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九年级二模历史考题同步训练(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

1. 详细信息
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农业生产的发展 B. 火的使用 C. 能建造房屋 D. 使用陶瓷
2. 详细信息
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隋唐的科举制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详细信息
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 ②①③④⑥⑤ B. ②③①④⑥⑤
C. ②③④①⑥⑤ D. ②①③⑥④⑤
4. 详细信息
从下列四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A. 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B. 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C. 对外的交往与进步 D. 经济的繁荣与昌盛
5. 详细信息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
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此材料说明艾尔曼
A.否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B.认为太平天国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C.抹杀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
D.颂扬太平天国是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 详细信息
19世纪末,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
A. 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 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C. 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D. 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7. 详细信息
某回忆录记载:“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及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上述现象发生于
A.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 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C.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8. 详细信息
诗歌界和学术界普遍认为,毛.泽东诗词是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宏伟壮丽的史诗,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③军叫工农红军,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雄鸡一唱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③④①
9. 详细信息
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中华儿女的精神品质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将下列图片前的序号与相对应的精神品质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A. ①—a②—b.③—c
B. ①—b.②—a.③—c
C. ①—a.②—b.③—b
D. ①—c.②—b.③—a
10. 详细信息
图片见证历史的发展。建国以来我国曾先后四次变革、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下四幅图片再现了这四次变革与调整的情节,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④①③
D. ④①②③
11. 详细信息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不当的是(  )
A. 《双十协定》的签订,维护了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B.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四人帮”被粉碎,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12. 详细信息
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一组我国领导人参与重大活动的照片。为这组照片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 人类命运 国际和平 B. 亚非崛起 民族独立
C. 制度演进 中国作用 D. 世界舞台 中国角色
13. 详细信息
“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他们回国后受到热烈欢迎。当凯旋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地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材料中这一“预示”的主要依据是
A. 启蒙思想的成功示范
B. 法国“巨变”有了革命骨干
C. 法国社会矛盾法制化
D. 法国“巨变”有了美国的援助
14.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蒸汽机的作用是(  )

①用机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②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③为汽船、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④确立起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格局 ⑤出现了机器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②④⑤
15. 详细信息
图表为18世纪-20世纪初中国、美国和德国制造业份额数据表,导致中国制造业份额发生重大变化,是于当时我国( )

A. 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没有主动向西方学习
C. 错失两次工业革命之机 D. 国内政权更替频繁
16. 详细信息
“进入新世纪后,由于科技进步和各国国力增长速度快慢不同,国际体系与50年前英国遥遥领先的局面相比变得更加动荡,更为复杂……”这种局势下出现的国际组织是
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 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
C. 北约和华约 D. 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
17. 详细信息
针对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曾指出:“如果罗斯福真的企图牺牲资本家阶级的利益来满足无产者阶级的利益,那么资本家就会拿别的总统来代替他。”斯大林的意思是说(  )
A. 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罗斯福新政引起了资产阶级的不满
C. 罗斯福新政保护了无产阶级的利益
D. 罗斯福新政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18. 详细信息
斯大林针对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出在十年内缩短距离,必须建立工业化所需的社会组织形式,随后苏联短短几年内消灭了私有制和个体农民。这一做法
A. 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
B. 增强了国家动员能力
C.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19. 详细信息
下图是题为《第一世界的真相》的漫画,其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看“缓”“和”;刀身上都写看“优势”两字。该漫画意在反映


A. 苏联妄想称霸世界
B. 美国企图控制西欧
C. 国际环境动荡不安
D. 美苏实行冷战政策
20. 详细信息
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来看到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也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全球化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B. 核武器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生存
C. 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
D. 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日益严重
21. 详细信息
司马光编写的《________》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古代史有重要价值。北朝贾思勰著的《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22. 详细信息
1862年成立的________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党和政府为了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________制度,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3. 详细信息
________(会议名称)和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暂时稳定的世界统治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的标志是《________》的发表。
24. 详细信息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惟一来源。
——摘编自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形成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由西汉博望侯张骞首次开辟,在唐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条件.
材料三 19世纪前期世界殖民和贸易示意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简析当时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
材料四 “一带一路”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精髓,秉持“讲信修睦、弘义融利、协和万邦”的理念,致力于再筑东西方利益交融、文明辉映的盛世。“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共同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推动相关各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交流与合作,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构建更强劲、更有效、更具亲和力的区域一体化合作大格局,实现人类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
——据厉以宁、林毅夫、郑永年等《读懂一带一路》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更好地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25. 详细信息
在全球化日渐加速的今天,公司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运行。自19世纪中期公司登陆中国以来,经过一次次试验和修正,崭新的中国公司终于找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材料三 194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国家巨型公司,政府成了一应事务的总管……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速度递增。
——央视专题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哪一航运企业推动了我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
(2)据材料二,指出大生纱厂的性质和创办的主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近代中国企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
(3)材料三中“又一次公司热”的出现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发展有何变化?
(4)公司的兴起、发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中国近现代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
26.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到目前为止只看到过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在西欧的发展这条固定的道路。因此,他们不能想象到,这条道路只有作相应的改变,也就是说作某些修正,才能当作榜样的。
——列宁《论我国革命》
材料二 就连大力提倡国家经济干预理论的凯恩斯也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全国工业复兴法》有可能会阻碍经济的复苏,而且其实施也太仓促了。
——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材料三 “冷战”结来,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吋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
——基辛格《大外交》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列宁领导俄国进行“改变”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事件的“榜样”作用?
(2)材料二中的“《全国工业复兴法》”材料认为这一法案可能起什么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新政施行的实际结果。
(3)材料三中的“冷战”结束后,哪一国际组织最有可能约束美国“单方面独断全部问题”?列举“分散”美国“权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
(4)综上所述,我们应如何面对历史发展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