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至2019年高一后半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湖北省重点高中协作体)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烧阿房宫”:一场历史的修辞战火
张若渔
两千多年来,项羽“火烧阿房宫”几乎成了人尽皆知的历史常识。但一份调查证明,这极有可能是一场天大的误会。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经过5年艰苦、细致的工作,近日揭开了这座“天下第一宫“所包含的种种谜团——阿房宫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并没有建成。传说中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攻入咸阳,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也是历史误传。
(《华商报》12月11日)
其实早在2003年,在阿房宫考古队的挖掘和勘察过程中,考古工作者们就曾基于诸多发现“大胆假设”——火烧阿房宫纯属子虛乌有。经过又四年艰苦细致的发掘、调查工作,上述推断只不过“进一步明晰”而已。
真相大白于天下的时刻,也是历史的尴尬时刻。两千年来,不管是在正史还是在野史上,西楚霸王项羽都因火烧阿房宫被塑造成千夫所指的千古罪人,甚至成为残暴成性和暴殄天物的标本人物,每每被后世信手拈来实施“口头鞭尸”;阿房宫本身显然也成为秦始皇穷奢极欲、劳民伤财、自取灭亡的象征。而今,这一切被证明,我们不过是如堂吉诃德大战风车般悲壮却虛无——不是说项羽和秦始皇本无罪,只是不管他们做过多少罪孽深重的事,不应算在他们头上的历史账单终不能无妄加之。历史就是历史,真相就是真相,这是一件严肃得不能再严肃的事。
历史的讹误耐人寻味。追究其来,“火烧阿房宫”从真真假假的传说沉淀为人们头脑中的“事实”,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可谓“功不可没”。文中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极力铺陈阿房宫的雄伟气势:继而又言“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又以仰天长叹般的愤懑极力渲染阿房宫被付之一炬的伤情。
诗人的瑰丽辞赋及其暗藏汹涌的悲绪,显然不可阻挡地深入了后世观者的内心,引发同仇敌忾的情绪,众声喧哗之时哪还管什么事实真相如何?与之相比,司马迁的《史记》倒是审慎的,《高祖本纪》说项羽“屠烧成阳秦宫室”,《秦始皇本纪》也说项羽“遂屠咸阳,烧其宫室”,从头至尾都没有“火烧阿房宫”的影子。但历史的诡秘之处就在于,人们宁愿相信杜牧的辞赋也不愿相信司马迁的《史记》,谬种流传,一至于斯!
在历史的强大裹胁下,人们的头脑和思想其实如脆弱的芦苇。或许此事件给我们的最大的“历史教训”,正是法国哲学家雷蒙·阿隆在《知识分子的鸦片》中所一再强调的:“世间没有真理,只有对知识的永恒探询。”要时刻保持一种坚不可摧的独立性和批判精神来遍观周遭事物,避免走火入魔以至精神错乱而不自知。对于影响深远的历史界来说,这尤其重要。而对于民众来说,哈耶克的名言不妨引为座右铭一一我们的无知是如此重要,不要陷入自已编织的意识形态而不能自拔。
(摘编自《当代人》,有删改)
【1】下列对阿房宫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2003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经过调查证明,阿房宫其实并没有建成,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根本不能叫做阿房宫。
B. 阿房宫并不存在,项羽也没有“火烧阿房宫”,所以两千年来的正史和野史把西楚霸王塑造成残暴成性、暴殄天物的标本人物是错误的,是没有历史依据的。
C. 无论是历史事实还是文学描述,气势雄伟的阿房宫本身显然都是秦始皇穷奢极欲、劳民伤财、自取灭亡的象征。
D. 唐代大诗人杜牧笔下的阿房宫,现在看来实为想象中的阿房宫,《阿房宫赋》中对其极力渲染只是为了文学感情表述的需要。
【2】法国哲学家雷蒙·阿隆一再强调:“世间没有真理,只有对知识的永恒探询。”下列对于这一观点的分析论证,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房宫考古队基于诸多发现“大胆假设”火烧阿房宫纯属子虚乌有,之后又经过四年艰苦细致的发掘、调查工作,最终还原阿房宫的本来面目。这体现了考古队对知识永恒探询的精神。
B. 后世的人宁愿相信杜牧的辞赋,将罪过毫不保留地推给项羽,却不愿意相信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历史真实。这是因为人们憎恶残暴制度,与知识探询精神无关。
C. 司马迁《史记》中《高祖本纪》和《秦始皇本纪》都只说了项羽烧毁咸阳宫室,这种审慎的态度也印证了雷蒙·阿隆的这句经典名言。
D. 作者引用雷蒙的名言意在告诉人们:应该时刻保持独立性和批判精神来观察周围事物,避免走火入魔以致精神错乱而不自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历史的尴尬时刻,指的就是在千百年来被人们公认为是项羽火烧阿房宫之后,经过科学证明这却是错误认识的那一刻。就在那一刻,科学战胜了情感,真相战胜了虚构。
