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2020-2021年八年级期末在线考试题免费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镌刻(juān) 桅杆(wéi) 悄然不惊(qiāo)
B.翘首(qiáo) 周济(jì) 不可遏制(è)
C.鬈发(quán) 诘责(jié) 一应俱全(yìng)
D.肖像(xiào) 匕首(bì) 恰如其分(fèn)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绵延五千年历史不断绝的重大支撑。②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流融 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采取果断措施,人民群众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么中国人的重心就会发生转移。③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使得我们骨子里本身就具有了传统的情怀或气质,这是我们得到归属感的依 ,更是我们血脉相 的财富。④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户口本上的故乡在哪儿,还需要知道自己灵魂的故乡在哪儿。
A.会 靠 成 B.会 托 成
C.汇 据 承 D.汇 托 承
3.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三峡》)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王维《使至塞上》里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作者内心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花无语,人有义,花草香里说人情。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抒发春来时满心的喜悦;晏殊用“_______,_______,”(《浣溪沙》)表达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而杜甫却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传达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的思念。
4.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片段,回答问题。
① A 为了结婚这个它生命唯一目的,具备了一种奇妙的天赋。它能飞过长距离,穿过黑暗,越过障碍,发现自己的意中人。两三个晚上的时间里,它用几个小时去寻觅,去调情。如果不能遂愿,一切全都完了:极来准确的罗盘失灵了,极其明亮的灯大熄灭了。那今后还活个什么劲儿呀!于是,它便缩到一个角落里,清心寡欲,长眠不醒,幻想破灭,苦难结束。
② B 的歌声是“格里一依一依”“格里一依一依”这种缓慢而柔和的声音,唱起来还微微发颤,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你一听就会猜想到它的振动膜是极其细薄而宽大的。如果它待在叶丛中无人惊扰的话,它的声音就不会变化,但称有动静,这位歌手便立即改用腹部发声。
③ C 是个嗜食昆虫者,尤其爱吃没有过硬甲胄保护的那些昆虫;这还证明它们特别喜欢内食,但又像螳螂那样只吃自己捕获的猎物。这个蝉的刽子手还知道肉食热量太高,须用素食加以调剂。吃完肉喝完血之后,还要来点水果什么的,有时候,实在没有水果,来点草吃吃也是可以。
(1)上述片段所写的三种昆虫依次是A____B____C____
(2)读完《昆虫记》后,请你向其他读者推荐此书,并谈谈推荐理由。(不少于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是(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一次让国人回味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也不仅仅是这些美食的前世今生
②以及故事背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
③还有美食背后那些来自乡野、来自草根的命运故事
④只是,这一回的“舌尖”,让人回味的是不仅仅是镜头前的美食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通讯、新闻特写都属于新闻体裁。我们所学的《一着惊海天》是一篇消息。
B.《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每首律诗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常常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
D.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达于汉阴”中“汉阴”指汉水南岸。
