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初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河北省保定高碑店市)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某同学做的“隋朝大运河”的笔记。其中一处错误是:

A.目的 B.人物 C.结构 D.作用(意义)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下图历史人物描述准确的是

A.他是唐朝杰出的诗人杜甫
B.他被誉为" 诗圣"
C.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诗风淳朴
D.他的诗歌颂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下列有关“五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统治区域都在黄河流域
②五个政权并存割据
③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④政局相对稳定,战乱影响较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隋、唐、宋朝时科举制度建立并逐渐完善。下列有关科举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①隋文帝时候科举制正式确立,唐朝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
②贞观年间进士科考生录取率能50%
③武则天时期是殿试的开始
④宋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授官从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宰相赵普曾向宋太祖建议道,治理地方,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提出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实现地方自治 B. 加强中央集权 C. 杜绝官员贪腐 D. 促进社会和谐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夏议和之前,在宋夏之间的不断战争中,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研究其原因应该是
①宋朝文臣不悉军务,却掌握军政大权
②宋朝重文轻武,不重视军队建设
③宋朝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战斗力削弱
④宋朝军队将领处处受制,往往会错失战机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七年级(1)班同学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达成的共识,你认为正确的有( )
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②南方地域辽阔
③中原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大量劳动力
④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
A.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塘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
A. 统一国家建立 B. 江南地区开发
C. 商品经济繁荣 D. 民族政权并立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关汉卿,与其他三人共同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三人中不包括
A.马致远 B.白朴 C.郑光祖 D.王实甫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栏目的一道抢答题给出关键词:“南宋、豪放词风、抗金英雄、醉里挑灯看剑”,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 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C. 瓦子、勾栏的出现
D. 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二种”是指
A. 火药
B. 造纸术
C. 指南针
D. 印刷术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7年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追溯历史,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明朝锦衣卫印,持有此印的人

A. 掌管全国军政大权
B. 掌管全国财政大权
C. 充当皇帝顾问,后来参与中央政府决策
D. 由皇帝直接指挥,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不受法律约束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明朝“八股取士”认识有误的一项是
A. 考试题目来自“四书”“五经”,以《四书集注》为标准
B. 考生答卷必须以“八股文”为形式,特别有才干也可以有所突破
C. “八股取士”致使考生死读书、读死书,不利于个性思维的发展
D. “八股取士”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维护其封建统治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战斗力大为增强。由此可见,明朝能够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 部队纪律严明 B. 百姓大力支援 C. 将领善于创新 D. 后勤补给充足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比较下图两部著作相同之处有

①都成书于明朝;
②都是总结性著作;
③后来都被译成多国文字;
④都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的是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四个选项中其中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属同一性质,它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寇准力主抗辽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末农民起义军中被称为“闯王”的起义队伍领袖是
A.陈胜 B.张角 C.黄巢 D.李自成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项,与明朝灭亡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B.政治腐败,宦官专权
C.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D.土地兼并严重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的是
A.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 手工业的发展
C. 商帮的活动
D. 商品贸易的兴盛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多荒地被开垦出来,土地面积大大增加。造成下表所反映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A.官僚、地主、商人兼并土地 B.农民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
C.商业发达形成,形成了商业网络 D.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
A.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B.加强皇帝的权力
C.培养忠顺皇帝的奴仆
D.选拔官吏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学作品往往折射出历史时代的烙印。下列文学作品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的是
A.《窦娥冤》 B.《红楼梦》 C.《西游记》 D.《牡丹亭》
26. 综合题 详细信息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

材料四: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图1所示文物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图2所示货币与以前的货币相比有什么优点?它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3)图3和反映的是宋代什么节日的习俗?图4《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你知道图5是哪一现代运动的鼻祖吗?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因比、余秋雨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
27.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帝权力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所着力的重点。
材料一赵匡胤是以政变的方式,黄袍加身才当上皇帝的,他明白要坐稳江山,把权力紧紧抓在自己手中,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就必须限制他们的权力。
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职官志》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机务及用兵必须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宋太祖为限制相权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帝”是哪位皇帝?材料中“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是什么意思?此皇帝又是如何调控军权的?
(3)从材料三可知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置强化了君主专制?
(4)三则材料中三个皇帝的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8.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贾更坤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

——《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顺治帝赐予西藏地方藏传佛救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格鲁派的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台湾通史》
材料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唐朝和少数民族通婚的事例。说出唐朝对少数民族实行的政策是什么样的?
(2)材料二的内容是哪个朝代对西藏进行管理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确立了什么制度?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四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5)材料五图片所反映的是清朝哪个皇帝的功绩?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29.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下图)

材料二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材料三清政府实施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它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三个国家中①是哪个国家
(2)请用与①③国家相关的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这些史实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这一事件有何历史影响?
(4)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为此,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5)材料一、二反映的对外交往,在积极作用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