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前半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在线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李鸿章提出"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追求自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这表明
A.发展洋务成为清廷的国策要点 B.洋务派确立了"自强求富"的方针
C.靠列强扶持是改变困局的出路 D."变法"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核心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代部分人物的言论表,这些言论出现的主要背景是,当时

林则徐

“现值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

左宗棠

坚决主张收复新疆领土,提出了“塞防”与“海防”并重的观点。

李鸿章

“新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并以大办海军需用大量军费作借口,主张放弃新疆,专重“海防”。


A.西方海权观的传入 B.传统夷夏观根深蒂固
C.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D.边疆存在着严重危机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恭亲王奕䜣在主政总理衙门时,把与外国交涉的“夷务”改为“洋务”。之后与欧洲有关的新鲜事物都被统称为“洋务”,而管理这些事物的汉族官僚们也被人们称作洋务派。这一现象的出现
A.加深了清朝外交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B.标志着向西方学习被社会普遍接受
C.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 D.标志着清末洋务运动的大规模开始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梁启超说:“西国旧制,每有重收进口税,欲以保本国商务者,近时各国尚多行之。惟明于富国学者,皆知其非,以为此实病国之道也。”据此,梁启超
A.主张通过贸易实现富国 B.倡导学习西方经济理论
C.反对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抨击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末,梁启超持“儒学本位”主义立场,认为治天下当以儒学为主、科学为辅;20世纪初,他则坚持“科学万能”主义,以科学评判儒学;20世纪20年代,他又认为儒学以人生问题为旨趣而科学以客观知识为归宿,二者不可相互取代。梁启超思想观念的变化说明
A.在东西方文化冲突背景下的理性认知 B.先进知识分子致力于中西文化融合
C.“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影响深远 D.民主和科学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礼拜”为西班牙天主教传教士于明末在菲律宾所创,后传人中国;“星期”系中国人于19世纪末创制。最终,“星期"在书面语和共同语中替换了“礼拜”。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 B.盲目排外心理推动
C.学习西方到制度层面 D.白话文运动的开展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四川保路运动期间,川路公司即曾拨出专款,先后创办《蜀报》《西顾报》、《白话报》,保路同志会也曾编辑印行《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作为会刊,开辟“报告”、“纪事”、“著录”等栏目,专门登载保路运动的消息和评论,受到各界普遍欢迎。《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第13号“报告”透露“本会报告日出万纸,尚不敷分布远甚。今更与印刷公司再三筹商,苦心设法,每日多出五千张。”这说明
A.保路运动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B.大众传媒满足了市场文化消遣的需要
C.大众传媒推动社会政治运动发展 D.保路运动得到了大众传媒的广泛支持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初,对欧美社会认真作过考察的孙中山认识到只有国家繁荣富强这一个目标是不够的,他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这表明孙中山认识到
A.走社会主义是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 B.工农劳苦大众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确定符合实际的革命目标的必要性 D.西方民主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上层的知识界自1840年以后不断涌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开明人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下层则是广大农民,他们永远怀恋着土地,只关心乡村生活和传统。这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往、没有宽恕。”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民革命运动能够充分证明该观点的正确性
B.该现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未成功的重要原因
C.该现象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得到改变
D.作者正确地揭示了新民主主义时期民主革命的特点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由下表可知,云南边疆
民国11年云南猛卯行政区(滇西)对外贸易情况

类别

进口

过境

出口

数量

价值

数量

价值

数量

价值

土布

5000件

8000元

1000件

1600元

洋纱

3000斤

3600斤

条铁

5000斤

长刀

5000把

1500~2500元

剪刀

1000把

200元左右


A.封闭性被逐步打破 B.集市贸易种类繁多
C.出现区域长途贩运 D.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20年代初以梁漱溟、冯友兰等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学派诞生,他们主张“援西学入儒”,“儒化、华化西洋文化”,用儒学来会通消融西学。该主张意在
A.强调传统儒学重要性 B.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C.扭转新文化运动方向 D.重塑民族文化新系统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鲁迅的《呐喊》、《阿Q正传》和《祥林嫂》,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和《秋》,都是以白话文形式呈现的经典之作。此类作品,文学史界名之日“启蒙主题文学”。该“启蒙主题文学”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
A.彻底推倒了“孔家店”的根基 B.废止了文言文而推行白话文
C.充分暴露了中国人的劣根性 D.大大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
1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国民享有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所有政府官员的选举权与罢免权。”
——《临时约法》
材料三 “臣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符合法律所定资格者,可为文武官吏。”
材料四 “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五 第五章“内阁总理”,规定:“内阁总理辅佐临时大总统”;“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比一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表达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指出两则材料各反映的时代背景。
(2)材料三出自1908年清政府为安抚人心颁布的一部所谓的宪法,材料四是临时约法,比一比内容上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分别说明了什么?
(3)材料五中内阁总理同总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这样规定?综合上述材料评价《临时约法》。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材料二 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国家,中国是从19世纪开始进入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过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与文明示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启动要素,然而也应该看到,现代化的变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冲击-反映”的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它既是古老的历史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这一历史在以往的传统中静悄悄的绵延。只是到了19世纪、20世纪,当西方的示范展示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时,中国才对自身历史的内部挑战产生了一种多少是变化了的回应方式,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戊戌变法的“大同书”等等中都可以找到根据,这种回应方式离不开中国的历史传统。这样,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映类型与历史走向。
——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模式。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演变,说明“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映类型与历史走向”。
1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南省中国“东南互保”,免除了列强的南顾之忧。南省初指刘坤一、张之洞管辖的五省,不久浙江、福建相继参加。后李鸿章声明自保两广,断不尊奉慈禧对列强的宣战诏书。山东巡抚袁世凯虽为惩办拳匪最得力之人,但此时也与刘坤一、张之洞态度一致。四川、陕西、河南督抚也同意刘坤一、张之洞的主张。这样,互保的区域实际上包括了十三省。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而且事后也未追究。可见,中央权威已经下降到极点,地方权力不断扩大。使得晚清政将摇摇摇摇欲坠。
——摘编自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路制的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地方行政权力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