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一期中模块考试免费试卷完整版(山东省淄博市第一中学)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 、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昚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
(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柳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最早出现于《诗经》中。
B. “柳”又作“杨柳”,称名不同,其实所指相同,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寄寓了相同的感情。
C. 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诗歌中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如慕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
D. 古人常借柳表达思乡思亲之情,是因为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柳已成为故乡的象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
B. 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C.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主要目的在于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D. 因为家中庭院植有柳树,许浑因此睹物伤怀,咏出了表达强烈思乡之情的“蒹葭杨柳似汀州”的诗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古人在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感情的表达。
B. 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即指柳的证据。
C. 无论是许浑、冯延巳还是刘禹锡,其笔下的“柳”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象征,可见柳这一意象在古诗中有着丰富的情感意蕴。
D. 陶渊明辞官归隐,种柳于屋旁,自号“五柳先生”,柳因此在相思、乡愁等意蕴之外,成为了隐者的象征,总寄寓着隐逸之乐。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250万美元的阳光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海边花园楼房里,住着一位孤单的老人贝蒂·哈里斯太太。她不愿去养老院,而唯一的亲人——侄子哈特已经一个月没来看望她了。
满屋的灰尘,每天只喝两顿稀粥,好久没见过明媚的阳光,贝蒂·哈里斯太太的生活渐渐陷入了绝境。她时常躺在床上叹息,感觉自己快油尽灯枯了。
一天下午,有人敲门。贝蒂吃力地爬起来,摸索着开了门。站在门外的不是侄子哈特,而是一个笑意盈盈的陌生女人。“太太,您好!我叫珍妮,和丈夫刚搬过来,住在您对面的楼里,以后请多多关照!”珍妮热情地自我介绍。
蓬头垢面的贝蒂冷漠地应了一声,随即关上了门。她对外界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是新邻居。因为她觉得自己可能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让贝蒂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珍妮又来敲门。“太太,能把您的窗户打开吗?我们想借点阳光。”珍妮委婉地提出请求。“我的窗户挡住你们的阳光了吗?”贝蒂有些生气,斜眼看着这个故意来找茬的珍妮。“是的,太太,您看,您的房子挡住了我家的窗户。如果您不开窗,我们的房子就照不到阳光。”珍妮无奈地摊开双手,笑意依然。
珍妮住的楼房低矮,只有借助贝蒂家的窗户才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之前的住户曾经找贝蒂交流过这些,可都被她冷冷地回绝了。但珍妮不一样,她笑容明净,性格温柔,言谈和善,令人怜惜。“哦,好吧。我行动不便,你自己进来开窗户!”贝蒂回头看看自家凌乱的房间,有些不好意思。“太太,如果您不介意,我来帮您收拾房间吧。”担心贝蒂不接受“施舍”,珍妮抢在了贝蒂前面补充道,“就当是对您借给我家阳光的回报。”
珍妮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贝蒂的房间里里外外都拾掇得整洁如新,还让丈夫帮贝蒂修整了花圃。
看着透过火焰木树洒在窗台上摇曳的阳光,贝蒂眼里露出了少有的喜悦,原先萎靡的状态明显改变。“原来阳光也会跳舞,谢谢你!”她向珍妮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会心地笑了。
一天早上,贝蒂喝了点粥,便坐在花园的木椅上晒太阳,珍妮走过来跟她聊天。
阳光下,贝蒂碗里剩下的一点粥越发显得清亮。珍妮有些难过,她稍思片刻,说道:“太太,我还想借下您的阳光。”“又有哪遮住您了吗,夫人?”贝蒂有些疑惑。“我和丈夫以前有个习惯,喜欢在阳光下用餐,您看我们家餐厅根本没有窗户,能借您的阳光用餐吗?”珍妮指了指自家的餐厅。
丈夫去世,亲人离弃,虽然住在宽大的房子里,贝蒂的世界却变得逼仄、灰暗,她拒绝见人,更是很久没有与人共餐了。珍妮的话像一团燃烧的火,瞬间温暖了她冰冷孤寂的心。“当然可以。”贝蒂爽快地答应了。
从此,在贝蒂家的花园,三个人沐浴着阳光,围着一个用树桩做的餐桌用餐。贝蒂终于不再只是喝粥,而是吃到了珍妮精心制作的美食。饭后,珍妮夫妇还会推着贝蒂到海边吹风,陪她聊天。
日子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惬意,贝蒂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还让珍妮丈夫教她下棋,有时逗逗珍妮家那只同样喜欢借阳光的小猫咪。
随后几年,珍妮每天都来“借”贝蒂的阳光,贝蒂也享受着“借”给珍妮阳光得来的幸福与温暖。2012年11月的一天,贝蒂沐浴着阳光,无憾地走完了一生,那年她95岁。
2013年3月的一天,一位律师找到了珍妮。“夫人,有份文件需要您签字。”律师递给珍妮一份遗嘱。“遗嘱?”“是的,这是哈里斯太太临终前立的。之前她财产的继承人是她的侄子哈特,后来改成您了。现在,她那栋价值1250万美元的房产就是您的了。”
贝蒂在遗嘱中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因珍妮馈赠了我和这房子阳光,我的全部房产由她继承,这是她应得的,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拥有它。
