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智贤中学2020-2021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题免费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
A. 领土主权
B. 贸易主权
C. 司法主权
D. 关税主权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状况如下表。该表折射了当时的中国

年份

茶出口(万斤)

丝出口(包)

1843

1300

1000多

1855

8400

56000多



A.成功扭转对外贸易逆差 B.城乡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C.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的观点,依旧未把毒品本身当作问题的关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不应忘记,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发生在
A. 1840年、1856年
B. 1840年、1883年
C. 1860年、1894年
D. 1860年、1900年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3年6月,法国皮诺家族向中国政府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近代焚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A. 俄国军队
B. 英法联军
C. 美国军队
D. 八国联军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这说明魏源
A. 对西方缺少整体的了解
B. 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
C. 思想理论水平相对较低
D. 摆脱了“中体西用”思想束缚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定都天京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金田起义 D.提出《资政新篇》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称:“在西方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的时代,洪秀全却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体现这一“情愫”的是
A. B.
C. D.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是两位学者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论述,这一事件

学者1:山河破碎,内忧外患激起的布衣之怒。
学者2: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因素。


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沉重打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C.彻底结束了中国的帝制时代 D.其政治方案均得以顺利推行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自强”源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语。十九世纪60年代,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清政府开展了所谓“自强运动”,主要体现在
A. 开始政治制度的变革
B. 引进西方技术设备
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 积极创办军事工业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创建的江南制造总局成为近代最大的军事工业,其生产不计成本,其管理腐败落后,其技术完全依赖洋人,所产枪支李鸿章自己都不愿购买,反而带头继续购买洋枪洋炮。这说明
A.欧美枪支物美价廉
B.李鸿章崇洋媚外
C.顽固派阻挠洋务运动
D.洋务运动失败有其必然性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它的主要影响是
A.扰乱地方社会秩序
B.控制清政府的财政
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D.限制中国商品出口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甲午战争后,大陆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
①邱逢甲
②徐骧
③刘永福
④丁日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 “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 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义和团揭贴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材料反映了义和团
A.运动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B.对帝国主义有了理性的认识
C.运动本身具有自发性和彻底性 D.具有朴素的爱国、排外思想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该学者的观点
A.揭露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性 B.忽略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
C.强调了清朝政府的反动性 D.抹杀了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0年,太后、皇帝和少数侍从在联军开进北京的次日乔装逃跑。经过长途的艰苦流亡,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导致太后与皇帝西逃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该条约规定反映出( )
A.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A.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 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 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 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湖北新军起义几乎没有遇到抵抗,至中午时分,他们便完全控制了局势。由于没有真正的革命领袖在场,他们就推举并不情愿就任的清军协统担任军政府大都督。这场起义
A.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B.标志中华民国的建立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D.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颁布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A. 君主立宪制
B. 总统制
C. 责任内阁制
D. 君主制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变化示意图,据图指出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B. 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
C. 中国资产阶级受利润的驱使,积极兴办企业
D.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基于这一认识,陈独秀
A.主张完全变革现有的民主政治体制
B.呼吁彻底推动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
C.在学生中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
D.由激进民主立场转而支持工农斗争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
A.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 B.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
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 D.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 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 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C. 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 “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同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湖北新军起义
B. 护国运动
C. “二次革命”
D.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个是《时务报》;一个是《民报》;一个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应是
A.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B.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法运动
C. 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D.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的重大历史事件,堪称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
①太平天国文件 ②孙中山主持中华民国第一次国务会议图③五四运动④井冈山会师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3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1927~1928年中共党员成份构成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C.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D.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3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列有关红军长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长征的原因是红军主动放弃根据地,要北上抗日
B. 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D.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早在1937年8月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所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使“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次会议是
A. 遵义会议
B. 瓦窑堡会议
C. 洛川会议
D. 中共七大
3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3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果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下列资料中可以引用的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应该是(  )
A. B.
C. D.
3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耻辱和记录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足迹。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②南京大屠杀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④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39.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完成: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作何评价?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
(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40.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乙、丙三位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
(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
(3)三人就讨论的问题准备写一篇论文。请你给他们拟定一个题目,并谈一谈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