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考试(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丁堰镇初级中学)

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从《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再到如今的《经典咏流传》《传承中国》,文化类电视节目的juéqĭ犹如传统文化价值回归的里程碑。经典透过ɡèn ɡǔ的光阴扑面而来,我们唤起对传统最温柔的记忆,让我们méngshēng阅读的愿望。隔着岁月风霜,我们仍能感受到经典散发的(沁人心脾/垂涎三尺)的芳香,获得心灵滋养。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A处。
A 处应填:
【3】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
2.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班级举行“阅读名著 走近经典”主题活动。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则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阅读经典,将为我们的人生打好底色。阅读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回答问题。
①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②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我”既是地主的儿子,又是大堰河的儿子,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
(2)第②节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3.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①江山如此多娇, 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雪》)
②而现在 _________。(《乡愁》)
③窈窕淑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④《我爱这土地》中直接抒情表达主题的句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我爱这土地》)
⑤《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______, ______的旷达胸襟,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4.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山望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颔联中加点的“掬”、“弄”两个词用得贴切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5.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岳阳纪行
〔明代〕袁宗道
从石首①至岳阳,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最奇者墨山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盖江水萦回山中,故帆樯绕其腹背,虽行甚驶,只觉濡迟②耳。
过岳阳,欲游洞庭,为大风所尼③。季弟小修秀才,为《诅柳秀才④文》,多谑语。薄暮风极大撼波若雪近岸水皆揉为白沫,舟几覆。季弟曰:“岂柳秀才报复耶?” 余笑曰:“同袍⑤相调,常事耳。”因大笑。
明日,风始定。
(注释)①石首:今湖北省石首市,靠长江。 ②濡迟:迟缓。 ③尼:阻:滞留 ④柳秀才:指唐代传奇《柳毅传》中为受夫家虐待的洞庭龙王三公主传书到洞庭龙宫,后龙君招他为婿的书生柳毅。⑤同袍:穿同样衣服的人,意指季弟与柳毅同为秀才。
【1】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标两处)。
薄 暮 风 极 大 撼 波 若 雪 近 岸 水 皆 揉 为 白 沫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虽行甚驶 (_______) ②薄暮风极大 (________)
③去国怀乡(_________) ④长烟一空(____________)
⑤朝晖夕阴 (______________) ⑥把酒临风(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
【4】本文紧扣一个“________”字来描写岳阳风光。从以下三方面来具体表现岳阳风光的:①石首到岳阳一路风光的清丽秀美;②________________ ;③洞庭湖的澎湃气势和神奇色彩。
【5】作者途经岳阳,范仲淹也曾在«岳阳楼记»中描绘岳阳风光,分别说说两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6.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人应当有所畏惧
①古往今来,“人定胜天”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遇到洪灾时,西方神话中,都是信仰神的一小部分人幸运地躲过洪水;而中国神话中,却总是宣扬人们无畏神灵,最终经过各自努力战胜洪水。面对困难时摩西选择带领人们逃出埃及;而在中国神话中,愚公面对门前的大山,硬是用自己的努力开辟了一条道路……中国是个无神论的国家,今天,太多太多人无所顾忌,天不怕,地不怕!每当看到西方的影视中有教堂祈祷的镜头时,我都特别感慨: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任何畏惧将导致无知、盲目,甚至死亡……那将是多么地可怕!
②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但现在,人们普遍崇尚实现自我、张扬个性,尤其是在一段时间里,在改造自然提高生产力面前,大肆宣扬“人定胜天”,于是,当我们为自己的“成功”喝彩之时,"“回报”随之而来,因为,大自然也懂得“来而不往非礼也”。
③君不见非典来临时,人们的畏惧,板蓝根一度买断。
④君不见甘肃早灾,多少人为生命之源一水,而愁断肠。
⑤君不见台风海啸卷走走了多少生命?
……
⑥人,作为万灵之物,首先应该有所畏,有所怕,怕该怕的。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⑦首先,人应当敬畏自然和尊重自然规律。
⑧人,首先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即自然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与自然界万事万物和谐相处。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⑨我们除了不去随意破坏自然外,还应该对自然界约取俭用。然而,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纸巾……泛滥成灾!我们也看到了!可我们一边高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边暗想:“ 中国十四亿人呢,他们都节约了,我浪费一点没关系。”更有甚者,“十三点九九亿人都在浪费,我一人节约一根筷子、-张纸, 太渺小了,根本没用,何必委屈自己?用吧!多我一个也多不到哪去?”人们忘了那句最常说的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凡是贪恋无度或生活奢靡者,必然遭到报应!
⑩敬畏自然,最重要的是应该敬畏生命和珍爱生命,每当看到学生一边享受着国家优惠的教育资源:两免一补,班班通……边碌碌无为,浑浑噩噩混日子,我就会有一种特别的失望、特别无奈的心痛:人生苦短!生命脆弱!多少次,我对他们说:“你们的时间、生命、健康、身体不仅仅属于你自己,还属于所有你爱的和爱你的人,你自己无权挥霍和践踏他们!敬畏他们,珍爱自己!”
(11)其次,人应当畏惧法律。毕淑敏曾说过:“世界和宇宙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在城市里可以知道什么叫世界,但你不会懂得什么叫宇宙,宇宙必须是大自然直接教会给你的非常悲壮的感觉。记得电视剧《天下粮仓》中米河的父亲临终前对儿子说的话:““无畏’不是什么都不怕,而是怕该怕的!”我觉得特别经典,怕该怕的,不去触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想做的事。人之所以不知道畏惧,其中有一个原因或许是因为长期生活在优裕舒适的都市和和平安逸的年代,即使一些小波折,也不足以让人们担惊受怕。
(12)所以,要培养自己“有所畏惧”的素养,必须经历大的磨难和挫折或者通过适当的途径体验宇宙的广表、自然的复杂、心灵的震撼。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面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4】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其中“勇者不惧”即勇敢的人是无所畏惧的,这是否与本文的观点矛盾呢?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本文观点的理解?
7.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姥姥的端午
王瀛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长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除了写“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外,还写了哪些时候的“姥姥的端午”?
【2】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3】本文的题目是“姥姥的端午”,第⑨段看似与“姥姥”无关,实是文章独具匠心之处。请仔细揣摩,分析这样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何作用。
【4】这篇文章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主要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这件事来写,请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
【5】(甲)(乙)两段都有景物描写,并抒写了“我”的情感和启迪。试从表达主旨的角度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甲)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姥姥的端午》
(乙)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8. 作文 详细信息
作文
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辉映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
请以“心中的那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和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