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初一上学期期末历史题免费试卷在线检测(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墨子
C. 韩非子
D. 庄子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著名战役与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东山再起”有关,其重要历史影响是(  )
A.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 B.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C.出现了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D.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了基础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C.华佗——发明麻沸散”,被称为医圣” D.华伦——创造“五禽戏”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条件优越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最主要的是因为
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的活跃
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合纵连横的开展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A. 外戚干政
B. 战乱频繁
C. 皇权至高无上
D. 地方权力削弱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毛.泽东在其诗词中提到“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诗词中提到的两个人物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哪一问题时的态度截然相反
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班同学在学习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时展开讨论,分析得出这两次战役的一些共同点,其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①都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战役
②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都是曹操率军参加
④都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⑤都是正义的一方获胜
A.③④ B.①④ C.④⑤ D.③⑤
10.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变法的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城的开拓,又设……5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开创性的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材料三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3)材料三中,“孝文帝”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为“使其整体的汉化”他推行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11.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1)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材料二:三国鼎立时期,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间割器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以来民族交地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是么?
12.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领略迷人的西域风情,聆听沙的呼吸触摸历史的脉搏一追寻丝路这是某旅行社刊登的广告。现有顾客上门咨询,请你当一名历史导游,依据如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壁画中的历史

(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上图所示是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该壁画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地图中的历史

(2)他从 (城市名)出发,穿过 ,到达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这在古代称为 最远可到达 。
材料三 文献中的历史据史料记栽,西汉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园、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3)材料三认为“丝路”的长期维持主要得益于西汉政府设立的什么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