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带答案与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589年,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使我国南北再次实现统一的王朝是
A. 秦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元朝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他在位时开通大运河、创立进士科,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役民过度,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位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隋文帝 D. 隋炀帝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下图提取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A. 永济渠连通了长江
B. 涿郡是大运河中心
C. 运河贯通南北地区
D. 邗沟是运河最南段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
A. 统治者贪图享乐 B. 隋炀帝的暴政
C. 大兴土木工程 D. 连年的对外征战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将重要人物的事迹进行整理是历史学习的好方法。在某张卡片上记有“君舟民水”“天可汗”“贞观之治”等词语。该历史人物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著名史学家钱穆曾说:汉宰相采用领袖制,唐宰相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 三公九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郡县制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出现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时
②都重视发展生产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任用贤才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盛况,当时的皇帝是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要研究古代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地理,下列典籍首选的是
A. 《徐霞客游记》 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 D. 《史记》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比下面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①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②钱币上都有汉字
③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④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称颂的诗人是
A. 白居易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标志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 澶渊之盟 B. 黄巢起义 C. 安史之乱 D. 八王之乱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人物中,领导了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A. 安禄山
B. 史思明
C. 郭子仪
D. 黄巢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A. 隋朝时期的人物
B. 作者为擅画人物的阎立本
C. 体现了唐朝与靺鞨族之间的往来
D. 体现了五代十国的贵族奢侈生活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②这一时期的开国之君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③北方的五个政权和南方的十个政权合称为五代十国
④统一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著名学者王立群曾这样描述一位历史人物:“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削兵权。”这位人物是
A. 刘邦 B. 司马炎 C. 李世民 D. 赵匡胤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契丹与西夏国力不断增强的共同原因是(  )
A. 创制自己的文字
B. 学习中原文化,发展生产
C. 强大的武力支撑
D. 汉人大量迁入,编练军队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五代十国之后,进入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下列政权与民族对应正确的是
A. 辽——党项族
B. 辽——契丹族
C. 金——蒙古族
D. 西夏——女真族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唱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
A. 宋太祖 B. 宋太宗 C. 宋真宗 D. 宋徽宗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精忠报国”的故事千古流传。他
A. 统帅军队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B. 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撤职
C. 率领的军队称为“模范军” D. 扭转了宋金对峙的局面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 宋夏和议 B. 宋辽盟约 C. 宋金对峙 D. 宋元对抗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纸币的出现给货币的流通带来更多的便捷,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设立福建市舶司于泉州。市舶司是
A. 管理造船业的机构 B. 提供住宿的机构
C. 印刷纸币的机构 D. 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蒙古秘史》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结束这一局面的是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完颜阿骨打
D. 耶律阿保机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蒙古族陆续消灭中国境内的各个割据政权,实现大一统的顺序是
A. 西夏—金—南宋
B. 金—南宋—西夏
C. 西夏—南宋—金
D. 金—西夏—南宋
26. 综合题 详细信息
历史王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研究古代的民族关系和疆域问题,以下是她找到的一些材料,请根据材料和老师一起进行探究。



请回答:
(1)请按王朝演变的历史时序,帮助王老师将以上地图排序(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 、 、
(2)请用地图呈现的史实来证明下列观点。(填写序号即可)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广阔疆域有利于扩大文化影响力 、 。
民族政权并立局势下,各政权之间的互市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 。
(3)图中的“吐蕃”有重要的发展变化,请结合所学,说出吐蕃是我国现在哪个民族的祖先?并举出它与唐朝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
(4)请观察图③和图④并结合所学,说说中华民族大家庭发展历程中,汉族政权与“辽”“西夏”“金”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这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怎样的积极影响?
27. 综合题 详细信息
历史是一门有益、有趣的学科,学会恰当的方法,分析唐宋经济发展。
方法1:学会看图片



(1)这是教科书中的插图,从中我们能获得唐朝经济发展的哪些历史信息?
方法2:学会对比分析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唐玄宗时官修)
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

(2)阅读上述文献,结合所学,归纳唐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发生了哪些变化?
方法3:学会归纳总结
①唐代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北宋时期,南方丝织品产量超过北方。但是在生产技术上,仍与北方有较大差距。②北宋末年金人南下,北方丝织业受到巨大打击,③大量北方民众南迁,求得安定生活,成为南方手工业者。④北方纺织技术工匠也随之迁移,进而导致技术南传。⑤南宋时期,南方以种桑丝织为业的人增多,丝织品产量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3)阅读上述文献,结合所学,完成以下学习表格。



28. 综合题 详细信息
聚焦隋唐中外交流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频繁,中外交流促进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处于我国封建经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例如,唐朝时期,遣唐使有十多批。日本的吉备真备年轻时,随遣唐使来长安留学,研习儒家经典、天文历算、军事等。由阿拉伯商人撰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记载了唐朝出口的丝绸质量很高,唐朝海船坚固庞大,可以从事远海航行。唐朝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在中国任官。唐朝的对外交往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等周边国家。
——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玄奘)发现各宗派对经论的考察存在或显或隐的不同之处,众说纷纭,不知道该信哪一个。所以发誓去西方寻求佛法以解疑惑。
——译自(唐)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材料三 大和上(同“尚”)在扬州大明寺为众(僧)讲律,荣睿、普照(日本僧人)至大明寺……曰:“佛法东流至日本国,虽有其法,而无传法人。……愿和上东游兴化。”
——《唐大和上东征传》
材料四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图



(1)依据材料一,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
①唐朝处于我国古代经济繁荣上升阶段,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唐朝时期,满载丝绸等商品的驼队,将商品运送到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
③作为唐朝派出的使者,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唐文化,促进了中日交流。
④唐政府允许外国商人到中国长期居住。
⑤《中国印度见闻录》在唐朝广受欢迎,销量很大。
(2)玄奘和鉴真是唐朝对外交往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二、三,分别概括玄奘、鉴真远行的原因。
(3)依据材料四,仿照范例,完成你对鉴真东渡的简介。
(范例)唐朝高僧玄奘历经磨难西行天竺研习佛法,回国后翻译佛经,介绍游历所见风土人情,为佛教发展和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29. 综合题 详细信息
分析治国方略治大国如烹小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宋)汪洙《神童诗》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宋代民间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宋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1)根据材料一回答:诗中提到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种选官制度?带给当时社会什么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为解决“藩镇之弊”,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老师设计了以下表格来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些治国方略,请你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目的

治国方略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收“兵”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文臣统兵

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收“财”权

设 收地方财赋

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造成了地方官僚机构的臃肿

收“赏罚刑政”权

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设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



(3)根据材料三回答:当时的武将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如何评价这种现对宋代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