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年初二期中无纸试卷完整版

1. 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根据拼音写汉字。
更让我难忘的是父亲那yì yáng dùn cuò的语调,循循善诱的神情,严格却又不失hé ǎi的目光,一个充满书香的童年,至今仍如梦似幻般令我心驰神往。
yì yáng dùn cuò(_____) hé ǎi(_____)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与朱元思书》《梁甫行》作者分别是茨威格、艾芙·居里、吴均、曹植。
B.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狭义专指消息。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王绩《野望》的颔联。
D.唐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
3.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其中特别关注这些领袖们的读书生活,请阅读下面选段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选段一)
我很小的时候,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十三岁时,如饥似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有一次,我读了一本叫作《盛世危言》的书,这本书我非常喜欢,激起我想恢复学业的愿望。
中国古代帝王尧、舜、秦皇、汉武的事迹使我向往,我读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书。
我决定参加正规军,……剩下的银饷,我都用在订报纸上,贪读不厌。
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
(选段二)
他年轻的时候读过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第一次开始对军人应对社会负有什么责任有了一些认真的思考。
他还读了梁启超、康有为的著作。有一个时期,陈独秀的《新青年》使他对社会主义发生了兴趣,从此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布哈林的《共产主义入门》使他觉得是“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实际合理形式的社会和政府的一本书”。
到一九二六年他已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简介、《新社会》、考茨基的《阶级斗争》以及许多对中国革命作了唯物主义解释的文章和小册子。
(1)选段一、二中提到的主人公依次是 、 。
(2)从以上两个人物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并写出原著中与其有关的两个事件。
4.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2)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其二)》)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
(5)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6)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7)王绩在《野望》中,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抒发自己弃官隐居后心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鸟动态的描写,展现出春的生机与活力。
(9)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意境相似。
(10)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用传神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思乡是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请你写出连续两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选自陆游《入蜀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
②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
③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______________
④是日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到“山”各有怎样的特点?
6.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朋友圈”的前世今生
①近年来,微信风头正健,男女老幼皆会在“朋友圈”里晒晒个人私事,传传八卦新闻。实际上,“朋友圈”并不是21世纪的专属产物,早在几个世纪前,甚至更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②“朋友圈”的雏形其实是名为albaamicorum的纸书(拉丁文直译为“朋友书”,英文可译为Friends'Books,即“友人之书”),它堪称当今各类社会媒体的老祖宗,寿龄已高达几个世纪。
③荷兰历史学家苏菲研究了这段有趣的历史细节,发现从1560年起,一些北欧年轻人就开始用这种纸书记录朋友圈的种种,不过鉴于17世纪的社会风俗,男孩和女孩运用这些书刷“朋友圈”的目的各不相同。在当时,男孩通常会被送去欧洲著名的大学机构镀金,拜谒当时的思想巨头、学术大家,“朋友圈”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今天的职业社交网站,其目的是求教方家。一位名叫迈克尔的少年在周游欧罗巴大陆的过程中,就留下了一册极为典型的“朋友圈”纸书。除了记录在各处的旅行见闻外,还包括与贵族会面的图片。这样的插图不仅博人眼球,且彰显身份。另外,他还在纸书上面形象地诠释了他对一些古老问题的见解,就像我们在朋友圈上发表观点一样。
④女孩则往往被送去修道院,或者去宫廷做仕女,这有助于她们将来成功成为名媛淑女。虽然不能像男孩那样到处去旅游,但她们也有自己的友谊书。如果说男孩版朋友圈填满了科学家和艺术家笔录,那么女孩版的则更像脸书和微信,晒晒与朋友、钦慕者的通信往来,记点圈内笑话,描绘社交事件的细节等。当然,它不会像日记那样被锁在抽屉里默默珍藏,而是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这给当时社交圈子非常狭窄的女孩们带来了莫大的乐趣。
⑤这些装饰精美的“朋友圈”记录册和我们熟悉的微信非常相似,区别只在技术层面。“照片”是被画出来的——这比拍照难度大多了,各账号不是转发阅读文章,而是在留言页上写下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诗歌等。这样的“朋友圈”可以帮助历史学家逼真地还原当时的风土人情,甚至还能拼凑出长达400年的关系网络。若再把视线放远一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在一千多年以前就热衷于用纸笔搜集好友、同僚的图文信息,并广为分享了。且不说皇亲贵胄、达官名士游历名山大川,即使平民百姓近处郊游、赶集等,也会把这一天感受最深的事情涂鸦记录下来,然后供街坊邻居传看,兴味十足。
⑥古人旅游途中还喜欢在崖壁山石、亭台楼阁等地方题诗刻字,这也是发朋友圈的一种方式,既能体现自己的文化品位,又能获得许多陌生朋友点赞,是颇为风雅的一件事,许多诗词碑刻就是这么成为经典的。传说1400多年前,李白登黄鹤楼,目睹眼前之景,再看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大为折服。于是提笔在黄鹤楼上怅然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应该算是历代文人墨客朋友圈里最有面子的“点赞”了吧?
