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2019年下册)免费试卷完整版

1. 详细信息
下图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两处原始居民的共同之处有

A. 都会饲养猪、狗等家畜
B. 都会建造防潮的干栏房屋
C. 都会制作装饰花纹的彩陶
D. 都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 详细信息
西周时期,各级王公贵族在祭祀时使用器皿的规制非常严格,特别是在青铜鼎的使用上有明确的规定:“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青铜器在材料中的主要功能是
A. 酒器 B. 礼器 C. 兵器 D. 乐器
3. 详细信息
下图显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特点是

A. 顺应自然
B. 结构精巧
C. 综合性强
D. 造福千秋
4. 详细信息
下侧是某位同学记录的课堂笔记,其中空白处应该为

A. 统一文字
B. 焚书坑儒
C. 兴办太学
D. 八股取士
5. 详细信息
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齐民要术》成书于北朝,它不仅记载了很多黄河流域人们的农业生产经验,还介绍了 “甘蔗”“芭蕉”“橄榄”“龙眼”等南方作物的习性和加工、贮藏、食用方法。这反映了
A. 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B.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 古代科学家注重民生 D. 南北各地区物种交流
6. 详细信息
下侧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示意图,其中心城市是

A. 长安
B. 洛阳
C. 江都
D. 开封
7. 详细信息
杜甫曾有诗句“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以“开元”为年号的是
A. 唐高祖李渊 B. 唐太宗李世民 C. 女皇帝武则天 D. 唐玄宗李隆基
8. 详细信息
下图空缺处应该填写的历史事件是

A. 西夏灭亡 B. 北宋灭亡 C. 金灭亡 D. 元朝统一全国
9. 详细信息
某同学为宋元历史小讲堂搜集了以下材料,据此可以判断他的学习主题是

A. 文学艺术的发展 B.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科学技术的进步 D. 中外交通的发达
10. 详细信息
观察下图,关于明朝北京城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型
②北京城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
③内城是北京城的核心
④宫城是著名的皇家建筑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详细信息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分为序幕、历史背景、金田起义、建都天京等共9个部分,介绍了太平天国历史的全过程。其中率众发动金田起义的农民运动领袖是
A. 关天培 B. 曾国藩 C. 洪秀全 D. 洪仁玕
12. 详细信息
通州八里桥又名永通桥,始建于明代,现已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文物名录。1860年清军与英法联军在此地苦战失利,英法联军进占北京城。与这一战役紧密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 详细信息
社会变化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下面材料反映出

A. 生活习俗的近代化 B. 民族工业的发展
C. 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D. 等级观念的消失
14. 详细信息
某班同学为纪念一场运动爆发100周年所撰写的发言稿写道:“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据此判断,这场运动指的是
A. 义和团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15. 详细信息
下图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五场“埋葬蒋家王朝”中一段表演唱的剧照,展现了战略决战中解放区人民积极支援前线的场景。这一时期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的主要原因是

A. 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B.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C.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D. 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16. 详细信息
下图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变化情况。据图判断,甲线段所示时期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 土地改革的开展与完成 B. “一五计划”实施
C. 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D. 两极格局被打破
17. 详细信息
下列老照片反映了北京历史的变迁。按照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④②③①
18. 详细信息
下图为1955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特种系列邮票中的两枚。假如你是当时邮票设计师,再设计一枚同类邮票,应选择的素材是

A. 钢铁工业 B. 石油工业
C. 核能技术 D. 生命科学
19. 详细信息
下图是1972年3月6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它用汉字“友”把画面切割成几块,其中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观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尼克松此行促成了

A. “求同存异”方针正式提出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 详细信息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于2019年1月2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1. 详细信息
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考古及人类学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组成一支人类文化遗迹考古队。他们从埃及出发,自西向东历时3年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遗迹。以下最佳考察路线排列为
①哈佛拉金字塔
②摩亨佐·达罗遗址
③良渚遗址
④空中花园遗迹
A. ①④②③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④① D. ④③②①
22. 详细信息
“贱民不得在公用的水井中汲水,不准进印度教庙宇。不准用公用渡船和道路……个别地方贱民要在外出时一面走一面敲木板,以警告别人,避免他们的身影污染高贵者。”材料反映的是
A. 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 B. 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
C.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D. 古代埃及法老的无上权威
23. 详细信息
苏格拉底认为,“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奏笛子的人,或任何其他行业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是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轻得多的。”对苏格拉底观点准确的概括是
A. 雅典应把权力交给所有公民
B. 国家管理者不需要具有专长
C. 抽签选举能保证公职人员德才兼备
D. 国家统治者应具有管理国家的知识
24. 详细信息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职业。相比较而言,下列职业中出现最早的是
A. 火车司机 B. 电话接线员 C. 毛织染色工 D. 电器工程师
25.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西欧的庄园经济开始于公元6世纪
②全体佃户可以在庄园的公用地放牧
③佃户只有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才能取得份地
④庄园佃户只有自由的农民,不包括缺少自由的农奴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6. 详细信息
“在他的代表作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内心的蜕变被作家赋予了重大意义,从主人公艰难而意义重大的转变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人的,或者说是一种新的人类成长过程,这是人的真正的史诗——人的壮大和自觉,是这部戏剧的真正主题。”这是《欧洲文艺复兴史》中对一位伟大戏剧家及其作品的评价。这位戏剧家是
A. 但丁 B. 彼特拉克 C. 莎士比亚 D. 薄伽丘
27. 详细信息
以下四幅图片是出自教科书中的插图,按照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①④② D. ④②③①
28. 详细信息
历史漫画往往能够生动地反映历史。对以下两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准确的是

