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免费试卷(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各大文明小国寡民状态
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类最初的文明仅限于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这些地区的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农耕文明的优势包括
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④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化多元化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下列关于历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埃及人发明了太阴历 B.苏美尔人发明了太阳历
C.希腊人编制了儒略历 D.玛雅人用复杂的历法纪年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是某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B.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C.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D.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乘旦在《第一个工业化社会》中说:“‘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这表明
A.“旧制度”是指封建君主专制 B.工业革命标志英国新的政治制度确立
C.“被淘汰”指旧制度被革命推翻 D.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西欧封建社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B.封建主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等各种权利
C.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资金作为给养
D.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的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欧城市兴起后,为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市民选择了支持封建王权,封建王权则赐给市民以自由贸易乃至自治的特权。市民与封建王权的这一关系最明显体现在双方曾(  )
A.共同镇压无产阶级 B.合作复兴古典文化
C.互相支持反对教会 D.共同反对君主专制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530年,商人奥曼图斯特在君士坦丁堡与当地的手工业者拉慈希发生了经济纠纷,两人闹得不可开交,最终走上法庭。法官对此官司的裁决将依据
A.封建等级制度 B.《查士丁尼法典》
C.公民大会决议 D.《汉谟拉比法典》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这说明(  )
A.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B.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
C.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 D.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200万磅

300——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65万磅

70——100万磅



A. 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B.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 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
D. 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5世纪末以后的100多年中,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27.6万公斤。1521—1544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每年运回黄金2900公斤,白银30700公斤,在1545—1560年运回的黄金和白银达到平均每年5500公斤和24.6万公斤。这种现象
A.表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促成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B. 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D. 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拉斐尔的一生画了许多圣母像,他笔下的“圣母”:年轻、美丽、丰润、健康、眉宇间洋溢着母亲的慈爱和幸福;耶稣也被画成天真活泼的孩子,画画给人以温暖、亲切之感。由此可见拉斐尔
A.以此来反对宗教信仰 B.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C.崇尚理性和自由 D.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丁·路德坚持“信仰即可得救”的原则,其意义在于
A.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B.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
C.确立了路德教 D.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理论上,今天英国国王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源泉”,英国政府被称为“英王陛下政府”,英国的武装部队是“皇家部队”,甚至议会中的反对党也称为“英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最合理的一项是
A. 英王是事实上的国家权力中心
B. 英王权力是象征性、礼仪性的
C. 英王有权组织政府、领导军队
D. 英王成为议会中反对党的领袖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们已经被革命的巨浪搞得筋疲力尽,认为只有独裁才能维持法国的秩序。”材料说明拿破仑夺取政权
A. 维护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B.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C. 顺应了法国当时的形势
D. 加速了法国对欧洲的征服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垄断组织便是巨型企业发展逻辑的、必然的结果。从此意义上而言,垄断资本主义“是由巨型公司组成的一种制度”。这表明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A. 巨型公司的相互联合
B. 生产高度集中的结果
C. 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 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如图,分析造成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圈地运动的影响 B.商业革命的影响
C.大工厂制的确立 D.工业革命的推动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段材料说明了
A.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B.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C.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D.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相同点是
A. 都是在帝国主义战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 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
C. 都在一定时期内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D. 都随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瓦解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下列关于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殖民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 B.葡萄牙在拉美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
C.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实行总督制度 D.通过黑奴贸易来弥补劳动力不足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林承节在《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20世纪初亚洲革命虽告失败,但它所体现的“亚洲觉醒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对亚洲、对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里“不可估量的意义”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 B.无产阶级开始承担领导革命的责任
C.启发了广大民众民族民主意识 D.亚洲国家相互配合联合斗争的精神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玻利瓦尔在书信中写道:“我被送到欧洲学习……我研究过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人。”由此可见,拉美独立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是
A.西、葡殖民者的压迫 B.拉美殖民地经济发展
C.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D.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巴黎和会名为重建战后和平的会议,战胜国都希望建立“和平”。其“和平”是指
A. 能够消除战胜国之间矛盾的和平
B. 能够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的和平
C. 建立在霸权基础上的和平
D. 能够消除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矛盾的和平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体现其经济上反抗殖民者的是
A.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 B.恢复手工纺织,抵制英货
C.拒绝参加英国殖民当局的宴会 D.从英国人开办的学校中退学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国民收入(亿美元)

