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市高二历史2019年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从外迁入的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 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
B. 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
C. 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
D. 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邮律》内容广及文书、驿制、邮驿等法令,明确规定文书传递时限、登记手续、入驿条件、生活待遇、邮驿机构的管理和奖惩办法等。该法令的制定主要是为了
A. 完善秦朝法律制度的需要
B. 促进社会公用事业的发展
C. 建立完备的邮政通信网络
D. 保证国家政令的顺畅通达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
A. 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
B. 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
C. 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
D. 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汉文景两代相继执行的“以亲制疏”和“众建诸侯”之策,使王国数目增多,疆城缩小;景帝悉收王国支郡以属中央,又使汉郡数目激增,至最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共有王国二十五(西汉一代王国最高数),汉郡四十三。文景两代的政策
A. 废除了郡国并行制 B. 解决了“王国问题”
C.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调整中央行政体制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汉顺帝之前乡举里选,被推荐的多为“年少能报恩者”;汉顺帝时规定,被举荐者来到中央后,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两轮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要被“黜落”。这一规定
A. 确立了分科考试的录取方式
B. 打击了豪强把持官场的特权
C. 根除了察举制官士勾结弊端
D. 否定了重视德行的选拔标准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唐代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
A. 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B. 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
C. 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D. 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程朱理学在两宋时期只是偶尔地被统治阶级青睐。元仁宗皇庆二年,明经科考试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明宪宗成化年间,科举考试的题目不超出四书五经范围,答案内容要以程朱注释为依据。材料现象表明程朱理学
A. 逐渐地成为官方哲学
B. 日益受到人们的推崇
C. 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D. 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朝中后期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加之又具有票拟权,而且比六部更接近皇帝,所以尽管内阁从来没有被正式地告知统领六部,但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B. 内阁已经取代六部
C. 内阁权力不受制约
D. 君权受到内阁制约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认为,“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下列条款与此意思相符的是
A.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B. “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
C. “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D. “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人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B. 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
C. 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D. 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写道:“过去,人们是在人人都是兄弟,并力斩邪除妖,建立人间天国的号召下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这种号召在太平天国领袖集团的分裂和相杀中黯然失色了。过去,太平天国的革命政治和革命思想是以宗教的语言表达出来,自经天京大变乱后,这些宗教的语言也不能不丧失其魅力了。”在他看来
A.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B. 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标志
C. 天京变乱动摇了太平天国革命信仰
D. 太平天国运动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恩格斯在1894年11月深刻地指出:“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了古老的帝国以致命的打击。”然而,这场战争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对“分水岭”含义理解正确的是,这场战争
A. 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B. 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C. 中断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 彻底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武昌起义至民国二年底,“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儿至近百。”据统计,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团体达682个,其中政治党团者312个。这种现象说明,该时期
A. 政党政治在中国的确立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民主政治成为时代潮流
D. 专制主义已被彻底根除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提出的科学与民主的口号,是继承以往的科学和民主思想而来的,但亦有重要的不同。这里的“不同”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强调
A. 实现富国强兵
B. 改造社会制度
C. 提高国民觉悟
D. 批判传统文化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抗战期间,有电影人认为,中国影片自产生以来,其制作的对象,都是都会市民。而今天抗战电影最大多数的观众,是农民、小城市市民与农民士兵,我们必须制作以农村观众为对象的“农村影片”。这主张意在
A. 激发沦陷区民族意识
B. 以文化宣传增强抗战力量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实现电影创作重心的转移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代雅典10所高级法院,平均每所500名陪审法官由抽签方法选出(另有100名候补)陪审员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时,陪审员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做商议。这一制度
A. 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 杜绝陪审法官徇私枉法的危险
C. 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正性
D. 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伽利略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新方法。伽利略的新方法
A. 促进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B. 重视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C. 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开展
D. 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提名具有丰富的处理军事事务经验的托尔为国防部长,民主党占据多数的参议院对此加以否决。虽经布什多方做工作,终未挽回。参议院此举
A. 捍卫了宪法赋予的职权
B. 加强了国会的立法权力
C. 反映了政党间斗争激烈
D. 体现了权力中心在国会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传统的经世思想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变化,“经世思想不仅包涵批判现实、倡言改革的振兴实学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关注夷情的新视角。”以下思想,可以归入鸦片战争后经世思想的是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C.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64年,清政府刊印了美国传教士丁良翻译的《外国公法》,奕䜣上奏说,“该国律例一书,衡以中国制度,原不尽合,但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向西方国家学习依法治国
B. 近代中国人开始了解西方外交
C. 法律制度正在逐步与世界接轨
D. 统治者具有一定的国际法意识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当柏林墙竖立之后,华盛顿感到‘舒了口气’。虽然肯尼迪公开谴责这是对边界的野蛮封锁,但‘实际上认为柏林墙是结束柏林危机的转折点’。”这是因为“柏林墙”的修建
A. 减少了美苏直接冲突的可能
B. 遏制了苏联势力进一步扩张
C. 便利了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D. 为美国组建北约提供了借口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
A. 周王“授土”“授民”
B. 秦国的商鞍变法
C.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23. 详细信息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1)材料一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政权是否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伯利克里为民主政体创新了哪些措施。
(3)谈谈制度创新对国家发展的认识。
24. 详细信息
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曾试图通过变法走上富强之路,但两者结果却截然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注:“上喜选”与“蒸汽船”谐音)
——日本民谣
材料二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日落紫禁城》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
——黄遵宪
材料四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五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1)据材料一、二,归纳中日两国这两次变法的共同背景。
(2)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明治维新哪些领域的改革更为推崇?
(3)据材料四,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4)据材料五,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综上所述,你认为一场改革要取得成功应着重关注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