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B.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C.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
D.勤洗手可降低病毒对人体第一道防线的侵害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被利用需穿过3层生物膜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患者体内CO2含量会升高,引起呼吸加快,属于神经调节
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仍然等于散热量
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艾滋病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 D.抗维生素D佝偻病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费者加速了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和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
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
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体重会有所下降
D.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目测估计法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产生的乙烯利可以催熟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二倍体西瓜雌蕊,也可获得无子西瓜
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D.生长素和赤霉素在细胞的伸长方面的关系是协同作用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外界干扰超过内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稳态会遭到破坏
B.c和d可表示温度和渗透压
C.a和b可表示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
D.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B. 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合成
C. 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
D.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更广泛
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
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
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
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图是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绿色植物
B.该图包含了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
C.蛇为食物链的第四营养级
D.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可以用样方法调查杂草的种群密度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 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B. 适当喷2,4-D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
C. 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
D. 环境因子只能通过激素来影响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 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
C. 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D.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虫棉花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该技术的原理和培育杂交水稻的原理是不一样的
B.用同一种DNA聚合酶连接经切割的抗虫基因和运载体
C.此过程中可能会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棉花的核酸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B.a最多只有初级消费者摄入量的20%
C.分解者利用b的能量不是种间关系
D.该图对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表示不准确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若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激活这些分子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
B. 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C. 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
D. 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某风景区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根据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
D.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与栖息空间有关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 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 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D. 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表示某地田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为B时,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B.BC段的种内斗争最激烈
C.任何时候,该地田鼠数量都不会超过K值
D.由于标记个体再次被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大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小军舰鸟求偶时雄鸟的洋红色喉囊膨大成半球形以吸引周围雌性,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
A.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C.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29.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1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体液;图2中c-f表示相应的物质,甲、乙表示相应器官;图3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表示内环境的是____________(用标号表示),④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③④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2中甲器官为甲状腺,激素e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若给某甲减病人注射TRH,结果血清中物质d浓度无明显变化,表明病变的器官可能是________。
(3)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垂体所释放的_____________增多,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尿量减少。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网络中,既是免疫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的是____________,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的器官是___________。
(5)通过图3分析,图中可以作为信息分子参与免疫调节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0.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

(1)途径 4 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 途径4中用β射线处理的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和低频性;通过途径 4 培育新品种的优点是______。
(2)通过途径 2 获得番茄幼苗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途径 2 的育种方法与途径 1的方法相比,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3)品种 A 与途径 3 中番茄植株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品种 C 的基因型是_____,育种过程中使用的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种 C 与 B 是否为同一个物种?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α-萘乙酸(NAA)等,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很广泛。

(1) 2,4-D是一种最早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常用它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2,4-D浓度的反应如图1曲线所示。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2,4-D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C点(甲与x轴的交点)对应的浓度对于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2,4-D作为除草剂的最佳使用浓度是________点所对应的浓度。
③近几年,媒体经常报道有些农民使用除草剂导致作物绝产的消息。如果某农民使用的2,4-D不是假冒产品,请你分析导致作物绝产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D还能促进插条生根。为了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生物兴趣小组先做了一组浓度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实验的结果如图2所示。
①实验过程中用2,4-D处理枝条的形态学__________(上端/下端)。图中纵坐标的标记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要严格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任举二例)
②推测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在________________。正式实验中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________组实验(相对浓度梯度为1)。
32.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灰鼠的种群数量,应采用____________法,若灰鼠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草原中因不同区域土壤湿度不同而生长着不同的牧草,这体现出群落的_________结构。
(2)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________________,鹰属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麻雀和蝗虫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若麻雀所获得的能量来自于牧草,来自于蝗虫,则麻雀每增长10g,至少需要消耗牧草__________g。
(3)当因气候原因出现蝗灾时,鹰的数量将减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能够依据野兔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野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体现出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多代选择的结果是反应敏捷的野兔和跑得快的狼均得以生存,这说明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