B. 项羽和秦始皇本身并非无罪,但是,评价历史人物要尊重客观事实。不管他们做过多少罪孽深重的事,不属于他们的历史罪名也不能无妄地强加在他们身上。
C. 杜牧之所以在《阿房宫赋》里极力描写阿房宫的雄奇,是因为他想通过文学,点燃人们对项羽的怒火,更有力地揭示项羽的残暴,以营造“人人得而诛之”的氛围。
D. 哈耶克的名言要求我们要重视自己的无知,要敢于跳出自己固执的意识范围,敢于否它自己的认识,从而不断减少自己的无知。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 爷
刘建超
①茶爷祖上三代在晋中老街经营茶货铺子,并且很有名望。茶爷不在乎赚钱多少,茶爷也不喜欢生意,之所以坚持做茶铺,他说,这只是念想,能闻到祖辈留下的气息,茶爷熟读《茶经》,却不推崇茶。电视台曾经做了个有关茶道的节目,邀请他说说茶道。茶爷捋着胡子说,茶叶也就是一种泡水的植物,常喝有益处,也没有市场上说的那么邪乎。茶圣陆羽一生嗜茶,还著有《茶经》,也不过活了71岁嘛。茶爷卖茶,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黑茶、青茶等,种类繁多,茶爷自己一年四季,杯子里就泡毛尖。
②茶爷的杯子是个大号璃瓶,杯子里一半茶叶一半水,他走哪儿都抱着个杯子。茶爷早上泡一杯茶水,喝了添,添了喝,一天不换茶叶。晚上临睡前将茶叶捞出晾干,积攒多了就用泡过的茶叶包饺子蒸包子。
③茶爷好客,常请人喝茶。老街人都知道,茶爷请人喝茶也是有讲究的。茶爷请客有两种说法,茶爷举举手中的杯子说,有空去我家里喝茶啊。这话是客套。你去也行,不去也行。茶爷要是说,走,去家里喝茶。那你注定是要跟着去的,茶爷的威望自不必说,茶爷在老街的辈分也是很大。邀你去喝茶,那是给足你面子了。
④七月天,闷热。茶爷在街上溜达,被一阵吵闹声吸引了,是和盛斋古玩店的胡老板。茶爷走进和盛斋,胡老板正扯着一个壮汉的胳膊不让走。原来是店里的伙计发现一枚古金币不见了,于是拦住了当时正要出门的壮汉。壮汉梗着脖子,摊开两手说:“你们看看,我这个样子能拿你的东西吗?”茶爷看看壮汉,壮汉膀大腰圆,挺着肚子,光着上身,只穿条简单的短裤。壮汉看着茶爷说:“茶爷,要是不嫌弃我丢人,我立马脱光了让他们看看。”店里的伙计哭丧着脸说,确实是壮汉来了以后那枚古金币才不见了。茶爷喝了口茶,拧杯子盖的当口,看了看壮汉,说:“算了算了。走,去家里喝茶。”茶爷扭头出门。胡老板张张嘴没说话,伙计还想拉住壮汉,壮汉一甩胳膊,跟着茶爷走出店门。
⑤茶爷家在老街八角楼旁,一个典型的老街四合院,院子当中放着个根雕制成的茶台。茶爷把壮汉领进门,两人坐在茶台前,夫人摆上一只大铜壶,一只白瓷兰花的大海碗。茶爷满满地倒上一碗茶,说:“这是自家调配的凉茶,有夏枯草、金银花、荷叶、桑叶、甘草、蜂蜜、冰糖。清心败火,疏肝理气。来,喝一碗。”壮汉本就心急,加之天热,走得急,汗珠子早已顺着脸颊往下淌,端起碗“咕咚、咕咚”就是个底朝天。茶爷微微笑着,又倒满一碗。“来,接着喝,慢慢说。”壮汉又是一碗喝进。两个人喝着茶说着话,一壶凉茶被壮汉喝完了。壮汉揉着圆鼓鼓的肚子,说:“茶爷,我得用下您家的厕所,憋得慌啊。”茶爷指指方位。壮汉站起身,就听见“扑簌”一声,一枚金灿灿的古钱币从壮汉的裤腿里掉出,骨碌滚到茶爷脚前。茶爷弯腰拾起古钱币,说:“天热手滑,瞧瞧,这钱币滑落到你的腰间你都没留意啊。快去还给胡老板吧,回来咱爷俩接着喝茶。”壮汉呆立着,涨红了脸。接过钱币羞愧地给茶爷鞠个躬,走了。夫人来收拾茶具,说:“我都看出来了,他是把钱币藏在肚脐眼里了,不然裤子提那么高?茶水喝多了,肚子圆了,钱币就藏不住了。”
⑥茶爷站起身背着手走出院门,说:“我去叫华文华武来喝茶。”华文华武是双胞胎兄弟,在老街开了间摄影工作室,去年兄弟俩的母亲去世,留下了一处房产。兄弟俩因为拆迁赔偿款的分配闹翻了,甚至还动了手。
⑦茶爷给兄弟俩倒上第一壶茶,说:“在清朝啊,有位贤人叫王好古,他在《汤液本草》中说喝茶能清头目;先人说的话,咱得信啊。我这一壶绿茶就有这个治疗头目不清的功效。来,喝喝茶。”华文华武谁也不看谁,端起碗一饮而尽。茶爷说:“头脑清楚点没有?头脑清楚就能想起点啥事情。你俩7岁的夏天,想起啥没有?”哥俩7岁的夏天,一起去河边玩耍。弟弟华武不小心滑落到河里,河水很急,华武扑腾着喊叫。哥哥华文见状,一跃跳下河,紧紧抓住弟弟的手不丢。幸好进货路过的茶爷把他俩拉了上来。茶爷说:“华文你小子也不会游水,还往河里跳。”华文说:“我是哥哥,我不能让弟弟死。“兄弟俩面对面,又喝了一碗清茶。
⑧茶爷换上第二壶茶,说:“来尝尝乌龙茶。还是清朝啊,有个叫黄宫绣的人在《本草求真》里也说喝茶能治头目不清。先人说的话,咱得信啊。下午喝鸟龙茶,健脾消食让人神清气爽啊。你哥俩再想想,17岁,17岁的夏天。想起啥没有?”华文华式17岁那年一起参加高考。哥俩都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哥俩家境窘迫,靠母亲打零工度日,供不起两个人上大学。弟弟华武把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藏下,去打工赚钱,最后悄悄去卖血,给哥哥攒够上学的钱。茶爷知晓情况后,资助兄弟俩念完大学。茶爷说:“骨肉之情的事,咋就都忘了?”兄弟俩又喝了一碗茶,对望着,握住手,抱在一起默默流泪到号啕大哭。
⑨茶爷喝口茶,起身背着手走出院门。
⑩老街有了新的俗语:茶爷请客——你得有度量。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2月,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茶爷祖上三代在晋中老街经营茶货铺子,并且很有名望”,短短一句话,交代了茶爷的身份、地位和社会环境。
