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2018年上册单元测试在线答题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6年,中国“二十四节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还广泛影响到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二十四节气”入选非遗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②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见证
③凸显了农耕文明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④有利于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国人熟悉的“二十四节气”(如图)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②这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详细信息
今年2月起,我省各地打响了全民参与的剿灭劣V类水承攻坚战。各级政府有“制”也有“智”,如实行“河长制”、实施《水环境保护条例》、采用水质检测仪等。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要实行河长责任制•人人参与
B. 应发挥科技在治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C. 须把水环境治理纳入法制轨道
D. 可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彻底剿灭劣V类水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统计数据说明

A.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B. 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 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D. 武汉市老年人口基数呈逐年递增态势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强调,对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要实行终身追责,责任人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格追责。此举(  )
①是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 ②说明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公职人员的责任,与公民无关 ③表明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负责 ④能彻底解决我国环境、资源问题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6. 分析说明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伊始的荧屏上,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文化的沉静: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引发了一股古典诗词阅读、品评热潮。从《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诗,再到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名人诗词,时间跨越数千年,显示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中国诗词大会》唤起了渗透于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激起了老百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培育了国人的高雅情趣,使人们进一步生长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1)异彩纷呈、绵延数千年的中国诗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2)《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启示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材料反映出中华文化对今天的中国具有怎样深刻的影响?
7. 分析说明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回眸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发展,“风景这边独好”。这不仅在于中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魅力。
请简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8. 分析说明题 详细信息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而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材料二:2016年1月份,气象台不断发布霾橙色预警信号,提示市民空气污浊,注意防护。这几天,多地PM2.5值濒临“爆表”,北京城区曾一度逼近每立方米1 000微克。这是什么概念呢,新国标PM2.5日均浓度限值为每立方米75微克,也就是超标十倍以上。中央气象台也接连发布大雾黄色预警,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环保部昨天公布的污染指数最高的前10位城市,都达到了重度污染程度。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监测结果显示,截至13日零时,在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的程度。
(1)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我国什么战略和国策?
(2)针对我国频发的雾霾天气,提出合理化建议。
(3)青少年学生应怎样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9. 分析说明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材料二: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材料三:“和谐”成了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创建和谐社会核心是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发展之间关系的和谐。
材料四: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探究:为什么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关系?
(3)我们青少年学生能够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