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永年中学2020-2021年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在线考试题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的是( )
A. 宗法分封制 B. 王位世袭制 C. 中央集权制 D. 郡县制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红楼梦》中有两位贵族青年兄弟:贾宝玉和贾环。弟弟贾环内心对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宝玉十分妒忌,但是表面又对他非常惧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贾宝玉长相俊美,性格乖巧,深得祖母喜欢
B. 贾环性格阴险狭隘
C. 贾宝玉年纪长于贾环
D. 贾宝玉是正室夫人之子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里强调的是
A. 商纣不得人心而武王以德定天下
B. 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C. 周的历史长久是因为实行分封制
D. 武王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的功勋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家国同构观念
B.孝敬父母
C.中央集权意识
D.安土重迁理念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兵部
D. 门下省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会在“军机处”景点看到这样的文字说明:“军机处一日日称:……接折(阅读奏折)——减免(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求其宁息”,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讨伐六国 B. 攻打匈奴 C. 推行郡县制 D. 修筑长城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认为:“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这一机构是
A. 内阁 B. 南书房 C. 军机处 D. 文渊阁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帝国规模扩大的主要方向是
A.新疆地区和蒙古高原 B.岭南地区和云贵高原 C.蒙古高原和岭南地区 D.云贵高原和新疆地区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出( )
A.重视人才 B.皇权独尊 C.尊崇自然 D.宗法观念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个秦朝官员最有可能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这一理念是
A. 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 完善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诉求
C. 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自主性
D.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的官爵和门第。隋唐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 九品中正制的完善
B. 察举制的完善
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 科举制的推行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劾,并依法治罪。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这反映出唐朝时期( )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
C.大臣专权现象严重 D.伦理道德受到挑战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元朝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
A.
B.
C.
D.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
A.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B. 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C. 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 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书·刘辅传》说到“中朝”一词,三国时期的学者孟康解释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以下关于“中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皇亲国戚组成,是皇帝的咨询机构
B. 取代了丞相的权力,权倾朝野
C. 牵制“外朝”,削弱相权
D. 是政令的执行机构,有名无实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承秦制”是指西汉王朝大体承袭秦王朝的官僚制度而又“有所损益”。西汉王朝直接承袭自秦朝的制度是
A. 郡国并行制
B. 内外朝制度
C. 皇帝制度
D. 刺史制度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文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
A.唐朝中书省,汉代的刺史
B.唐朝门下省,汉代的刺史
C.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
D.唐朝的中书省,秦朝的太尉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一组有关印玺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演进 B.中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变
C.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D.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落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 D. 首辅权力失控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指
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管治 B.把西南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C.少数民族归理藩院掌管 D.中央派遣流官直接管治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措施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的是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行省制度
C.废除宰相制度 D.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
A. 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
B. 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
C. 东西方文明的衰亡和兴起
D. 东西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29.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二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2)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
(3)据材料三,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30.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第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场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唐不同的选官标准。
(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