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前半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题带参考答案(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

1. 详细信息
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 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A. 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 B. 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
C.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 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工人监督条例》,根据企业的规模实行不同的监督方式,或者全体工人直接监督,或者由工人代表对企业进行监督。这表明
A. 新政权采取了渐进的过渡措施
B. 十月革命在经济领域具有保守性
C. 新政权致力于保护资本主义发展
D. 革命期间未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冷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多集中在欧亚非三洲的结合部,包括巴尔干、中东和高加索等地区。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
①宗教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
②各国的贫富分化比较严重
③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④因冷战结束形成权力真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7年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为西欧14个国家所接受。双方约定,美国提供的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所有受援国应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从材料看,美国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
A. 恢复西欧经济
B. 稳固资本主义
C. 打开西欧市场
D. 遏制共产主义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开辟新航路
B. 早期殖民扩张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
A. 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
B. 强调不均衡发展工业、农业的正确性
C. 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D. 说明苏联加快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紧迫性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许倬云在《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说:“在过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这表明
A. 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入发展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C.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方向发展 D. 世界贸易组织发挥的作用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唐末到两宋,儒学终于消化了佛道两个思想体系,对儒家经典做出了创造性的新理解”。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新理解”的是
A. 致良知
B. 理即天道
C. 格物致知
D. 经世致用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魏源在《海国图志》卷47中说: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反映了魏源
A. 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
B. 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
C. 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
D. 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朝万历年间,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 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C. 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私人近侧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 秦朝三公九卿
B. 汉朝“中朝”
C. 隋唐三省六部
D. 宋朝枢密院
12.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他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以上材料均选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美)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江Z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
(3)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据材料二、三指出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13.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刘铭传根据台湾四面环海的地理特点,集中解决防务中炮和船两大问题。到1888年7月,共修筑新式炮台10座,配置新式炮,以澎湖作为海防建设的重点,派水师驻扎澎湖,添购兵船,改变了台湾“水师无船”的状况。刘铭传初到台湾时,生番土著“窟穴”,盗绒贼出没其间,时常侵扰百姓,铭传恩威并施,亲督将吏剿抚,后诸番皆臣服归化。1886年刘铭传设立抚垦总局,兼任抚垦大臣,命令地方官府对于番民“教之耕耘,使饶衣食”,发展番地生产。刘铭传于1886年在台北设立电报总局,铺设两条海底电缆,将台海与澎湖、台湾与大陆联系起来,加强台湾与大陆的电讯联系。1887年,经清廷批准,他在台北成立了铁路总局,到1891年建成了一条北起台北,南抵新竹,全长68公里的铁路。刘铭传在全台各地开办了几十所书院、义学、官塾。于1887年3月兴办了一座“西学堂”,开设英文、法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等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在台湾改革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改革的作用。
14. 详细信息
材料 1942年5月,苏联和英国签订《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缔约双方保证在对德国以及对伙同德国进行侵略战争行动的欧洲国家作战中,彼此给予军事及其他各种援助与支持;绝不与德国或伙同德国进行侵略战争行动的任何欧洲国家进行谈判或缔结停战协定或和平条约;缔约双方顾及每一方的安全利益,同意在再建和平以后,密切友好合作,以组织欧洲的安全与经济繁荣;遵照绝不为自身追求领土扩张及绝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两项原则而行动;绝不缔结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同盟,或参加反对另一方的任何集团;在战后互相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概括《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签订《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