⑦正如《圣经》中所言,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现代人自以为时髦的“朋友圈”,在几百年甚至千年前就已经被中外古人们抢先体验了。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以““朋友圈’的前世今生”为题有何好处。
【2】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它堪称当今各类社会媒体的老祖宗,寿龄已高达几个世纪。
【3】第⑥段画线句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选择一种,简要分析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朋友圈”的认识。
7.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姿势
章中林
①在省城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乔迁新居那天,父亲来了。他比谁都高兴,上上下下地跑着。有搬家公司呢,我叫他休息休息。他却说买房没帮上忙,做做心里舒坦些。望着满脸是汗的他,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②中午吃饭,订了几个包间。开席,来了许多人,坐不下了。父亲一看,说:“我也不喝酒,回家吃吧,家里还有剩饭剩菜。”“这是什么话?你来做客,还没有你一个座位?就是我不坐,你也要上席。”父亲听我这么说,没有再说。
③大厅里加了个桌子,人安排下了,我就跑去忙别的事了。等我转回来,却看到父亲端着碗蹲在角落里吃饭。他正弯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扒拉着饭,一头芦花似的头发扎得人眼晴生痛。大家吃得热火朝天,只有他一个人沉默着,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
④我拉他上桌,他却说桌子坐满了。一抬头,真的,小爹正坐在父亲原来坐的位子上。小爹对着父亲嚷:“你上来嘛,圆桌子多一个少一个有什么关系?”大家也应和着。父亲憨憨地笑笑:“不了,你们吃,多吃点。”“我搬家,你蹲在地上吃,别人会怎样说?你就听大家一句,上桌。”父亲却瞪了我一眼:“你不知道我习惯蹲着吃饭吗?”我知道父亲脾气倔,他认定的事儿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头。我只好端把椅子让他坐着吃。这次,他没再拒绝。
⑤蹲着吃饭是父亲的一种习惯。在家里,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端起饭碗,他都喜欢蹲着,就是家里来人,他也不常上桌。蹲着吃饭,没个正形,看着就粗俗,还不利于消化吸收,而父亲却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蹲着吃饭自由放松。就是吃饭带响声,狼吞虎咽,也没人在意:家长里短,自在随意,不必坐在桌上装腔作势;如果你想晒晒太阳,吹吹风,你就可以蹲在树底下。最重要的是,蹲是一种鹰的姿势。你别看它姿态低,这却是一飞冲天前的等待。”
⑥我不知道父亲的话对不对,但是我却从他蹲的姿势里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⑦那年,我因为一分之差高考落榜。复读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因为母亲生了场大病,家里已无钱供我读书。怎么办?我哭着闹着,甚至以绝食来逼着父亲去想办法。“能有什么办法?能借的都借了,借不来的也借来了。”母亲流着泪,低声劝我放弃,但是父亲没有说一句话。8月8日是高三开学的日子,父亲一大早把我喊起来,说要送我上学。“一分钱没有,上什么学”我对父亲嚷着。他却说这不是我考虑的问题,我只要安心读书就是对他最大的安慰
⑧后来,我才知道,他去找了校长。校长让他回家办一个贫困生减免学费申请表,他为了让村支书给自己盖个章,硬是在村支书家蹲了一个上午。这还是那个硬气、不服输的父亲吗?那次,弟弟的公司破产,他失魂落魄地回到家。这突然从高空跌落到地面,谁也不知道怎么劝他,一家人坐在屋子里,气氛压抑而沉闷。
⑨父亲蹲在门槛边,眉头紧锁,默默地抽着烟。“天无绝人之路。你不是说重新开家公司只要五十万吗?那就把我这栋房子卖了。”“把房子卖了,你们住哪儿?”“不是还有老房子嘛,我和你妈回家。”父亲说着,站了起来,“你要是知道老子没地方住,就给我争点气,不要整天像只瘟鸡一样,摆副臭脸给人看。”经过两三年的打拼之后,弟弟又重新站了起来。
⑩蹲着始终是父亲一贯的姿势,而我们始终站在他的肩头。今天,我和弟弟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新居,但他还静静地生活在老房子里。我们说给他在省城买套房子,他却一再说等等,再等等。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2期,有删改)
【1】文章具体叙述了父亲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内容补充完整。
①“我”喜迁新居吃饭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给“我”办减免学费申请表,________________;
③为帮弟弟重新开公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
【5】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一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8.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的路漫长、曲折,有时还会迷茫、黑暗,需要一盏灯来照亮我们,指引我们,让我们不迷失方向,走向成功。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肯定遇到过这样的明灯,一路指引着你,鼓励着你走向远方。
请以“心中的明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
(2)要有真情实感。
(3)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