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19年高二前半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考证,秦汉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9点左右,下午用餐则在15点左右。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甚至四餐。据此可知汉代以后
A. 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
B. 农民普遍贫困现象愈演愈烈
C. 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
D. 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据记载,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每一交易。动辄千万。这表明北宋汴京
A. 商业活动打破坊市制度的界限
B. 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
C. 市场上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商品
D. 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形势户”为有田产有势力的人,这部分人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偷逃税赋。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太祖诏令“诸州府并置形势版簿,令通判专掌其租税”。形势版簿单独设置,专人主管。南宋时改为用红笔在税租薄中特别加注“形势”二字以作区别。这可以用来佐证宋代
A. 通判以征收税租为主要职责
B. 大地产制发达
C.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濒于解体
D. 田庄经济兴起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传统观点认为明代的釉上红彩为宣德朝(1426--1435年)所首创。下图是1964年在南京明故官遗址出土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白地釉上红彩云龙纹盘(残片)。考古专家认为盘上所绘的云龙纹是明代洪武朝景德镇官窑瓷的典型纹饰。据此推知,明代

A. 景德镇官窑烧制的彩瓷供宫廷使用
B. 官窑已经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
C. 彩瓷和珐琅彩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
D. 釉上红彩首创时间提前到洪武年间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泾县志》载,明初时地广人稀,人尚俭朴,丈夫力耕稼,女子勤纺绩蚕桑,“衣不过土布,士非达宦不得辄用纻丝”。但到了成化、弘治之后,“生养日久,轻役省费。民弥滋殖,此后渐侈”。《吴江县志》载:“庶人之妻多用命服、富民之室亦缀兽头”,被称为“僭越”。该变化反映了明代
A. 南方人地矛盾日趋突出
B. 江南地区日益成为经济重心
C. 经济发展冲击身份等级观念
D. 早期民主思想潜滋暗长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下列这些不同年份数据分析正确的是(单位:百万吨)

A. “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
B. 文革十年动乱破坏了公有制基础
C. “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
D. 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量几乎停滞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近代以来中国交通事业发展正确的是
①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航运的开端
②20世纪40年代中国民航事业起步
③19世纪末收回利权运动使铁路事业较快发展
④20世纪早期一些沿海城市开始出现公共汽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把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A.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B. 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
C. 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D. 提高了整个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的开辟 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这一现象说明
A. 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明显下降
B. 垄断产生克服了生产的无计划性
C. 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D. 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
A. 导致宋代民间贸易严重退化
B. 说明政府贸易政策因事制宜
C. 缓和了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D. 促进了宋与边疆的贸易往来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
A. 沿用旧制,鲜有改革
B. 统一征缴,耗时费力
C. 实行以银纳税,加重人民负担
D. 赋役沉重,百姓困苦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人形成了“挥霍、时髦、风流”的消费性格,以高消费作为肯定自我价值的手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报刊发表了很多反对奢侈与挥霍、提倡节俭、发展生产的文章,政府和市民均也从不同角度检讨自己的消费观。上海市民消费观发生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A. 日本侵华不断扩大
B.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C. 革命根据地的兴起
D. 政府与媒体的倡导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4年,一个金融专家写道:“这两个巨大集团(摩根和洛克菲勒)共同构成美国企业和商业的心脏,其它的则都是通过很多渠道渗入我们全国生活的动脉,使每个家庭和村庄都感到了它们的影响。”这反映出垄断组织
A.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 有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
C. 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D. 扩大了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A.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 传统农业精耕细作
C. 中国农业独立发展
D. 生产工具不断创新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些“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这些商人的行为
A. 已具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
B. 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
C. 显示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
D. 已经颠覆传统的投资理念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这种状况表明中国
A.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C. 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
D. 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万历十五年十月,明朝颁布法律规定:“无论官民之家,有立券用值、工作有年限者,皆以雇工人论;有受值微少、工作止计月日者,仍以凡人论。”可见在现实生活中
A. 雇主与短期雇工间实现自由雇佣 B. 明朝依然固守着重农抑商的政策
C. 地主与佃户间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 国家法律偏重于保护自耕农利益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额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把传统纺织作为副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连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
A.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B. 外国商品完全取代国货
C.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强大
20. 详细信息
下图展示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程,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 图中B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有关
B. 图中C-D出现的最主要影响是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 图中D-E出现的外因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图中G-H出现的内因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了资源委员会,直隶军事委员会。主要任务为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资源委员会的设立
A. 使官僚资本空前膨胀 B. 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
C. 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 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0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具体地说,它就是在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在中国东北由伪满洲国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盐业,在华中则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日本“适地适产主义”意在
A. 摧毁沧陷区的中国民族工业
B. 从经济上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C. 采取“军事管理”的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
D. 将沦陷区的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
23.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午9月17日)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伊莎贝拉女王……(到)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 《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林料三 全球化带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相互依存,“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首先,“一带一路”具备强大的经济投入, 将建造更多基础设施,像公路、铁路以及船运等,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一带一路”将成为精彩的范例,供国际社会在推进不同地区之间合作时参考……“一带一路”是全球化的新脚步。这将充分调动沿路国家未充分开发的增长潜力,也将极大缩短欧洲和中国陆路交通的时间,未来东西方贸易将更便捷,成本更低。
——《南方周末》2017年5月10日:“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近代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手段与古代中国有何不同。并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评价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活动。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 战略的有利因素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