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一中2020-2021年高二下册开学考试政治专题训练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近日出版发行。当下,全国各地都在学习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最新发展成果,这是基于它( )
①能指引国人追求美好的未来②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③是新时代各项工作的出发点④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具体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天人感应为前提,董仲舒对“天,君,民”之间的关系做了权力等级的安排,天代表最高的意志,并且具有最高的赏罚权力,而君王在人间的统治权是由天授命而来。从哲学上看,董仲舒的这一观点( )
①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②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③认为君权天授,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④正确回答了思维和存在的基本关系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净气治山治水,守护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拆码头、迁工厂、复绿地,倾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从“砍树”变“看树看风景”,从“卖木材”变“卖生态卖景观”……福建,江西,贵州三省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这种发展模式的哲学依据是( )
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增强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
②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发展的
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人对自然的正确认识为基础
④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中作出正确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学是对生活的反映,是客观的东西到了人的头脑中后,人重新组织编出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材料表明意识( )
①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不仅能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能改造客观世界
③具有主动创造性,受反映者主观因素的制约
④既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习.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抗击疫情,我们所彰显的伟大抗疫精神,汇聚成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这表明( )
①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②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作用④精神的力量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12月12日,习.平在全球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讲话时引用古诗“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来强调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下列语句与材料中诗句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②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④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漫画《有时候生活轻不轻松,就看你选择了走什么样的路!》告诉我们要(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出最佳选择
②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③正确发挥主规能动性,反对从众
④尊重客观规律,办事要发自内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当我们对如何办一件事缺乏精确认知和有效办法的时候,通常会用“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句话来宽慰人心。这句话的可取之处在于( )
①看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是对客观规律内涵的深刻总结
③能够激励人们直面困境、积极进取
④强调了规律虽不可知,但可以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细胞生物学领域,设备的分辨率越高,揭示的秘密就越多。当前,科学家打算将新工具与技术相结合,以前所未有的细节和3D形式展示细胞内部结构。计划将这些方法与冷冻电子断层成像术、痕量分子标记技术及其他显微术结合起来,了解亚细胞。这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实践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③实践发展为我们提供日益完备的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④科学实验活动要通过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⑧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世界上有一种人是只有眼睛没有腿,虽然有远大的理想,也懂得很多的道理,但由于没有腿,所以不会有什么成就。还有一种人是有腿没有眼睛,尽管他的腿很健康,一天能走很多路,由于他没有眼睛,不过是盲闯而已,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这启示找们( )
①要坚持“知行合一”,避免空谈误事
②要树立明确人生目标,避免劳而无功
③要拥有不懈进取精神,避免半途而废
④要克服空想主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习.平指出,做好基础研究要遵循科学发现自身规律,以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来驱动,鼓励自由探索和充分的交流辩论。这说明( )
①科学研究受个人主观兴趣爱好影响②思想交流对认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科学研究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④科学发现的基础是好奇心和自由探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11月19日,国家主席习.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互利共赢》的主旨演讲,强调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要全面深化抗疫国际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中国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创亚太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这表明( )
①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③要勇于创新,创造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领航定向,破浪前行。“十三五”以来,从十八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5次会议到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的8次会议,习.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亲自谋划,以全局眼光和战略高度为中国经济巨轮掌舵领航。“以全局眼光和战略高度为中国经济巨轮掌舵领航”是因为( )
①整体制约部分,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③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部分的功能之和构成整体功能
④部分离不开整体,应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⑧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火车刚出现的时候,跑不过马车。但是今天火车遍地跑,马车早已不见了踪迹。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速度和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高速列车随之诞生,大大提升了交通便利。火车的出现与发展说明( )
①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②社会实践的需要促进了新事物的诞生与发展
③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④只要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事物都能够茁壮成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我们要在青少年时期就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自觉把人生理想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长期践行、坚定笃行,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下列选项与材料所体现哲理相同的有( )
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③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④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的月球探测虽起步晚,但坚持自己的特色,不重复别国做过的工作。截至2020年,我国探月计划已顺利完成了“绕”“落”“回”三步走的探测任务。材料表明( )
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②事物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③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重点
④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这句话揭示的哲理是( )
①勇于自我否定方能涅磐重生②外部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总体方案的批复》,同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试点成功的经验将推广全国。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②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④坚持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工作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和完善。对此,我们应该( )
①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勇于否定过去的发展战略,促进理论的发展
③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要处理好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博鳌亚洲论坛创新报告2020》指出,世界科技创新格局呈多极化发展趋势。亚洲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超越。其中,我国创新力表现突出,是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唯一进入“全球创新指数”前30的国家。我国如此重视创新是因为( )
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②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词”不同。“逆行者”、“云监工”、“后浪”、“尾款人”、“打工人”……这些2020年度热词,背后都有或悲或喜,或震撼或感动的故事。这表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④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完善市场机制。推动相关改革深化,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把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完善市场机制是基于( )
①社会发展都是通过不断的改革实现的
②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④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促进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习.平总书记多次要求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深入挖掘和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价值,“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材料表明( )
①红色文化的价值源于人们的挖掘和发现
②红色文化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人们的需求
③红色信仰激发人们的力量彰显了其价值
④红色文化自身属性决定了其价值的大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共.产.党员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材料说明( )
①有理想的人生是最成功的人生
②我们应该自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③对一个人的评价更要看重其精神贡献
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习.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是因为( )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②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国家统计局2020年9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624亿元,比上年增长7.0%,结构不断优化,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这体现了(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文化反作用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③文化生产力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④文化产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支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规划指出,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建设乡风文明的意义在于
①维护传统农耕文化的稳定性
②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转化
③培育崇信尚俭、向上向善的乡村文化
④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文他”新业奔继续逆势上行,线上文化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从文化及相关W业细分行业看,文化新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29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2%,增速高于其他行业。"互联网+文化”新业态的快速发展表明( )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动力
③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资源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日益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习.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多次强调要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因为(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思想道德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对人的综合素质产生深远影响
④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培养勤俭节约良好美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在《软实力一一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一书中,首先提出软实力概念,他认为,文化软实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强调文化软实力是制胜之道是基于
①文化软实力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2020年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平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平总书记指出: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前进道路上,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荆棘坎坷,要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哲学知识谈谈抗美援朝精神怎样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
3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表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正式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即将实现,中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因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与时俱进地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结束历史使命。“四个全面”表述的更新及内涵的丰富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是基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作出的战略抉择。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具有无限性”的知识,分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调整的依据。
33.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
材料一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中医药学工作。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学发展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后继乏人;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很多中医药学大师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中医药学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勇攀医学高峰,充分发挥中医药学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学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材料二 中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习.平在今年第18期《求是》发文强调,要加强研究论证,总结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和诊疗规律,组织科技攻关,既用好现代评价手段,也要充分尊重几千年的经验,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要深入研究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如何看待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创新意识的具体要求说说如何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
34.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2020年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忘记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要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就必须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让初心和使命在广大党员、干部内心深处铸牢、在思想深处扎根。
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广大党员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