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9年高三下期语文月考测验网上在线做题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史铁生的文字有一种苍凉的人生  ▲  ,好似从炼狱中发出的不屈呐喊。《病隙碎笔》是他在病痛中书写的对生命的了悟,  ▲  的文字,表达了他对人生各种不同境遇的体验和感受。他睿智的语言,照亮了我们日益  ▲  的内心。
A.况味 质朴无华 幽暗 B.意味 质朴无华 幽闭
C.况味 洗尽铅华 幽闭 D.意味 洗尽铅华 幽暗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的史传和小说在文体上没有一条决然的界限,它们的区别仅在实录和虚构这个内质性的问题上。  ▲  ,  ▲  ,  ▲  。  ▲  ,  ▲  ,  ▲  。史传在文体上孕育了小说,但在精神上阻滞了小说的发展。
①当小说宣布自己是虚构的
②而小说家偏偏要与史传认宗续谱
③传统观念看不起小说,视小说为无稽之谈
④彻底摆脱了附庸史传的自卑心理
⑤一些评论家又开始素隐探幽,寻找小说影射的真人真事
⑥在叙述的时候总要标榜故事和人物是生活中实有
A.③⑥②④①⑤ B.③②⑥①④⑤ C.①②⑥⑤④③ D.①④⑤③②⑥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诗句中描写的季节,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B.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C.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清博研究院的《造假风暴和大数据异常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抽检的近万个疑似造假账号中,自媒体占比近88%,尤其是营销、公关类公众号成为重灾区。而2018年以来,从“企业家被抓”“企业家子女表白”之类的恶意中伤,到“明星出轨”“明星怀孕”之类的无中生有,再到涉机构改革、涉军涉警谣言兴风作浪,对当事方造成极大困扰,在社会上产生恶劣影响。
A.疑似造假账号影响深远 B.自媒体谣言危害性极大
C.造假风暴牵涉范围广泛 D.无中生有事件反响恶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借用典故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下列各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腐鼠”出自《庄子·秋水),喻毫无价值的的东西,后遂用为贱物之称。
B.“何日请缪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请缨”出自《汉书·终军传》,后以“请缨”比喻主动请求担当重任。
C.“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禾黍”出自《楚辞》,后人常用它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之情。
D.“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青眼”典故与名士阮籍有关,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下列对联所描述的对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老子)
B.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屈原)
C.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李白)
D.生叔季世,有豪侠心,报韩椎秦,兴刘灭项;绝富贵交,为神仙侣,进履辟谷,拜石授书。(张良)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诗句中,与“两山排闼送青来”使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王大石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B.值此分公司开业庆典之际,本公司向来自各界的朋友惠赠一份精美礼品。
C.十二年寒窗苦读,我辈岂能马齿徒增?今日自当驰骋考场,但求蟾宫折桂。
D.王老师,昨天在菜场遇到了您的家慈,几年时间不见,她还是精神矍铄。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震川先生小传
钱谦益
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八大家之书。浸溃演迤,蔚为大儒。嘉靖庚子,举南京第二人,为茶陵张文隐公所知。其后八上春官,不第。读书谈道,居嘉定之安亭江上,四方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海内称震川先生,不以名氏。
乙丑,举进士。除长兴知县。用古教化法治其民。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刺刺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有所击断寝息,直行其意。大吏多恶之,有蜚语闻,量移通判顺德。隆庆庚午,入贺。新郑、内江雅知熙甫,引为南京太仆寺丞,皆掌制敕,修世庙实录。
熙甫为文,原本六经,而好太史公书,能得其风神脉理。其于八大家,自谓可肩随欧、曾,临川则不难抗行。其于诗,似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要非流俗可及也。当是时,王弇州①踵二李之后,主盟文坛,声华烜赫,奔走四海。熙甫独抱遗经于荒江虚市之间,树牙频相搘柱,不少下。尝为人文序,诋排俗学,以为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弇州闻之,曰:“妄则有之,庸则未敢闻命。”熙甫曰:“惟妄,故庸。未有妄而不庸者也。” 弇州晚岁赞熙甫画像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始伤。”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弇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
熙甫没,其子子宁辑其遗文,妄加改窜。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照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季子子慕,字季思,以乡举追赠待诏。冢孙昌世,字文休,与余共定熙甫全集者也。
嘉靖末,山阴诸状元大绶官翰学,置酒招乡人徐渭文长。入夜,良久乃至。学士问口:“何迟也?”文长曰:“顷避雨士人家,见壁间悬归有光文,今之欧阳子也。回翔雒诵,不能舍去,是以迟耳!”学士命隶卷其轴以来,张灯快读,相对叹赏,至于达旦。四明余公文敏典礼闹,学士为具言照甫之文,意度波澜所以然者。照甫果得隽。熙甫重平生知己,每叙张文隐事,辄为流涕。岂未有以文长此事闻于熙甫者乎?
