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二历史单元测试(2019年上半年)免费试卷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梭伦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
A. 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
B. 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
C. 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D. 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 都清除了封建割据势力
B. 都保留了君主专制统治
C. 都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D. 都确认农民得到少量的土地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辽宋金卷)认为,王安石变法时,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而不是着重于国家的直接经营活动。相应的变法措施是
A. 农田水利法 B. 免役法 C. 方田均税法 D. 市易法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忽必烈诏命行中书省及各级官员“劝诱百姓,开垦田土,种植桑枣,不得擅兴不急之役,妨夺农时”。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体现了元朝实行“以农桑立国”的方针
B. 重视农业生产
C.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体现了对蒙古旧俗的尊重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在德意志民众心目中,他是一位敢于与上帝摔跤的信心伟人。由他发动的宗教改革运动构成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德意志现代化历程的开端。“他”主张
A. “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B. “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C.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D. “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12年,彼得一世建立了新都圣彼得堡——新俄罗斯的象征。“新俄罗斯”巩固了(  )
A. 金融贵族和工业家的国家
B. 手工工场主和贵族的国家
C.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国家
D. 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 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 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 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 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l93个,l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梅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9.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有力地荡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习俗、旧观念,建立、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2)结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材料二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 的观点。
10.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回答。
材料一圣祖(注:康熙)天纵神明,多能艺事,贯通中、西历算之学,一时鸿硕,蔚成专家,国史跻之儒林之列。测绘地图,铸造枪炮,始仿西法。凡有一技之能者,往往召直蒙养斋。其文学侍从之臣,每以书画供奉内廷。又设如意馆,制仿前代画院,兼及百工之事。故其时供御器物,雕、组、陶埴,靡不精美,传播寰瀛,称为极盛。
——《清史稿·艺术传》
材料二俄国彼得一世(1672—1725)深刻感受到俄罗斯与西欧各国的差距。他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的国家改造成一个同样强盛的欧洲国家,他采取各种措施加速把俄罗斯赶向文明。他把个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痴迷化作了国家的行为。他按照西欧的模式兴办学校,开设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等,他不断地引进俄国人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1725年12月,俄国科学院正式成立,成为国家集中科学人才、发展科学事业的核心机构。彼得亲自为科学院制定了预算,每年约2.5万卢布。优厚的待遇吸引了德国、荷兰等国的大批科学家,从这时开始,对科学研究的重视成为俄国的传统,并一直延续。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康熙帝是怎样对待西学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康熙与彼得一世对待西学的态度加以评价。
11.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教廷的力量大大削弱。思想文化上,经院主义神学日渐衰落。文艺复兴唤起的理性主义和批评精神在知识分子中迅速传播,产生巨大影响,这一切都为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全德;在瑞士,加尔文的改革活动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新教的影响……到16世纪中叶,新教的三个主要教派,即马丁·路德创立的路德宗、加尔文创立的归正宗和作为英格兰国教的安立甘宗,都已在欧洲出现……新教虽然有很多派别。但在教义方面有三个共同原则,即因信称义、信徒人人都可成为祭司和《圣经》具有最高权威,这三大原则和天主教是针锋相对的。
(1)根据材料概括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因信称义”与天主教的“针锋相对”之处,并指出这一思想的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