B. 茶爷是一个茶叶商人,他熟读《茶经》,了解各种茶叶特点。他热情好客,喜欢请人喝茶,主要是因为喝茶能清心败火,能治头目不清。
C. 小说对晋中老街的描写着笔不多,但老街的八角楼、茶爷的四合院,院中根雕的茶台和喝茶用的铜壶、瓷碗都凸显着老街的古朴和悠久。
D. 小说结尾意味深长,“茶爷请客——你得有度量”一语双关,既概括了全文内容,烘托了茶爷人物形象,也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2】小说以“茶爷”为题有何作用?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你认为作者笔下的“茶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相关情节概括茶爷人物形象。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平扶贫工作语录:
①“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现在,我国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中等收入群体,也出现了高收入群体,但还存在大量低收入群众,真正要帮助的,还是低收入群众。(2012年河北阜平县扶贫开发工作考察)
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③“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基层干部在宣讲扶贫政策、整合扶贫资源、分配扶贫资金、推动扶贫项目落实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2016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
④“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时效。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困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浸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根上。
(2018年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
材料二:
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把下一代教育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才是教师对脱贫最大的贡献。
宣传扶贫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宣讲养殖经验,教授家电修理枝术……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全国各地活跃着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他们把课堂搬到村头巷尾,把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将科教技能运用到扶贫当中。近年来,各行各业广泛参与扶贫事业,教师承担起教育扶贫的重任,书写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诗篇。
当下,精准脱贫到了攻坚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临时间繁、任务重的形势,一些地方的扶贫工作却患上“急躁症”,在“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上,出现了“动作变形”甚至跑偏。日前,一位农村老师给媒体写信,反映当地教师扶贫的困惑。信中提到,当地要求老师“利用周末到贫困户家中帮助扫扫地、洗洗衣服等”“即使学校的课不上也要完成任务”……弃课扶贫是否合理,引来关于农村教师该如何扶贫的思考。
古人说,用非其才,必难致治。有的地方因为基层干部人手有限,就找农村教师当“替补”,以行政命令督促他们去完成力有不逮的物质扶贫。让老师离开讲台,包户驻村,把精力放在填写扶贫表格、走访拍照,甚至帮贫国户洗衣扫地、放牛养猪,这是用非所长。错把教育扶贫当做教师扶贫,张冠李戴的效果只会与初衷南辕北辙。
精准脱贫求的是实效,而非轰轰烈烈的声势。强拉教师投入干不了也干不好的领域,看似红红火火,扶贫效果却不佳。这也提醒当地政府,扶贫举措不唯实,就会出现资源错配现象。
(摘编自2018年10月《人民日报》)
材料三:
7月1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曝光专区”通报了20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
案例来源:省级纪委监委报送的18起,地州直报的2起;
违纪违法对象:县职能部门、乡镇党员干部7起,村干部13起;
问题类型:腐败问题13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7起;
违纪违法情形:贪污侵占的6起,失职失责、优亲厚友的各4起,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的各2起。