7.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任务。
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中华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对网络小说的滋养还体现在中华灿烂的文人文化对其的熏陶,诗书剑气、琴棋书画、江湖人生等内容的摹写,使网络文学呈现出古典文化的风韵。当年明月自孩童时起七年读了十一遍《上下五千年》,流潋紫、沧海明珠都非常爱读《红楼梦》。他们以网络小说创作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以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如《木兰无长兄》(祈祷君)向《木兰辞》致敬,以现代女性观念重新讲述,木兰不只是一个代父出征的女子,还是一个自立自强的有丰富情感世界的女性。
(摘自《光明日报》2020年1月8日)
“跨”出火花“融”出色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不同文化圈层之间的交融已经越来越普遍,并不时撞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火花。比如,上海彩虹合唱团用亦庄亦谐的形式表现日常生活,受到年轻人热捧;湖南小伙用花鼓戏腔调植入欧美摇滚,造成“神曲”效应;年轻的相声演员吸收说唱、舞蹈甚至动漫元素,为传统曲艺披上时尚外衣;……凡此种种,既是文艺创新的结果,更是年轻一代的激情绽放。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1月14日)
【1】读报时,碰到不熟悉的词语要善于猜想。请联系上下文,猜猜“观照”是什么意思。
【2】读报时,碰到相类似的信息要学会比较。请说说以上两则材料在话题和观念上有何相通之处。(80字左右)
8.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碗捞面条
(1)到洛阳出差一周了。
(2)下午忙完,我便决定回趟老家。夕阳余光游走在城市楼房的轮廓中,大街上车来人往。我不喜欢城里的热闹,会吓跑夕阳。家里这时候,风是轻的,田野是静的,夕阳是害羞的。大巴车只到镇上,离老家还有十里路。一下车就听到有人喊我,是父亲。父亲一手接过我行李,一手拿着手机说话:“接到了,接到了,我们就回来。”说罢把电话递给我。电话里母亲问我晚饭想吃什么,我说:“妈,我想吃你擀的捞面条。”
(3)门前小土坡在夜色下显得有些陌生而拘谨,似乎把我当成远方客人。一进门就看到母亲正朝着门口快步走来,她打量着我一直笑,拉我进屋。“快坐下,坐车很难受吧?”母亲像个得到心爱玩具后的孩子般兴奋,我便坐在沙发上。
(4)“去洗洗手吧,一路上出汗多。”我刚要起身,母亲又赶忙示意我别动,对我说:“我给你端来,你别起来。”不等我回话,转身到院子里。
(5)母亲端来水,递给我毛巾,转身又小跑着到厨房去了。我知道母亲在给我做捞面。记得初中时候一天上午放学,由于母亲忙农活做饭晚了,我一生气准备不吃饭就上学去。母亲也是这样让我坐着,转身小跑到厨房为我做捞面。
(6)吃了无数次母亲做的捞面,但从没认真看过她擀面条的样子。想到这里,我轻轻来到院子里,厨房门开着,我站在离厨房几米远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母亲。
(7)厨房里装的还是以前那种白炽灯,夜色包围下加上腾空的水蒸气,白炽灯散发的昏黄光线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母亲就在灯下,正用擀面杖擀面,擀面杖很粗大,她似乎要用很大的力气。面团在前后滚动的擀面杖下由崎岖粗糙变得慢慢平整,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上。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
(8)我想母亲以前肯定也是这样擀面条,唯一变化的是她的双手,曾经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布满老茧。母亲突然抬头看到我了,急忙出来,问我是不是饿得受不住了。
(9)我慌忙之间连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只对她摇摇头,不再看她,一个人回到屋里坐下等着。
(10)不一会母亲就端着一大碗捞面走进来,我起身要去接,她大叫:“你别动,碗很烫。”我便又坐下来。她把碗放在我面前,递给我筷子,催着我赶紧吃。
(11)母亲总是这样,吃饭时候总要催促我趁热吃。以前听到她催,心里总是一阵怨气,偏慢吞吞不紧不慢,任由她唠叨。今日我却拿起筷子,夹起面条送到嘴里。
(12)“别那么大口,小心烫着。”我点点头。“对对,放点醋,这样好吃,我去拿。”她转身去厨房拿来醋,给我碗里倒。“怎么样,淡不淡,再放点盐?”我摇摇头。“吃肉啊,那是我专门放面里的快吃!”我夹起一块肉放在嘴里,她这才算满意,站在一边看我吃。我没有劝母亲去吃饭,因为我知道,我没吃完,她不肯去。
(13)一碗面吃完,汗水顺着脸颊淌下,这捞面味道,一半在嘴里,香而纯,另一半在心里,有点酸楚。一小滴液体流进嘴里,涩涩的,咸咸的,不知道是汗,还是我眼角渗出的泪。
【1】作者为什么以“一碗捞面条”为题目?
