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网络考试试卷

1. 详细信息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锦绣山河、锦绣前程、锦心绣口……“锦绣”何以成美的代言?作为丝绸中的精品,锦绣霓裳当然都能quán( )释华彩之美。而视觉背后,还有些更为深刻的密码:桑蚕化丝织锦绣的演变印证了中华先民的勤劳智慧;丝线装扮的万象世间承载着匠人们推chén( )出新的创造力;古代织机制造业直至近现代化纤工业的建立与完善,让人们从“穿得上”到“穿得好”,则lào( )印着中华民族始终不渝的民本情怀。
探讨中华美学,更兼谈背后的精神符码,这是央视《衣尚中国》正在做的事。作为首档聚焦服饰之“美”的文化类节目,《衣尚中国》艺术化地解读中华服饰的三生三世,并由表及里,借服饰勾勒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节目的相关话题在微博阅读量超1.6亿。年轻的观众们在“锦绣之美”中领略到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跟随“良缘之美”读懂执子之手与子xié( )老的古老誓言,又透过“骁勇之美”感受着“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家国情怀。
正如总制片人吕逸涛所说,“让中国美给你看”不仅是节目的一句宣传语, 。
【1】下列给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诠释 始终不渝(yù) B.承载(zài) 与子谐老
C.烙印 骁勇之美 (ráo) D.化纤(xiān) 推陈出新
【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更希望它能鼓励更多人创造和发现美,并以自己的方式复兴中国审美
B.更希望它能鼓励更多人发现和创造美,并以自己的方式复兴中国审美
C.更希望它能鼓励更多人复兴中国审美,并以自己的方式发现和创造美
D.更希望它能鼓励更多人复兴中国审美,并以自己的方式创造和发现美
【3】思源中学打算组织同学们集中观看《衣尚中国》栏目,下面是学生会草拟的一则通知,对此通知修改不当的一项是( )
通知
①为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服饰文化,②在同学们心里提高文化自信的种子,③学校将于今晚八点半组织同学们集中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时尚综艺类栏目《衣尚中国》,④请大家准时莅临不误。
2020年12月10日
A.此通知应补全观看的具体地点,如可在第③句“同学们”后加上“在阶梯教室”。
B.第二句中“提高”用词不当,可改为“种植”。
C.“请大家准时莅临”中“莅临”是敬辞,在此运用不合适,可改为“光临”。
D.文末落款应在日期上面添加下发通知的单位“思源中学”。
【4】观看《衣尚中国》活动结束后,你班欲组织同学们写一则消息报道此事,请为这则消息撰写合适导语。(50字以内)
【5】下面是《衣尚中国》已经播出的几期节目主题,请仿造设计一期节目主题。
锦绣之美 展现中国服装丝线之美,兼谈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
良缘之美 展现中国婚庆服饰之美,兼谈执手相伴的古老誓言。
骁勇之美 展现中国古今戎装之美,兼谈亘古相传的家国情怀。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很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廉颇、蔺相如、项羽、周亚夫、愚公等。
B.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其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
C.《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与施从事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
D.茅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如《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等;中国作家协会以茅盾先生捐赠的25万稿费为基础,设立了“茅盾文学奖”。
3.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古诗文默写。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 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王绩《野望》)
(4)《使至塞上》中被誉为“独绝千古”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5)《记承天寺夜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4.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诗歌中的松柏具有什么特点?
【2】此诗与《白杨礼赞》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作品简析。
5.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④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⑤,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⑥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⑦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⑧)
(注)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忧望:挂念,盼望。⑥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⑧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时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与朱元思书 随意乱书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自非亭午夜分
C.去我万里 委而去之
D.仆去年秋始游庐山 吾与汝毕力平险
【2】下列对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
A.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B.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C.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D.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3】下列对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是一篇骈体文,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主,两两相对。
B.甲文写水,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清澈透明。
C.两文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可用一个“绝”字概括。
D.微之因为爱上庐山风景,不忍离开,就在那里建造了一座草堂。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6.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西班牙蜣螂》选段,回答问题。
五月里,最迟六月份,产卵期到了。西班牙蜣螂已习惯了用最肮脏的粪料填饱自己的肚子,这下要考虑自己的子女了,这就让它犯难了。如同圣甲虫一样,这时候它也必须弄到绵羊的软软的排泄物做成一个软面包。而且还得同圣甲虫一样,这个软面包必须营养丰富,就地整个儿地埋入地下,地面上不留任何残渣碎末,因为必须勤俭节约,一点也不能浪费。