A. 巴黎和会&慕尼黑会议
B. 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
C. 慕尼黑会议&雅尔塔会议
D. 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
29. 详细信息
对历史人物的深入探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某学习小组制定了有关世界近代历史人物的专题研究计划。以下是他们的分类设想,你认为需要修正的是
①探险家: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
②政治家:拿破仑、林肯、丘吉尔
③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诺贝尔
④艺术家:达·芬奇、贝多芬、法拉第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0. 详细信息
在中考复习中,某同学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历史分为两个阶段,并总结提炼了相应的时代特征。以下分段与时代特征说明准确的是
A. 1945~1989:美苏争霸;1989~至今:政治多极化
B. 1947~1989:美国主导世界;1989~至今:一超多强
C. 1945~1991:两极格局对峙;1991~至今: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D. 1947~1991:美苏两极冷战对峙;1991~至今: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31. 详细信息
家书·家国
鸦片流毒中华,每年外溢金银致千万,漏卮(zhī盛酒的器皿)不塞,足以贫民。吸烟者众,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痼癖(难治愈的癖好)不除,足以弱种。英吉利以此毒物贻祸中华,其肉不足食矣。余为国为民,坚守此志,不扫除毒卉,誓不甘休。外夷虽狡,余总不惧。
——《林则徐家书》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上图是林则徐诞辰二百周年纪念邮票,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面对民族危亡,李鸿章、康有为和孙中山他们各自所代表派别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又有何共同追求。

(3)依据材料,判断华盛顿写给妻子的信中提到他“根本没有追求过的任命”指的是什么?华盛顿对美国和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贡献,被誉为“合众国之父”。请你在上表中至少选择一件大事具体说明。
(4)一封家书,一段历史,一腔情怀。读了上面几封家书,请从中选择最打动你的一封谈谈你的感受。
32. 详细信息
连接·改变

(1)任选材料中的一幅图片,说明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3)依据材料,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并选择其中任意一项发明,说明科技在促进人类“连接”方面所起的作用。
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论和实践。从工程开展之初就构建了紧密的工作机制,共同协商、解决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难题,实现了建设技术上、政策制度上的新突破。港珠澳大桥可有效弥补过往陆运交通可达性的短板,推动地区间经济的协同发展。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对于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与内地的交流日渐频繁;港珠澳大桥开通,在缩短地理距离的同时,更深化了同胞血缘之情。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筑工程史上的创举,是“中国梦”腾飞的又一标志。
——澳门特首崔世安谈港珠澳大桥
(4)依据材料四,概括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意义。
33. 详细信息
服装穿出时代变迁
随着改朝换代以及时间的推移,中国服装不断地出现新式样,它们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也体现着时代特征。

(1)将材料一的表格填写完整。古代平民的服装材质由以麻质为主转变为棉质,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山装因孙中山提倡而得名。20世纪20年代末,它被民国政府确定为札服之一。中山装款式中蕴含着当时崇尚的政治理念: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前襟五个纽扣代表五权分立;袖口上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两个倒笔架形的胸袋盖则象征着崇文兴教。中山装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
(2)依据上述这组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 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未涉及”。
①中山装为服装的一种,由孙中山提倡而得名。( )
②三民主义是指民族、民权、民生。( )
③中山装问世后成为全世界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
④中山装体现了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 )
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储清酒,金刀脍素鳞。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阳春
——日本使者答里麻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说出日本历史上服饰的两次变化源于哪两次改革,分别向哪些地方学习?
材料四:

(4)依据材料四,说出中国人服装发生变化的背景。

(5)就新闻报道中说到的“汉服回暖现象”说说你的看法?
34. 详细信息
科学·幻想·社会进步
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提到,“约当15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向太空搏击的英雄,被世界公认为“真正的航天始祖”。
——《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
(1)万户想要实现的“飞天”梦想,借助的是中国古代哪项发明技术?这一发明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科幻作品是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而诞生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科幻作家雨果・根斯巴克在他的科幻小说中阐述了电视机的机械原理,并预言未来人们可以坐在自己家里欣赏数公里以外国家剧院的演出。不少人认为他的预言不切实际。然而,仅仅在作家预言的几年后电视就诞生了,及至四五十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普及。
(3)电视机的诞生与哪次工业革命有关?谈谈你对科学幻想变为现实的理解。

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名作《三体》中有这样的情节:(主人公)看到的砍伐只能用疯狂来形容,高大挺拔的兴安岭落叶松、四季长青的樟子松、亭亭玉立的白桦、耸入云天的山杨、西伯利亚冷杉,以及黑桦、柞树、山榆、水曲柳、钻天柳、蒙古栎,见什么伐什么,几百把油锯如同一群钢铁蝗虫,她的连队所过之处,只剩下一片树桩。
(4)你从小说情节中发现作品反映了什么问题?从上述图文材料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