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9年高二历史下半年月考测验在线免费考试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相通之处是
A. 施行仁政与德政
B. 厚古薄今复周礼
C. 强调制度与秩序
D. 重视道德与人伦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以上思想反映的诉求应属战国时期
A. 底层的小生产者
B. 新兴的地主阶级
C. 重要的游士阶层
D. 没落的贵族阶层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公羊传》相传为子夏的弟子公羊高所作,成书于汉初。书中大力彰扬孔子拥戴周天子“天下共主”的立场,不久之后,被汉代统治者定为官学经典。由此可见,当时
A. 迫切需要大一统的思想
B. 儒学产生的时间较早
C. 分封制受到统治者重视
D. 孔子地位已被神圣化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宪宗曾将法门寺佛骨迎入宫中供养,韩愈认为“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义”,要求皇帝“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同时他认为道教“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材料反映了韩愈
A. 主张吸收佛教道教思想
B. 主张重振儒学正统地位
C. 反对君主专制集权制度
D. 论证伦理秩序的合法性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而朱熹则常提“理”“气”“性”“太极”等形而上的概念。这一变化体现了儒学
A. 实现普及化
B. 完成信仰重建
C. 趋向思辨化
D. 弱化伦理纲常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纵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下列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
A. 是古非今
B. 中西结合
C. 格物致知
D. 经世致用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末清初,西方近代技术及天文学、数学、地图学知识不断传人中国,并为部分士大夫所接受,实用之学勃兴。这一时期士大夫接受西学的主要原因是
A. 西学东渐现象不断加强
B. 进步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C. 对理学空谈义理的不满
D. 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 此时我国已掌握活字印刷术
B. 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C. 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 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A.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
B. “隶变”方便书写交流有助于国家的统一
C. 隶书的出现是书法艺术成熟的主要标志
D.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代作家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指出:“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下列最能够印证他们观点的艺术作品是
A. 《人物龙凤图》
B. 《五子夺莲》
C. 《清明上河图》
D. 《墨梅图》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 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B. 写意性的创作风格
C. 儒学化的精神追求
D. 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为神:宋徽宗时封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三国戏中则一路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帝”。从明代开始每年五月三日,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祭拜关羽的活动。关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
A. 戏曲促进了宗教的进一步传播
B. 戏曲固化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C. 世俗文化发展决定历史人物评价
D. 世俗文化发展推动主流思想普及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古希腊智者学派中,普罗狄柯否认神,认为神是想象出来的,并把对人有用的事物视为神。而克里底亚认为,神不关心人的命运。这些观点
A. 成为了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
B. 彻底摆脱古希腊神话影响
C. 使哲学成为研究宗教的学问
D. 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教皇尼古拉五世时期(1447~1455年),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希腊历史、地理学家)的《地理》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荷马史诗》,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尼古拉五世积极倡导文艺复兴运动
B. 教皇试图运用古代文化来维护统治
C. 人文主义思想为欧洲社会普遍接受
D. 这些作品体现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他将整个民族的嘴和心用德语这条线连在一起,使德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材料强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最大意义在于
A. 直接推动了德意志迅速崛起
B. 确立了王权至高无上的原则
C. 推动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D. 冲击了罗马教会的神权统治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
A. 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B. 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
C. 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持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新史学》,提出“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该观点引起其它新学派呼应,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一治一乱”的循环史观和“好古非今”的退化史观。这反映出
A. 进化论的传入促进思维方式的改变
B. 新史学标志着近代社会思想的解放
C. 史观的改变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开展
D. 传统史观不符合反封建专制的需要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作家赛珍珠在长篇小说《大地》中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他们长年累月抗争着天灾人祸,表现出顽强的生存意志力。小说1931年一问世,就在美国人内心产生了强烈共鸣,该书连续两年成为全美最畅销书。这一现象
A. 表明了美国人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B. 说明了浪漫主义文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C. 反映了美国人身陷危机积极应对的精神
D. 体现了对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深切同情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画作描绘海上有一块巨石漂浮于空中。关于这种绘画的表现形式,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石头的纹理细致分明,反映出了印象主义绘画特点
B. 画出海浪与光影的重要元素,反映出浪漫主义画风
C. 半空中的石头蕴含巨大力量,反映了现实主义风格
D. 石头悬浮于半空中,反映出了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浪潮电影产生于1958年的法国,一经出现即风靡全球这类电影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与爱情,主张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们对
A. 时代的困惑和迷茫
B. 社会问题的重现与分析
C. “理性王国”失望
D. 现代化带来的精神满足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固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
A. 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革制度
B. 工业化体系的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
C. 思想解放运动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D. 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6年,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文中指出:“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存其一必废其一。”他在这里表达的主张是
A. 中西文化的差距太大不可兼容
B. 中国应进行彻底的暴力革命
C. 共和政体与封建文化不可兼容
D. 抨击尊孔复古思潮反对复辟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康有为、梁启超在日本避难期间,恰逢孙中山也在日本,孙中山以康梁亦为满清压迫,经此惨祸当能自省,乃请人约见。但康有为等人却坚持以“大清子民”为念,要死保光绪帝,将孙中山看作乱党,拒绝合作。这反映
A. 康梁极力维护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B. 康梁与孙中山之间没有共同利益
C. 双方在代议制的具体方案上存在分歧
D. 孙中山希望康梁能够一起加入革命党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以下说法最能够揭示两大历史事件关联的是
A. 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B.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 进行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老百姓曾朴素地概括邓.小平理论:“一块石头两只猫,三个梨儿四只鸡,五十加一百。”所谓“一块石头”,指的是改革开放和搞经济特区前无古人,允许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所谓“两只猫”,指的是“不管白猫黑猫,捉得住老鼠的就是好猫”。那么所谓“三个梨儿”指的是
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
C. 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路线
D. 坚持执行计划经济体制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邓.小平说:“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琥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邓.小平的这段话
A. 奠定了对外开放的思想基础
B.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
C. 阐述了“一国两制”的设想
D. 成为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依据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4年,法国科学家彭加勒曾说:“我们将要建造一种全新的力学,我们已经成功地瞥见它了。原来比较简单的力学依然保持为一级近似,因为它对不太大的速度还是正确的,以致在新力学中还能够发现旧力学。”其观点可用于说明
A. 牛顿力学阻碍了物理学继续发展
B. 牛顿力学促使相对论的发现
C. “新力学”是对牛顿力学的发展
D. 相对论是最完美的力学体系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点赞”“女汉子”“且行且珍借”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 大众传媒的商业影响越来越大
B. 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
C.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D. 网络主导人们精神世界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60年,联邦德国议员施万写信给中国驻波兰大使,希望中国政府能够通过放弃爆炸原子武器来申明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决定权,该建议被中国婉拒。这主要在于,中国发展原子武器
A. 利于提升我国国际地位
B. 保证我国社会长期稳定
C. 实现我国经济飞跃发展
D. 打破美苏垄断空间技术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 实行半工半读教育
B. “三个面向”方针
C. 高考统一招生政策
D. “科教兴国”战略
3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当时,每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故事片《吉鸿昌》得票14万张,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反映了
A. 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
B. 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C. “百花奖”促进杂志销售
D. 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
3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升温,“国学热”成为历史研究的新热点;新世纪以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史又成了历史研究的新宠儿。这一状况说明
A. 环境史的研究更具有战略意义
B. 历史学缺乏明确的研究对象
C. 现代中国的史学研究还不成熟
D. 社会发展影响历史研究视角
3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雅典的音乐学校教孩子演奏乐器,还教荷马史诗的选段和抒情诗,并配以乐曲让孩子们边弹边唱,以培养学生的美感、节奏感和旋律感;教育内容除赛跑、跳远、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五项竞技外,还有游泳、舞蹈和拳击,使青年人身体健壮、肢体匀称、形态健美,并养成坚韧、勇敢、克制等道德品质;结束基本教育后,大多数人就业谋生,少数富家子弟可入国立体育馆,接受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学习骑马、射箭、驾车等军事技术。梭伦改革在立法中明确规定父母必须帮助其子女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将来就不能要求子女赡养自己;组织学生参加宗教祭祀、社会庆典、公共集会、法庭审判等实际活动,进行政治道德教育。
——摘编自《雅典的教育》
材料二 太学是汉代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最初太学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王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等课程。汉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武帝到王莽,还岁课博士弟子,入选可补官。
——摘编自《中国古代教育》
材料三 从1952年开始,中国高等学校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按照苏联高教模式,取消原有系科众多的综合性大学,改为文理科或多科性理工科大学;以建设单科性专门学院为重点,将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的系科专业分别集中或独立,建立新的专门学院:取消大学中的学院建制,改为校系两级管理,普遍设立专业,按专业培养人才。工科由此成为高等教育中发展最快、比重最大的类别。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统一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摘自物东平《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雅典学校和中国古代太学教育的目的和形成不同教育模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2年我国高校院系大调整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3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