只见它没有远行,没有运送,没有任何的准备工作,那个软面包就被划拉到洞里去,就在它自己栖身之地。为了自己的孩子们,它在重复做着原先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至于地洞,足有一个鼹鼠洞大,是个宽大的洞穴,离地有二十厘米左右深。我发现它比西班牙蜣螂大快朵颐时住的那种临时住宅要宽敞得多,精致得多。
不过,我们还是让西班牙蜣螂自由地干活儿吧。偶然发现的情况所提供的资料可能是不全面的,是片断的,内在关系也不明显。笼中的喂养就非常利于观察,而且蜣螂也十分配合。我们还是先看看它是怎么储存食物的吧。
在黄昏那朦胧的光线下,我看见它出现在洞门口。它是从地下深处爬上来收集食物的。它没花什么工夫就找到了:洞口附近就有很多的食物,是我放的,而且我还精心地常常更换。它天生胆小,一有动静就随时准备缩回去,所以它步子很缓慢,不灵活。它用头盔划拉、翻找,用前爪拖拽,很小的一抱食物就给弄出来了,却被拖散开来,掉成碎末。蜣螂把食物倒退着拖着,消失在地下。不到两分钟的工夫,它又爬到地面上来了。
它仍旧小心翼翼地用展开的触角瓣探查周围,然后才跨出门槛。粪堆与它之间相隔两三寸。闯到粪堆那儿,对它来说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它宁愿食物正好位于其洞宅门旁,构成其住宅的屋顶。这样它就用不着出门,免得提心吊胆的。可我却另有打算。为了观察方便起见,我把食物放在门口,但离洞口并不远。慢慢地,胆小的蜣螂心里踏实了,来到露天地里,到了我的面前,但我还是尽可能地不让它发现。它又没完没了地在一趟一趟地搬运食物了,但它搬运的总是一些不成形的碎块、碎屑,就像是用小镊子夹住的那样。
我对它储存食物的方法已经颇有了解,所以任由它自己继续这么干了大半夜。天亮时,地面上什么都没有了,蜣螂也就没再出来。只一夜工夫,足够的宝藏便堆积起来了。我们先等上一段时间,让它有余暇把自己的收获随其心愿地整理存放好。在这个周末之前,我在笼子里翻挖,把我曾看见它存放一部分粮食的那个洞挖开来。
如同在野外的洞中一样,那是个屋顶不平的宽敞大厅,屋顶低矮,但地面几乎是平坦的。在大厅一角,有一个圆洞张开着,像是一个瓶口。那是太平门,通向一条地道,往上直达地面。这个新土上挖成的住宅四壁都精心压紧、压实,我挖掘时虽有震动,却没有坍塌。看得出来,蜣螂为了未来,施展了全身本领,费尽了全部挖掘工的力气,建造了坚固耐用的住宅。如果说那个只是为了在其中填饱肚子的陋室是匆匆挖成的,既无样式又不坚固的话,那么现在的这座房屋则是面积又大建筑又精美的地宫。
【1】西班牙蜣螂是怎样储存食物的?试简要概述。
【2】选文写了西班牙蜣螂在不同时期的洞穴特点,有何用意?
【3】从选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法布尔?试结合相关语句简析。
【4】《昆虫记》里很多昆虫都有自己的绝技,试列举一类并就其绝技作简要介绍。
7.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前几天去上海出差,在不是太拥堵的地铁里,被突如其来的一幕深深触动。
②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坐在座位上,接过妈妈从包里递过来的书,聚精会神的翻看了起来。他的母亲同样如此。
③我的心刹那间被触动,像平静的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久久不曾散去。
④我关掉了正在阅读的电子书,内心感慨万千。突然很羡慕这个孩子,他是那么的幸运!因为他有一个深深地懂得读书对个人发展重要性,且一直对自己言传身教的好母亲。一个从小便热爱读书的孩子,不敢保证他以后能够多有成就,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将来必定是一个内心极其富足且视野足够开阔的人。原因也很简单: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
⑤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究竟何以至此呢?
⑥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因为,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曾经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而气质是岁月长期沉淀的产物,轻易改变不得!曾国藩曾有言:“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换句话说,你的内心是怎么样的,你的世界就是怎么样的,你走过的路,阅过的人,读过的书,不会骗你。
⑦想当年,苏轼被贬黄州时,仍能写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诗句来,为啥,还不是得益于他的满腹经纶。
⑧曾经问做人事主管的朋友,如何最为快速的判别两个人的人格魅力,文化修养?他回答,自然是看气质,若是一眼看不出,也无妨,等他们开口说话,立马见分晓!
⑨有人可以因为两毛钱的争端在菜市场里跟人破口大骂,也有人即使被人误解也可满面春风。拉开两者差距的是什么?正是我们是否愿意通过读书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是否有一颗往更高楼层攀爬的上进的心。
⑩多读书吧,当你站在山顶时,应该发出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你看到落日下的美景时,道出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书不会给你带来直接的财富,但是却可以使你的内心富足。读书不会让你立马改变现状,却可以带给你前所未有的洗礼!
⑪愿人人爱上读书,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1】请为选文拟写合适的标题。
【2】选文第①、③段反复用到“触动”一词,请简要概述“触动”作者的原因。
【3】本学期你读过什么书呢?试结合具体的作品说说你的收获。
8.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
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过河不远便是--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因此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 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 (甲) ”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 (乙) ”则出自柳永笔端。
⑪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憩,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⑫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⑬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1】文章写了家乡早、中、晚时的炊烟,试概括它们的不同特点。
【2】文章引用了很多写炊烟的古诗句,有何作用?
【3】语言品析。
(1)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2)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 ( 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结合你了解的律诗知识,将下面两句诗填入文中空白处。
A.水村残叶舞愁红 B. 野水闲将白影来
(甲)处应填写 ,(乙)处应填写 。
【5】结合你对故乡的情感,续写句子。
故乡,是怀想中袅袅升腾的炊烟;
故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作文 详细信息
写作
成长路上,有些人,有些事,抑或是大自然,会教给我们很多人生的道理;用心捡拾,这些就会成为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请以“_______教给我”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温馨提示:(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可用化名代替);(4)文章不得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5)请不要套作,不要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