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半年期末考试完整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是小华整理的关于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其中叙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统一全国,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但他也实施暴政,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这一阐述:
A. 与史实不符 B. 认识片面 C. 客观辩证 D. 主观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与下列示意图中①处相关的史实是

A. 创立科举制 B. 淝水之战 C. 造纸术的发明 D. 雅克萨之战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代中国盛行铁钱,但铁钱极为笨重,例如买一匹马要用铁钱二万枚,重一百多斤,携带极不方便。下列货币的产生与上述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
B.
C.
D.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961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为“稍夺其权”而采取的措施有
A.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利 B. 派文官担任地方州县长官
C.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D. 设转运使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位南宋书生每当看到妙语佳句时,总喜欢摘抄下来。在他的“摘抄本”中不可能收录的是
A.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政权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A. 辽一南宋一金 B. 西夏一辽一金
C. 西夏一金一南宋 D. 金一西夏一南宋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中①朝代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A. 汉族 B. 蒙古族 C. 女真族 D. 满族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忽必烈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建立蒙古政权,创制蒙古文字 B. 推行汉法
C. 改国号为元 D. 统一全国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古代人物中,与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同属一个领域的是
①老子
②张仲景
③戚继光
④王祯
⑤李时珍
A. ①③ B. ②④ C. ④⑤ D. ②⑤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中的皇帝指的是

A. 唐太宗 B. 明太祖 C. 宋太祖 D. 明成祖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朝洪武初年(1393年),全国当时人口共有六千五百万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在一亿四千万左右。清朝时期,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其中的原因有
A. 国家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 B. 占城稻开始由越南引进中国
C. 明清社会安定毫无动乱 D. 玉米等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尚未普及电影和电视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请判断下图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A.
B.
C.
D.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晚清沈蓉圃参照《京腔十三绝》,挑选了同治、光绪年间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绘制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此图内容反映的“国粹”艺术是

A. 元曲 B. 京剧 C. 杂剧 D. 昆曲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以下文物可佐证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征有

①君主专制
②农耕经济的繁荣
③中央集权
④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综合题 详细信息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1)请完成年代尺上ABCDE处相关的内容。

概括这一时期时代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申报世界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你从下列四项内容中任选其中两个,陈述其入选的理由。
17.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材料一: 唐朝中晚期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同时,湖南、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樊树志《国史概要》
(1)从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分析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材料二: 宋朝时期,中国首次大规模从事海上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因而宋朝时期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政策、手工业、科技等方面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3)材料三中郑成功确认“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其历史依据是什么?“余既来索”的结果如何?
(4)康熙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重大意义?
18.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材料一: (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政府为了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你知道该事件有何重大意义吗?
材料三: 清朝政府颁布诏令:严禁沿海居民擅自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由原来开放四个港口减至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3)综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恶果?从中应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19.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某校七年级(2)班开展关于“唐朝的繁荣与开放”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任务一(赏析图片)

(1)上图的画作是阎立本的作品,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__________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反映了唐与______(民族)的友好关系。
任务二(看图学史)

(2)图中的A、B路线分别反映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他们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B路线要经过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道路?
(4)唐朝对外交往不仅“引进来”,而且“走出去”,出现这种盛况的原因有哪些?
任务三(分析历史)
(5)“用事实说话”,请你分别列举一则史实来证明以下观点。
①治世、盛世:
②先进生产工具:
③科技发达:
(6)文学艺术是一定现实生活的反映。下面的唐诗分别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唐朝的“盛“衰”。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
——杜甫《忆昔》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任务四(感悟历史)
(7)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此次探究,你能悟出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