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2018-2019年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现点
A. 没有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B. 意在说明分封制促成中华民族形成
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说:“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家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这反映了
A. 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B. 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C. 国家政治体制尚未健全
D. “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
B. 所谓“天”就是天理
C. 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
D. 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
A. 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C.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 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A. 对犯罪的惩处力度 B. 惩处犯罪的效果性
C. 对犯罪证据的采信 D. 制定法律的出发点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汉书》载,海昏侯刘贺不学无术、不尊礼仪、掠取女子,终被霍光所废;近年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有人据此判断,刘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皇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据此可知
A. 出土文物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
B. 文献记载具有主观性不足为信
C. 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
D. 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原真相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其目的是
A. 削弱王国势力
B. 恩泽贵族
C. 增加税收
D. 削夺武将军权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指
A. 西汉的内外朝制
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 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D. 元朝的行省制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朝设官之制……三公三司不常置,宰相不专用。……又别置中书(中书门下简称)于禁中为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材料反映宋代:
A. 加强对军权的控制
B. 重视分权和制约
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开始出现重文轻武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载:(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在距离省治较偏远的地区分道设宣慰司,边陲民族地区的宣慰司及其所辖机构,参用当地的士官任职。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行省是元朝管辖地方的唯一机构
B. 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 反映了当时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D. 行省长官为蒙古人与汉人且掌握实权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曾任首辅大臣的叶向高感慨地写道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据此可见在明代
A. 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 B. 内阁拥有票拟权后位高丞相之上
C. 阁权与君权容易发生权力冲突 D. 内阁专权本质上缘于专制皇权体制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
A. 清代军机处
B. 元代中书省
C. 宋代枢密院
D. 唐代门下省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5世纪,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体现的是
A. 保护私有财产
B. 限制贵族权力
C. 维护平民利益
D. 扩大统治基础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
A. 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B. 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C. 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D. 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方文化概论》在评价罗马法时说道:“它具有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特点,反映了极其复杂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因此属于罗马法中常变常新的动态部分。”这里的“它”指的是
A. 习惯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宰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政治的最大特点是
A. 议会和议员都只是粉饰门面
B. 德意志帝国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C. 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是虚,立宪是实
D.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A. 英国《权利法案》
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美国1787年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清朝钦差大臣伊里布等人认为,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有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这一认识反映了他们
A. 曲解“最惠国待遇”的规则 B. 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
C.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D. 践行“夷师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这段话的含义表明,这场战争
A. 是一场屈辱战争
B. 是一场反封建战争
C. 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D. 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过渡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洪仁玕在太平天国失败后的供词中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是力抵我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没能全面认识到失败的原因
B. 推卸失败责任
C. 向清政府摇尾乞怜
D. 正确总结了失败的原因
22. 详细信息
有学者评论太平天国运动时说道:“太平天国的失败并不是社会革命的结束,而是新的社会革命的开始。”该学者意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
A. 是推动中国开启近代化建设的根本原因
B. 激发了先进中国人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积极性
C. 使清政府意识到封建制度的落后性
D. 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创造环境和思想基础
23. 详细信息
习.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古今中外人类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它一直在拷问着人类的政治智慧。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社会巨变的战国时期。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各国实行“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为监察制度的萌芽创造了条件,但变革也在政治上滋长了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自春秋以来,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彰)也”。墨子认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法家则明确提出“以法治吏”,主张打破“刑不上大夫”的旧观念,实行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事断于法”原则。诸子百家的治国治官理论,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阐明了惩官治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编自曹春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 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
材料三 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审计以及政府等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但同时,英国又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
——《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反腐败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本质区别。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认识。
24. 详细信息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予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汉晋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具有哪些历史借鉴价值?
25. 详细信息
(英)汤因比《历史研究》:“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特定社会之间,在时间关系方面,如西方社会和希腊社会,我们却观察到了连续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种连续关系喻为'血缘'关系。”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对比上图,指出梭伦改革前后雅典国家政权组织发生的最明显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