(选自《列朝诗集小传》,有删节)
[注]①王弇州:指王世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岁,能属文 属:写作
B.临川则不难抗行 抗:抵挡
C.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 趣:催促
D.熙甫果得隽 隽:考中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乡试取得第二名,深受张文隐赏识,但后来八次参加殿试,都没能考取进士。
B.归有光在处理诉讼案件时,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断案,上级官员大多数不喜欢他。
C.王世贞与归有光之间存在矛盾,曾经遭到归有光的批评,被认为是狂妄而平庸的人。
D.王世贞晚年改变对归有光的看法,称他是千年才有的人才,可继承韩、欧阳的传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剌剌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
(2)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弇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
【4】请简要概括归有光诗文的特点。
10.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高帝论
苏轼
有进说于君者,因其君之资而为之说,则用力寡矣。人唯好善而求名,是故仁义可以诱而进,不义可以劫而退。若汉高帝起于草莽之中,徒手奋呼而得天下,彼知天下之利害与兵之胜负而巳,安知所谓仁义者哉!观其天资,固亦有合于仁义者,而不喜仁义之说,此如小人终日为不义,而至以不义说之,则亦怫然而怒。
故当时之善说者,未尝敢言仁义与三代礼乐之教,亦惟曰如此而为利,如此而为害,如此而可,如此而不可,然后高帝择其利与可者而从之,盖亦未尝迟疑。天下既平,以爱故欲易太子,大臣叔孙通、周昌之徒力争之,不能得,用留侯计仅得之。盖读其书至此,未尝不太息以为高帝最易晓者,苟有以当其心,彼无所不从。盍亦告之以吕后太子从帝起于布衣以至于定天下,天下望以为君,虽不肖而大臣心欲之,如百岁后,谁肯北面事戚姬子乎?所谓爱之者,只以祸之。
嗟夫!无有以奚齐、卓子之所以死为高帝言者欤?叔孙通之徒,不足以知天下之大计,独有废嫡立庶之说,而欲持此以却之,此固高帝之所轻为也。人固有所不平,使如意为天子,惠帝为臣,乡下绛灌之徒,圜视而起,如意安得而有之,孰与其全安而不失为王之利也?如意之为王,而不免于死,则亦高帝之过矣。不少抑远之,以泄吕后不平之气,而又厚封焉,其为计不已疏乎?
或曰:吕后强悍,高帝恐其为变,故欲立赵王。此又不然。自高帝之时而言之,计吕后之年,当死于惠帝之手。吕后虽悍,亦不忍夺之其子以与侄。惠帝既死,而吕后始有邪谋,此出于无聊耳,而高帝安得逆知之!
且夫事君者,不能使其心知其所以然而乐从吾说,而欲以势夺之,亦已危矣。如留侯之计,高帝顾戚姬悲歌而不忍,特以其势不得不从,是以犹欲区区为赵王计,使周昌相之,此其心犹未悟,以为一强项之周昌,足以抗吕氏而捍赵王,不知周昌激其怒,而速之死耳。古之善原人情而深识天下之势者,无如高帝,然至此而惑,亦无有以告之者。悲夫!
(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爱故欲易太子 易:更换
B.其为计不已疏乎? 疏:疏远
C.而高帝安得逆知之 逆:预先
D.而欲以势夺之 夺:改变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B.布衣,借指平民,古代借指平民的还有闾阁、黎元、黔首、白衣等。
C.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D.在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日亮,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日卒。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意安得而有之,孰与其全安而不失为王之利也?
(2)古之善原人情而深识天下之势者,无如高帝,然至此而惑,亦无有以告之者。
【4】苏轼认为群臣在进谏高帝方面犯了哪些错误?结合全文概括。
1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布局多年未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见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的常住人口各自为一人。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城。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擦身而过,脚步并不为之放慢。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有幸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就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了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的身材,瓜子脸,肤色白晢,五官端正,风韵犹存。衣饰素雅又不失时髦。她在西街那家出售鲜花的商店工作。邻居们不清楚,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可想而知,梳理次数极少。背有点驼了。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肩胛,瘦削的手。只是那双大大的眼睛,总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他回家的时侯,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下班回家后,便久久地耽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到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放在床边。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这只花瓶永久性的位置。
除此以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傍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
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带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雨蒙蒙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却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而又突然。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
他的屋子里尽管灰蒙蒙的,但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的,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却“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1986年)
【1】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精巧,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一波三折的结构和最后突转手法强化艺术效果。明线是小院里人们关注的郑若奎和潘雪娥二人爱情发展的感情变化过程,暗线是二人情感的发展过程。
B.小说开篇对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进行了描写,“古镇”“古井”“古老的平屋”“布局多年未变”,暗示这里人们的生活、思想感情、思维方式固守一种保守陈旧的定势;“普通的小杂院”普通人家”,则暗示这样的聚居地,这样的人群具有普遍性。
C.郑若奎每次回家的时候,都带回来一束鲜花,而潘雪娥在西街花店工作,作者在这里埋下伏笔,郑若奎去潘雪娥那里买花实际是为了向她表达爱意。
D.本篇小说中男女两位主人公的情感表达极其含蓄,“节制胜于放纵”,作者躲在幕后,我们只能通过人物语言和情节安排感受其中的情感。
【2】文中多次写到郑若奎插花的那只透明的蓝色花瓶,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内涵。
(1)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
(2)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4】请探究小说以“永远的门”为题的深刻意蕴。
12.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2)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 (屈原《离骚》)
(3)____,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庄子《逍遥游》)
(4)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5)陛下亦宜自谋,____,察纳雅言。 (诸葛亮《出师表》)
(6)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 (苏轼《赤壁赋》)
(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____。 (《论语·八佾》)
(8)后生可畏,____。 (《论语·子罕)。
13.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叶嘉莹曾感叹当今许多人以强者为德,提倡竞争,但实际上“弱”才是品德。她说:“我不想从别人那里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梁启超强调“群德”,批评束身寡过的做法,指出必须要“能群”,“合群之德者,以一身对于一群,常肯绌身而就群”。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弱德”“群德”有怎样的经历体悟、感受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