原来,阳光也是有价的,而且是高额回报,借出越多,回报越多,所以不要吝惜供给别人阳光。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向我们介绍了已快油尽灯枯的老人的凄凉处境,这为后文珍妮的出现以及“借”阳光做了很好的铺垫。
B. 环境描写是本文的主要特色,作者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烘托了独居老人贝蒂的形象,同时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C. 最初,面对珍妮一次次无理请求,老人一次次地答应,这说明被逼入绝境的老人已经糊涂得不能分辨事情的好坏了。
D. 小说主要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刻画了珍妮热情善良、聪明能干、拥有高贵品质的形象。
【2】小说中的哈里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阳光”一词在文本中多次出现,请分析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
在我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我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通常情况下,我都是在零晨两点到三点左右入睡,有时甚至延伸到四到五点。
在《平凡的世界》全部写作过程中,我的早晨都是这样从中午开始的。对于我,对于这部书,这似乎也是一个象征。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
在《平凡的世界》进入具体的准备工作后,首先是一个大量读书过程。读的书大部分是长篇小说,同时也读其它杂书,理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和宗教著作。在这些人类已建立起的宏伟精神大厦面前,我开始试着把这些千姿百态的宏大建筑拆卸开来,努力从不同的角度体察大师们是如何巧费匠心把它们建造起来的。而且,不管是否有能力,我也敢勇气十足地对其中的某些著作“横挑鼻子竖挑眼”,也用我的审美眼光提出批判。
在我所有阅读的长篇长卷小说中,外国作品占了绝大部分。从西方现代小说意义来观察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在成就最高的《水浒》、《三国演义》、《金瓶梅》和《红楼梦》四部书中,《红楼梦》当然是峰巅,它可以和世界长篇小说史上任何大师的作品比美。在现当代中国的长扁小说中,除过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我比较重视柳青的《创业史》。这次,我在中国的长卷作品中重点研读《红楼梦》和《创业史》。这是我第三次阅读《红楼梦》,第七次阅读《创业史》。
在这次专门的读书活动进行到差不多甚至使人受不了的情况下,就立刻按计划转入另一项“基础工程”——准备作品的背景材料。
《平凡的世界》将涉及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五年十年间中国城乡广泛的社会生活。这十年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期,其间充满了密集的重大历史性事件,要掌握这十年间中国究竟发生过什么,较为可靠的方式是查阅这十年间的报纸——逐日逐月逐年地查。于是,我找来了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一种省报,一种地区报和《参考消息》的全部合计本,房间里顿时堆起了一座又一座“山”。
我没明没黑开始了这件枯燥而必需的工作,一页一页翻看,并随手在笔记本上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的大事和一些认为“有用”的东西。工作量太巨大,中间几乎成了一种奴隶般的机械性劳动。眼角糊着眼屎,手指头被纸张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只好改用手的后掌(那里肉厚一些)继续翻阅。用了几个月时间,才把这件恼人的工作做完。以后证明,这件事十分重要,它给我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到此时,我感到室内的工作暂时可以告一段落,应该进入另一个更大规模的“基础工程”——到实际生活中去,即所谓“深入生活”。
我提着一个装满书籍资料的大箱子开始在生活中奔波。一切方面的生活都感兴趣。乡村城填、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去触及。
在这无穷的奔波中,我也欣喜地看见,未来作品中某些人物的轮廓已经渐渐出现在生活广阔的地平线了。
最后,我决定到一个偏僻的煤矿去开始第一部初稿的写作。……
通过六年不间断的奔跑,现在我已真切地看到了终点的那条横线。
撞线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在我的一生中,需要记住的许多日子都没能记住,其中也包括我的生日。但是,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这个日子我却一直没能忘记——我正是在这一天最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大师们的作品,路遥不仅试着拆卸开进行鉴赏,而且也敢于用自己的审美眼光对某些著作提出批判。
B. 逐日逐月逐年的查阅、翻看搜集到的报纸合订本并随手记下“有用”的东西,给路遥的写作带来极大方便。
C. “一切方面的生活我都感兴趣”,这句话告诉读者路遥正在为小说内容、人物准备素材,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D. “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比自己的生日还重要,这个日子是《平凡的世界》创作完结的日子,也是路遥激情人生的一个节点。
【2】在写作《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遥进行了哪些准备工作?请简要概括。
4.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
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
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寻薨,年三十五。
(《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
B.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
