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八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完整版(福建省漳平市)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图片是历史恒久的记忆。下列歌词对图所示历史事件的描述,最为贴切的是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C.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D.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这一协议的执行意味着
A. 获得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B.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C.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建国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
A. 《共同纲领》的颁布 B. 抗美援朝
C. 西藏和平解放 D. 土地改革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A.董存瑞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罗盛教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中国建立之初,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 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B. 巩固了人民政权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2年夏,农民老林分到了三亩地,一头牛,一把锄头和一架耕犁,令他受益的中央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案》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由下面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可以看出,我国当时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卫生

其它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7.8%



A.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优先发展运输交通业
D. 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准备的以下材料,不适合采用的是
A.鞍钢大型厂房 B.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个体劳动所有制
C.公私合营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三大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采取的政策是
A.没收 B.赎买 C.租赁 D.实行公私合营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中共“七大”的召开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出现在是
A.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过程中
C.三大改造时期 D.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代表的精神被称之为“铁人”精神,其典型特征是
A.科学发展 B.与时俱进 C.集体主义 D.艰苦创业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时代的烙印。 “大串联”、“学生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与上述史实相匹配的评价结论是
A. 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B. 造反派之间的夺权狂潮
C.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发生的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
A.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B.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A.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B.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C.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D.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的纪念馆最应该建在

A. 广东的深圳
B. 安徽的凤阳
C. 四川的广安
D. 福建的厦门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比较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和影响,共同点不包括
A.实行土地公有制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民主与法制建设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 )
A. 举办经济特区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流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A.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B. 建立经济特区
C. 南方讲话使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D. 实施改革开放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写进党章是在
A. 中共十五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二大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是
A. 江Z民
B. 胡J涛
C. 习.平
D. 李克强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原苏联某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 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 人民公社化道路
28. 判断题 详细信息
1950-1952年,新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对此,小历和小史发表了不同见解:
小历:土地改革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小史:土地改革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小历和小史谁的说法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29.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对建国初期的国家情况进行的描述
材料二:

材料三: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1956年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的发言
材料四:1978-2012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依据材料一,说说我国建国初期的经济状况。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的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哪一经济发展计划?
(2)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示意图中乙段到丙段发生变化和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4)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四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些探索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30. 综合题 详细信息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二: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材料三:

材料四:“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
(2)观察材料二的示意图,写出我国20世纪八十年代建立的经济特区中最南端的经济特区。结合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当前对外开放的格局
(3)依据材料三,分析深圳经济发展的数据变化说明了什么?
(4)结合材料三、四,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1. 详细信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我们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且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全面部署。他大力支持和推动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热情赞扬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他最早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以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道路……
——江Z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1)邓.小平成为中国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材料,体现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