通报还指出,这20起涉案人员多为基层干部,侵害的是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乃至“救命钱”,啃噬的是群众获得感。中纪委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竖,既注重自身“更为扎实、更为过硬的工作作风”,也督促把作风建设作为脱贫攻坚重点落到实处,紧盯问题不放,深入基层,直面群众呼声,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
(摘编自2018年《中央纪委监察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扶贫工作就是要帮助我国低收入群众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B. 阻隔贫困代际传递,抓好教育是根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把下一代教育好,才是教师对扶贫的最大贡献。
C. 只要各级纪检机关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就能把作风建设作为脱贫攻坚重点落到实处。
D. 精准脱贫要讲究实效,有的地方因为基层人手有限而强拉农村教师当“替身”参与扶贫的行为,就是扶贫工作“举措不唯实”的表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习.平主席的扶贫语录中不仅指出了脱贫的目标、关键,而且指出了脱贫的对象、问题,还指出了脱贫攻坚的思路。
B. 材料二反映了地方教师参与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指出把教育扶贫当成教师扶贫的做法是张冠李戴,结果只会南辕北辙。
C. 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通报的20起扶贫问题典型案例,涉案人员都是基层干部,这也正印证了习主席所说的观点——“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
D. 三则材料侧重点不同,材料一是纲领性指导,材料二侧重教育扶贫的关键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材料三强调扶贫同时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纪律监督。
【3】请结合上述材料有关内容,简要概括我国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能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
4.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乔宇伯孙。年二岁时,祖馨临终,抚乔首曰:“恨不见汝成人!”因以所用砚与之。至五岁,祖母以告乔,乔便执砚涕泣。九岁请学,在同辈之中,言无媒辞。弱冠,受业于乐安蒋国明。济阴刘公荣有知人之鉴,见乔,深相器重。友人刘彦秋夙有声誉,尝谓人曰:“范伯孙体应纯和,理思周密,吾每欲错其一事而终不能。”
光禄大夫李铨尝论扬雄才学优于刘向,乔以为向定一代之书,正群籍之篇,使雄当之,故非所长,遂著《刘杨优劣论》,文多不载。乔好学不倦。父粲阳狂不言乔与二弟并弃单业绝人事侍疾家庭至粲没足不出邑里。司隶校尉刘毅尝抗论于朝廷曰:“使范武威疾若不骂,是为伯夷、叔齐复存于今。如其信笃,益是圣主所宜衷衿。其子久侍父疾,名德著茂,不加叙用,深为朝廷惜遣贤之讥也。
元康中,诏求廉让冲退覆道寒素者,不计资,以参选叙。尚书郎王琨乃荐乔曰:“乔禀德真粹,立操高洁,儒学精深,含章内奥,安贫乐道,栖志穷巷,箪瓢咏业,长而弥坚,诚当今之寒素,著厉俗之清彦。”时张华领司徒,天下所举凡十七人,于乔特发优论。又吏部郎郗隆亦思求海内幽通之士,乔供养衡门,至于白首,于是除乐安令。辞疾不拜。
乔凡一举孝廉,八荐公府,再举清白异行,又举寒素,一无所就。初,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欲与父母相欢娱耳,何以愧为!”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外黄令高顽叹曰:“诸士大夫未有不及私者,而范伯孙恂恂率道,名讳未尝经于官曹,士之贵异,于今而见。大道废而有仁义,信矣!”其行身不秽,为物所叹服如此。以元康八年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晋书·范乔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粲阳狂不言/乔与二弟并弃学业/绝人事/侍疾家庭/至粲没/足不出邑里
B. 父粲/阳狂不言/乔与二弟并弃学业/绝人事侍疾/家庭至粲没/足不出邑里
C. 父粲/阳狂不言乔与二弟/并弃学业/绝人事侍疾/家庭至粲没/足不出邑里
D. 父粲阳狂不言/乔与二弟/并弃学业绝人事/侍疾家庭/至粲没/足不出邑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男子二十岁为成人,要行加冠礼,即带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 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他编订的《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我们熟悉的《荆轲刺秦王》即为其中的名篇。
