧地说,当人们越来越沉迷于使用网络通讯工具来交流时,人们将会日益丧失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如果有一天,人人都低头摆弄手机,用通信工具交流,而不开口和身边的人交谈,那么每个人都将活成一座孤岛,而这个社会也就冷漠了。”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微信流行表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