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2018年九年级语文前半期期中考试网络考试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拮据(jū) 褴褛(lǚ) 汲(jī)取 恪尽职守(gè)
B. 伫立(zhù) 陨落(yǔn) 恣睢(suī) 锲而不舍(qiè)
C. 分外(fèn) 田圃(pǔ) 狡黠(xié) 味同嚼(jiáo)蜡
D. 隔膜(mó) 襁褓(qiǎng) 诘难(jé) 强聒不舍(guō)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鄙夷 惘然 红装素裹 吹毛求疵
B. 诓骗 要决 根深蒂固 心无旁鹜
C. 忐忑 恣睢 怒不可恶 重蹈复辙
D. 辩护 亵读 相濡以沫 神色张惶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B. 对于2015年元旦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我们不仅要反思安全事件发生时当事者应该怎么做,还应反思安全危机发生前管理者做了什么?
C. 从《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创刊到五四运动爆发,一代新青年被唤起,他们表现出勇敢、自信和有理想,成为民族进取心的表达者和时代的先锋。
D. 有的地方搞文化下乡,可群众没品过文化味,没见过文化人,有的地方盖起了文化宫、少年宫,却是“文化宫里少文化,少年宫里无少年”。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B. 他勇斗歹徒的事迹现在已满城风雨、妇孺皆知了。
C. 他们两家是多年的老邻居了,这么多年来一直相敬如宾、关系和睦。
D.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最高水平攀登。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延迟退休年龄,客观上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抚养。
B. 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建议,应该在中小学生校服上增添明显的反光标识,以避免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C. 近两年来,不少出版社都推出了四大古典名著的许多新版本供读者选择。
D. 人在睡眠时,绝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休息,而消化器官却仍然在消化晚餐存留在胃肠道中的食物,除非直到早晨才渐渐进入休息状态。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及写法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
B.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雨说》采用的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不是一种修辞手法。
C.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长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
D. 阅读议论文需要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其中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对名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培根随笔通过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他的人生哲学。他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在《谈美》一文中他还说:“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
B. 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李逵粗中有细,豁达明理;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C.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D. 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刚为成绩不理想而郁闷,小海劝他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学习的料,你就看开一点吧!”
B. 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C. 小伟爱讲脏话,小明批评道:“脏话既脏人耳,又伤人心,文明用语才让人舒心哪!”
D. 小静把自己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恭恭敬敬地说:“请您拜读,再给我面批!”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②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③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④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⑤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⑥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⑦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⑧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只希望着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A. 作者运用尖锐泼辣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
B. “总”字刻画出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
C. “只”字刻画出一副真挚、虔诚、执著的样子。
D. “一味”刻画出一副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
【2】下面对选段①-⑤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中的“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作者反复强调这些事实,可见作者用冷峻的目光关注着社会现实,关注着这些“公开的文字”。
B. 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的“新生路”指的是“相信自己”。
C. 第⑤段是过渡段,由揭露不但失掉“自信力”而且发展着“自欺力”的一小撮中国人转向歌颂“并不失掉自信力”的广大人民。
D. 文章段与段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第⑤段“然而,在这笼罩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使全文从前面的间接批驳转向直接批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中被驳斥的错误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B. 第①自然段是先摆出对方错误论点再摆出对方论据。
C. 文章论证的正确论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D. 第⑥⑦自然段用历史和现在的事实证明了作者确立的论点。
10.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长跪而谢之 道歉
B. 寡人谕矣 明白,懂得
C. 亲尝教以兵 兵器
D. 许由无天下之累 牵累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
B.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
C. 休祲降于天 时宿于野
D. 若士必怒 王若无兵
【3】下列对两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B. 甲文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起初有些害怕,但最终还是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
C. 乙文 策士郑同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兵法、谋略、防人之心必须存在的道理。
D. 如果用“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然”来概括唐雎的性格特点,那么乙文郑同可用“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 概括。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5】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6】读了(甲)(乙)两文这些“士”的故事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11.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2】“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12.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槲叶落山路,_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日高人渴漫思茶(浣溪沙 苏轼)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5)《卜算子•咏梅》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清照的《醉花阴》中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意境与柳永词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月夜》诗中通过明暗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躺在母亲身边
王晓明
①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②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③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④“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⑤“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⑥“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⑦“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⑧“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
⑨“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⑩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11)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12)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13)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14)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15)母亲惊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16)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17)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请结合语境,任选一句分析划线短语运用的妙处。
(1)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2)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2】阅读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说说其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及作用。
【3】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人物对话,文中有两处“我”与母亲的对话描写。第一处母亲询问我“干什么”时,从“我”回答时的“不耐烦”和母亲说话时的神态中,刻画出母亲内心的__________。从母亲问我“不累吗”和第二处让我“闭着眼歇一歇”则反映出母亲____________。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慈母形象。
【4】第⑩(11)两段运用了哪种叙述方法(叙述顺序)?试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5】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14.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的成长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不是每一次尝试都能成功,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收获,也不是每一个正确行为都被认可……但是,即使是那些曾让我们迷茫、苦恼、沮丧的事,也能使我们丰富阅历,增长智慧,获得人生的启迪。
请以“我不为那件事后悔”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