C. 元康:西晋惠帝年号。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自汉武帝建元元年开始,历代皇帝都立年号,如贞观、康熙等。
D. 除、拜、举、荐,都指官职变化,文中均指授予官职。“孝廉”“寒素”在文中都是指汉晋时期选拔士人的科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乔孝顺懂事。他两岁时,他的祖父范馨临终前因为遗憾自己看不到他长大成人,就把自己用过的砚台留给了他,五岁时,祖母告诉他这件事,他就拿着砚台哭。
B. 范乔沉稳持重,他九岁入学,在同辈人中从来不说轻慢、玩笑的话。曾随乐安蒋国明学习,受到济阴人刘公荣的器重和友人刘彦秋的称赞。
C. 范乔好学普思。光禄大夫李荃认为扬熊才学优于刘向,范乔对此并不赞同,并写了一篇文章《刘扬优劣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很多文献都有记载。
D. 范乔宽容大度,范乔的同乡除夕晚上偷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他,他装作没听见。同乡人很惭愧,就把偷砍的树还给了他,他反而去劝解对方不要在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子久侍父疾,名德著茂。
(2)诸士大夫未有不及私者,士之贵异,于今而见。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①,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候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②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释:①广德年间,宦官专权,吐蕃、回纥不断入侵,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②鱼龙:泛指水族。寂寞:是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水经注》:“鱼龙以秋冬为夜。”相传龙以秋为夜,秋分之后,潜于深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从长安政局入笔,“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变化急促,运用比喻,形象贴切,交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B. 中间四句承首联,皆“闻道”之事,具体写“似弈棋”的内容。颔联运用对比手法写内忧,颈联运用互文、借代手法写外患。
C. 尾联写在这秋江清冷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鱼龙寂寞秋江冷”结到“秋”字,以清冷秋江喻诗人当前身在夔州之处境。
D. 本诗与《秋兴八首·其一》写作背景相同,主要艺术手法相同。二者都写于作者流寓夔州之时,都是借秋天的所见所思来抒发自身的忧国忧民之情。
【2】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酒”是中国文人的最爱,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写词人劝客人饮酒,一起饮酒作诗;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消愁;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因病戒酒以致悲愁无处排遣。
(2)荀子在《劝学》中开篇就用“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诉我们学习不可以停止的道理,然后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蓝天保卫战、渤海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等七大污染攻坚战相继打响,生态环境科技成果成为打赢攻坚战 的力量。在七大污染攻坚战中,蓝天保卫战举足轻重。在最近发布的中央文件中,关于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部署安排,在几个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中篇幅最大,而且对其他标志性战役的要求均是“打好”,唯有蓝天保卫战是明确要求“打赢”。蓝天白云、清新空气被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与人民群众的丰福指数 。居高不下的PM2.5浓度,会显著拉低人们的幸福指数。打赢蓝天保卫战,消除“心肺之患”,( )。
