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2019-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反映了分封制
A.使亲贵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B.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C.构架了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汉初年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为消除由此带来的威胁中央权力的因素,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派卫青、霍去病等带兵出击匈奴 B.推行盐铁官营
C.颁布“推恩令”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观察下面三幅图,请选用一个最佳主题来概括

A.少数民族的变迁 B.民族交融的发展
C.民族政权的对峙 D.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全国军政大权集中于三省,皇帝颁布政令,需要通过中书省和门下省副署才算合法"。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 B.相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
C.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D.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民主性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某历史时期,其突出特征是“强化的中央集权,叠层的政治架构,活跃的商业经济,成长的市民阶层,繁荣的海外贸易,南移完成的经济重心”。这一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为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据此可知

A.政府官员的素养不断提高 B.国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封建王朝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D.科举制录取标准逐渐放宽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末清初,思想界出现了“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等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观念。这些观念
A.代表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促使传统儒学进入反思和批判阶段
C.突破了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 D.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成功转型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 D.各自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两次伟大实践的共同主张有
A.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 B.推翻君主制度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传播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毛.泽东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改变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性质 B.实现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大转移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播下了革命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写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五个月日军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文中所述的历史事件
A.是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B.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C.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 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是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
A.都由资产阶级主导 B.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
C.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D.都受到国际环境的重要影响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次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制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农业合作化成效有限
C.一五计划的成就突出 D.小农经济影响社会发展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总有一些金色的旋律成为一个时代风貌的编影。有首歌这样唱道:“我们都是追梦人,在今天勇敢向未来报到,当明天幸福向我们问好,最美的风景是拥抱。”该首歌曲诞生的时代背景是
A.三大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虽然说这种民主对于古代雅典是一种必然,但对整个世界历史却是偶发性的个案,也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雅典民主制具有其独特性 B.雅典民主制有其内在弊端
C.雅典的文化成果繁荣昌盛 D.雅典民主制存在时期短暂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欧的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这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
A.双向的权利与义务 B.层级相对独立
C.严格的等级制 D.相对自由与平等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玉米、甘薯等作物向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这些地区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被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的影响 B.传统农业的发展
C.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D.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方社会现代意识兴起等整,历程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它们并非环环紧扣,但精神实质却相通相融。这就是
A.运用了理性的精神 B.培养了科学精神
C.实现了信仰上的自由 D.促进了思想解放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杰斐逊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的说就是横向分权与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杰斐逊所提的“纵向分权”指的是
A.联邦体制 B.三权分立体制 C.两党制 D.总统制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及世界各地,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万英里.这一时期铁路兴建热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 B.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C.巩固边疆的战略的需要 D.世界市场逐步拓展的需求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共.产.党宣言》指出:“在经济危机期间……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这一问题
A.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政策原因 B.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急需调整
C.表明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D.被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解决苏俄(联)经济尽快工业化的问题,但它没能完成这一任务,这就决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命运。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
A.没有完成实现工业化任务 B.没有推动苏俄经济的发展
C.必然被苏联模式所取代 D.没有使苏俄过渡到社会主义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二战后,日本政府在1955年制定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目标是实现经济自立和充分就业,联邦德国政府采取“社会市场经济”政策,法国戴高乐政府实施国有化和经济计划。这表明当时资本主义国家
A.效仿苏联经济发展模式 B.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积极维护国际经济秩序 D.解决经济“滞胀”的现象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1976—2015年七国集团(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变化。由此可以推知

A.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形成 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严重衰退
C.新兴国家经济实力增强 D.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改变
2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比起国内贸易的突飞猛进,对外贸易增长更为明显,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明朝时期,随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有了很多的进步。商业资本也十分活跃,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商人和商人集团,在当时较著名的由徽商、江右商、闽商、粤商等,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许多商贸中心和新兴城镇。明中叶以后,“朝野率皆用银”,白银得到广泛使用。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SI通史教程古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扬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时期商业领城出现的新现象。
2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表

——据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
2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旧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解放以后,投机资本疯狂操纵黄金、银元,在私营百货公司的带动下,几乎所有私营商店的商品都以银元标价。同时投机资本势力还掀起一股物价飞涨的浪潮,天津、上海带头,华中、西北跟进,波及全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据程中原、夏杏珍《党史国史上的要人大事》
材料二 1964年5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专门研究三线建设问题,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其中一线是沿海地区,二线是中部地区,三线是西南、西北等后方地区,将三线地区作为建设重点。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但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而“邓.小平南方视察”作为新中国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被认为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
——据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指出针对材料一中的问题,新中国在成立之初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南方视察”的重大历史意义?
29.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材料三 一些西方学者或政治家认为,一些殖民地的独立是其宗主国主动选择的结果。例如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在演讲中就宣称:大英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他们"。
——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与三角贸易相比,19世纪晚期世界贸易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世纪的印度为例,说明英国如何“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中西方学者和政治家的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