近现代

先秦:传说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扁鹊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病。
秦汉:《黄帝内经》是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葛洪记载了青蒿治疗疟疾的功用。
隋唐:日本多次派药师来中国学习医学;鉴真赴日本传授医学;唐代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府颁布的药典;孙思邈的《千金方》集唐以前医方学之大成。
宋元:政府派医官到高丽教授医学;王惟一撰《铜人俞穴针灸图经》。
明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后由朝廷颁行;传教士卜弥格翻译《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等书。

1914年,各省中医组织请愿团向政府请求保存中医,政府申明“非有废弃中医之意”。
1950年,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团结中西医”的方针。
1955年,中医研究院成立。
1956年,苏联派专家来华学习针灸。
1986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后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0年,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年,屠呦呦凭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



——摘编自陈邦贤《中国医学史》等
上表为中医药学发展史大事简表。请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主题,从表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3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神权专政的时代,教士可以替神发言,规划人间的铁序;教士们也有权力决定赦免或是不赦免人的罪行。这种固人而异的神律,就是不可预测的规律。宗教革命以后,主权国家制定法律,是根据人类个体共存于一个社会的要求来制定的。德国系统的法律,一方面追溯到罗马时代的法律,另一方面,也将这些法律解释为神律在人间的体现。法国大革命以后,拿破仑又在这套罗马法的基础上,编纂出《拿破仑法典》,也不外乎根据神设定的秩序,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人间的行为规范。这种法典,也必须合乎理性。
——摘自《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方面的,法律方面的,还是社会习惯方面的,提出问题,要求进行试验,不接受过去一贯所作所为,或所说所想的东西,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方法论。
——布洛克(英)《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社会在对人的判罚方面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提倡的评判原则,并说明其进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