自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 。2018年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取得突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严格环境执法,在长沙市率先打响“蓝天保卫科技战”,雨花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不过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产业布局偏乱、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等多重压力仍然存在,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大,排放强度高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扭转,环境容量背负着“难以承受之重”。多个地区空气质量还处于普遍超标状态,只要遭遇持续静稳、湿度较高的不利气象条件,就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空气污染,没有从根本上摆“靠天吃饭”。一些地区夏季臭氧污染在增多,这也是一个新的挑战。面对大气污染这个顽疾,各地区各部门要拿出 的责任担当,保持持续进击的战斗姿态,面对“军令状”一仗一仗打,一微克一微克拼,才能积小胜为大胜,完成艰巨的攻坚任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可或缺 息息相关 卓有成效 时不我待
B. 至关重要 休戚相关 立竿见影 时不我待
C. 不可或缺 休戚相关 卓有成效 责无旁贷
D. 至关重要 息息相关 立竿见影 责无旁贷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事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事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C. 事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
D. 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多个地区空气质量还处于普遍超标状态,只要遭遇持续静稳、湿度较高的不利气象条件,就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空气污染,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
B. 多个地区空气质量还处于普遍超标状态,一旦遭遇持续静稳、湿度较高的不利气象条件,就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空气污染,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状态。
C. 多个地区空气质量还处于普遍超标状态,一旦遭遇持续静稳、湿度较高的不利气象条件,就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空气污染,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

D. 多个地区空气质量还处于普遍超标状态,只要遭遇持续静稳、湿度较高的不利气象条件,就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空气污染,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状态。
8.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后,老师让学生任选一个人物对其语言进行改写,要求在保留人物个性同时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下面选取的学生改写中至少有五处用语及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原文: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学生改写:夫人,承蒙爱惜留我用膳,作为晚辈原本不应推辞,只是小女还要去探望二舅舅,只怕吃了晚饭再去不太礼貌。异日再来赏光,您看可好?还望舅母见諒。
1)将 改成 2)将 改成
3)将 改成 4)将 改成
5)将 改成
9.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下面是一个同学根据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答题思路画的思维导图,请将其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10.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期,浙江杭州814公交车试行“三语报站”——在原来普通话、英语的基础上加上了杭州话报站,引发网友热议。一些网友认为,方言报站弘扬了地域文化,值得肯定;而另一些网友则反对说,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方言报站是一种倒退,加深了地域歧视。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联系现实,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