【2】第(5)段中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结合加点词给下面语句做批注。
摘录:(1)家里这时候,风是轻的,田野是静的,夕阳是害羞的。
批注:
摘录:(2)我想母亲以前肯定也是这样擀面条,唯一变化的是她的双手,曾经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布满老茧。
批注:
【4】作者是怎样表达“母爱”这一主旨的?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微电影”大有可为
①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元素,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②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后来,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使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③近两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从电影类型来看,在草根网民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的同时,专业团队为一些品牌量身打造的商业微电影也开始盛行;从制作规模来看,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跻身微电影的制作,甚至一些知名导演也加入了微电影的制作行列。微电影的制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品质、格调也得以提升,实现了华丽转身。微电影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增强,由其催生的短片大赛、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雨后春笋般涌现。
④微电影的篇幅虽小,却并不影响其主题的深远立意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一些微电影在实现艺术追求的同时,也主动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以“7.21”大雨为背景创作的系列微电影《大雨》的主要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面对大雨造成的各种困境,他们团结互助、共抗灾难,共同演绎了充满温情与关怀、责任与坚守的感人故事。影片融入纪实的风格,片尾对人物原型的采访,使得“微”中有内涵,“微”中有新意。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微电影中,《天堂忘记了》镌刻下自闭症少年的心灵界碑;《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一句“叔叔,你把我卖了吧!我还差1800块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对于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一刻都不该停止……这些微电影关注社会事件,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多个方面,予以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以艺术的力量担当起社会责任,发出正义之声,温暖人心。
⑤微电影的播放渠道正日趋多元化。微电影不仅通过网络、移动电话等新媒体呈现,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它大开“绿灯”。微电影传播平台的增加,微电影制作团队的日渐专业化都让微电影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未来,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以更加成熟的姿态面向观众。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两项是( )( )
A.最早的微电影是普通百姓用手机、相机、DV等拍摄的短片,它们仅仅是一些个人的随性表达。
B.微电影兴起于草根,是只能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视频短片。
C.专业团队加入微电影的制作,不仅大大地增加了微电影的数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其质量。
D.微电影篇幅小的特点有助于其实现主题的立意深远和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刻思考。
E.微电影正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不久会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
【2】某地举行微电影大赛,下列三部影片中只有____号作品具有参赛资格?请结合文中第①段说说理由。
1号作品:由泉水村村民王某出资30万元,历时一年拍摄,并在影院成功放映的《泉水村的泉水》一片。
2号作品:某影片为宣传造势,在首映前,提前播放给观众的融合精彩片段、幕后花靠等内容的30秒的预告片。
3号作品:某口香糖公司耗时一周拍摄的,以该品牌口香糖为线索串联起的每集30秒的低成本生活故事系列广告《酸甜苦辣》。
【3】文中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0.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余自海康①适合浦②,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自兴康村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或劝乘疍③并海④即⑤白石⑥。是日六月晦,无月,蜿宿大海中。天水相接,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⑦:“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⑧,复厄⑨于此乎?”稚子过⑩在旁酣睡,呼不应。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已而果然。七月四日合浦记,时元符三年也。
(选自苏轼《记过合浦》)
[注释]①海康:郡名,即雷州。②合浦:郡名,即廉州,治所为今广西省合浦县。廉州,辖今广西省合浦县西南。③乘疍:乘坐疍船(指南方少数民族的船舶)。④并海:依海,沿着海路。⑤即:靠近。⑥白石:指石康县白石镇。⑦太息:叹息。⑧徐闻:县名,故治在今广东徐闻。⑨厄:困苦、灾难。⑩过:苏轼幼子苏过。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2)盖竹柏影也 盖:
【2】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4】苏轼被贬到黄州四年后,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记过合浦》写于苏轼晚年遭贬海南后渡海北归的途中。两文虽然篇幅都很短小,但是都详细地记录了作者心境的复杂,试分别加以概括。
11.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身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历来为人称道,为什么?
12.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 ……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