C.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
D.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斛”, 泛指多斛。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 “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C. “班剑”, 是有纹饰的剑的意思。“班”即“斑”。从文章里看,这里是提高了萧子良仪仗的规格。
D. “薨”, 古代称帝王、王侯的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的官死亦以此称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 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C. 萧子良礼遇贤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宣扬文教。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
D. 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2)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遗憾
B. 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智慧力量
C. 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上面
D.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借助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C.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D.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说也
7. 其他 详细信息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8.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古别离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⑴,
不那离情酒半酣⑵。
更把玉鞭云外指,
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⑴毵(sān)毵:柳枝浓密下垂的样子。⑵不那,无可奈何的意思。
【1】下面对诗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作者如实地写出春天的景色,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
B. 第三句用“更”“指”两字,写出作者信马挥鞭的动作,画面栩栩如生。
C. 第四句进行想象,将要去的江南,春色怡人,尽是欢乐。
D. 全诗色调鲜明,音节和谐,语言流畅华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从全诗看,作者是如何表现“别离”之情的?
9.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苏洵《六国论》告诫统治者要吸取的历史教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4)“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了自己“归去”的喜悦。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曾担任葡萄牙总理,他外交能力突出,四国语言信手拈来,各外媒对他的语言才能赞不绝口。
B. 实施新政策不到三年时间,咱村就已改头换面:不仅重见青山绿水,而且家家都致富了。
C. 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前尘往事久久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D. 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尘埃落定,被告人高承勇被判处死刑,当地市民街头相见也会情不自禁地弹冠相庆。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由袁和平执导的3D电影《奇门遁甲》的先导海报中,除巨大的罗盘为影片奠定了奇幻的基调外,还有由人、景、物组成为风格恍如壁画的“神秘图案”。
B. 桃花是山东肥城市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境内10万亩桃花林,每年春天烂漫的桃花漫山遍野,自然错落,隔而不断,被誉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C. 家是温馨的港湾,楼道则是通向港湾的必经之路,这条路走得顺不顺畅,影响着居民居住的幸福感;楼道也是一面透视镜,反映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
D. 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我们强调要同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否则现在备受关注的大医院人满为患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的。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见习信:我叫李丹,女,今年芳龄22岁,经学校同意,现申请前往贵公司实习三个月。
B. 少儿节目解说词:木屋旁有条小溪,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
C. 生日聚会贺卡:兄台华诞,小弟无以为贺,特赠生日贺卡一张聊表至诚祝福,还望笑纳!
D. 球赛在即,小李对他的对手小刚说:“明天下午的比赛很艰难,到时候还要请你多多承让。”
13.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想象一下,二十年以后会怎么样呢?一定和现在不一样。我们的父母已老态龙钟,我们自己已成家立业,我们的国家已兴旺发达,我们的社会已智能方便,我们的世界已……
请展开想象,以“二十年以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800字;表现正能量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