680

220

100

170

60

40

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1.5

5.7

9.1

23.5

14.5

28.2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十月革命的胜利
D. 新中国的成立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是1944年10月斯大林与丘吉尔会面时达成的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由丘吉尔标注的百分比方案得到了斯大林的勾画确认。罗斯福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该协议

A. 奠定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B. 剥夺了美国在东欧的利益
C. 直接导致了战后欧洲分裂
D. 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3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A. 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B. 战时共产上义超经济剥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 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 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满
3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8年9月30日发表的《英德宣言》称:“我们认为昨夜签订的协定……构成两国人民永不再投入彼此之间战争的象征……从而对欧洲的和平做出贡献。”《英德宣言》中提到的“协定”是指(  )
A.《反共产国际协定》 B.《慕尼黑协议》
C.《布列斯特和约》 D.《九国公约》
3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①时段现象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 美国经济处于黄金发展期
B.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C.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强化
D. 政府公共开支的减少
3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下列言论能体现西方福利制度实质的是
A. “各自凑钱的聚餐”
B. “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
C. “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人人"
D. “资本家吃火腿,不得不给工人香肠”
3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1947~1988年美国各产业劳动力分布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年份

总就业人数(万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就业人数(万人)

就业人数(万人)

就业人数(万人)

1947

5 127.5

1 038.2

1 554.5

2 534.8

1970

8 267.7

797.9

2 556.4

4 913.4

1985

10 715.0

411.8

2 786.6

7 516.6

1988

11 496.8

392.2

2 892.3

8 212.3



A.国家干预经济的趋势加强
B.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C.加剧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D.“中间阶层”出现使产业结构调整

3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4年苏联外长曾提出召开欧洲安全会议;60年代中期,苏联再次提议召开欧洲安全会议。均遭到美国反对。1972年5月尼克松访苏期间,双方就召开“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和“中欧裁军会议”达成协议。美苏关于欧洲安全问题的做法
A.反映了美苏争霸的核心是欧洲安全
B.说明了美苏争霸的发展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体现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D.体现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为两极格局取代
3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6年9月,美国总统特别顾问克拉克向杜鲁门提交了一份题为《美国与苏联的关系》的报告,主张美国应准备与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努力缔造其想象中的世界,并联合一切反苏力量。这些国家均可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这反映了


A. 美苏冷战序幕全面拉开
B. 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C. 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D. 战后美国对苏转向遏制
38.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l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
材料二 植物是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幕后英雄,它们是发现、征服以及各种文明变迁的根源…
——(德)苏珊娜·保尔森《吃太阳的家伙》
中世纪的欧洲人……半生不熟的肉是佳肴。储藏的肉既不新鲜,又要用盐腌制,极为难吃,这就需要胡椒、生姜、桂皮来调味。因此,这些东西就被视为珍品。最早到亚洲的欧洲人都是为了寻找香料。十字军东征,除了宗教原因外,也是为了香料。葡萄牙、荷兰、英国在亚洲的领地最初也源于香料。
——(澳)杰克·特纳《香料传奇》
材料三 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
——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植物如何成为“发现、征服以及各种文明变迁的根源”。并写出公元“1487年”和“1492年”开辟新航路的两位代表性航海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经济领域的变化。
39.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1945年部分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4年

美国工业产量相当于欧洲总和

1914年8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1917年

俄国革命开始;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

西欧各参战国饱受大流感打击,“士兵的枪已经成了拐杖”

1918年9、10月

奥匈帝国境内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

1918年11月

德国柏林工人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1921年

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1929年

美国股市崩溃

1933年

纳粹夺取德国政权

1936年

日本广田弘毅内阁上台

1939年9月

德国入侵波兰

1941年12月

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5年8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材料二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 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
——摘编自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快一战结束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概述二战全面爆发的经济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中各主要战场发生根本性转折的国际政治前提。
(3)战后,美苏形成冷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4)材料三反映了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