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至2019年高二下学期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专题训练(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
A. 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
B. 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
C.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115年,桑弘羊提出“均输”方案,规定:凡各地应贡物品,一律改折为当地出产的物品抵充,然后将该贡物运往需要的地区出售。后来,西汉政府又于京师设平准机构,贱时买进物资,贵时卖出。上述措施
A. 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B. 加重了农民赋税负担
C. 旨在限制商业发展
D. 消除了各地经济差异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材料意在强调
A. 社会传统信仰改变
B. 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
C. 儒学自身存在不足
D. 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宣称“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以上可以看出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主要特点是
A. 将天主教教义和中国儒家经典融合起来
B. 背离了天主教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C. 将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作为传教的敲门砖
D. 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学界普遍认为,洋务运动始于1861年而止于1895年。近年来,一些学者批驳这一划分,认为1895年以后,洋务运动并未破产,启义上的“洋务运动”有了更大程度上的拓展。这一观点主要着眼于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爱国精神的振奋
C. 近代化的进步推进 D. 现代新军的编练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中,经常出现“唱着打”的场面,即:喊话、唱歌、射击轮番进行。在东北抗联诸多的歌曲中就有《劝满洲士兵歌》《劝夫回头》《千万别上鬼子当》《满军哗变歌》等十余首作品。这些作品
A. 宣传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瓦解敌人斗志
B. 扭转了东北抗战的根本形势,分化了日军阵营
C. 保障抗日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
D. 促进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共赴国难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共中央某某决议规定:“根据土地质量评定入社土地的产量,规定土地报酬和劳动报酬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肯定社员的少量自留和其他分散的林业、鱼塘等分散的生产资料属于社员所有。”该决议适应了
A.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需要
B. 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需要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 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需要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学者陈乐民认为“把雅典的民主制度总结出来,就是主权在民,轮番为治……召开公民大会说选谁,谁就被选上。那时候的选举是非常粗糙、非常原始的。”陈乐民意在强调古雅典的选举
A. 保证了全体居民参与国家管理
B. 维护了公民平等的社会地位
C. 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公正无私
D. 忽视了参政者的能力与品德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认为没有任何事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质疑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的品行;他论及国王和贵族时态度轻蔑,同时批判言论众多。这反映出他对启蒙运动观念的贡献在于
A. 敢于挑战权威
B. 理性地思考社会发展规律
C. 倡导平等博爱
D. 以激进行为唤醒社会良知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明之际的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都描绘了一个现象:吴用和诸葛亮分别是梁山政权和蜀汉政权的灵魂,但二人均自居于军师之位,要得到一个“非文士”作主子并甘心为之效劳;而作为主子的宋江和刘备又必须具备一种特性,那就是对军师言听计从而又勇于承担一切责任。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映了文士心中理想的君臣关系
B. 是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价值观的表现
C. 反映了文人限制君权的政治诉求
D. 纯粹是两部小说里出现的偶然巧合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魏源在《海国图志》对英国有如下描述:“大事则三年一会议,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会)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表明《海国图志》
A. 主要是介绍西方政治制度
B. 推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C. 借以表达反君主专制思想
D. 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积极推行反苏方针,使中苏关系严重恶化,但1932年6月,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与苏联复交,并愿与之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国民政府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 积极抵抗日本侵略
B. 为剿共创造有利环境
C. 顺应美英远东政策
D. 压制东北抗日义勇军
13. 详细信息
近现代东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文明类型,同时二者也有一定的关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进程。
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方面的一大跃进”的理解。
材料三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14.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词汇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下袁是近现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

从上表中提取三个时期的任意词汇,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词汇和论题,史论结合)
15.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朝的司法机构基本沿袭了封建旧制,中央设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掌审判、复核和监察,地方审判权由行政长官兼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了“治外法权”。19世纪末,清政府已经认识到丧失司法主权的危害性,1902年清廷下诏“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改。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1906年,清政府将刑部改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不再具有审判职能,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在法部设置总检察厅,作为最高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1907年,在各省设高等审判厅,府(直属州)设地方审判厅,州县设初级审判厅。清政府还引进了西方近现代诉讼制度,承认律师制度的合法性,确定了审判公开、允许辩论等原则,并明确了预审、合议、公判、复审等程序,初步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
——摘编自贾孔会《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司法改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