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单元测试(2019年后半期)带答案与解析

1. 详细信息
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A. 个人观念淡漠
B.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C. 宗法观念浓厚
D. 儒家伦理道德强大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学家吕思勉在论述中国古代的“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和宗法制
C. 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
D. 三省六部制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司马迁·太史公自序》载: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上述现象出现在
A. 春秋战国时期
B. 七国之乱时期
C. 靖康之变之时
D. 靖难之役之时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文物的价值包括

①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
②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
③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
④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A. 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 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
C. 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 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程颢、程颐和张载都强调说,“管摄天下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其主张都基于
A. 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B. 宋朝的宗法观念淡薄
C. 宋朝有编订族谱的习惯
D. 宗法制具有维系社会安定的作用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孔氏族规中规定:“忤逆父母,凌辱尊长及纵容妻妾辱骂祖父母、父母,……,笞责三十。甚,革胙(祭品)除派。至大反常,处死,……”对这些族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合乎三纲五常 B. 体现了儒家道德规范
C. 体现宗法文化的延续性 D. 有利于分配政治权力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由此可见 当时
①分封制仍然存在 ②儒家思想已经影响选官制度
③世家子弟失去优先为官特权 ④选官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开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其与察举制相比
A.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 提高了儒生的地位
C. 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
D. 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弟子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无尺土藩翼之卫。”由此汉初统治者( )
A. 废除郡县制 B. 设置中朝 C. 实行察举制 D. 分封诸侯王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 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 官僚政治的弊端
C. 中央集权的削弱
D. 行政效率的低下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据材料可知,元行省( )
A. 最初是中央派出机构 B. 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C. 削弱了中央集权 D. 辖区广阔且权力较大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
A. 扩大地方行政管理范围及权限
B. 促进各地区间的经济平衡发展
C. 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
D. 南北纵向分区有利于民族融合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文献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 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魏源《默觚下.治篇九》)
B.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班固《汉书·董仲舒》)
C. 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杜佑《通典·选举典》)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1.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7.开面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2.接折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

8.交折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3.见面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9.月折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4.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lO.随手

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5.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11.封柜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6.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D.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16. 详细信息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汉朝时期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
(2)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17. 详细信息
贤臣、清官、天使都是人们对于理想执政者的称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墨子认为,治国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诸葛亮在文章中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朱元璋对礼部臣僚们说:“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才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故为国得宝不如举贤”。
——摘自《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经验》
材料二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元代高官耶律楚材和杨朵儿只,明代清官况钟、海瑞,也都有类似的境遇,在皇帝支持时,成绩斐然;而一旦失去皇帝支持,就遭到排斥,甚至被罢官坐狱。
——《清官考辩》
材料三封建阶级的“清官”,他们的“清”,就“清”在政治上忠于皇帝,忠于朝廷,忠于封建的法律制度,在思想上遵守封建的纲常道德,在经济上于合法剥削之外不贪或少贪非分之财,如此而已。作为封建阶级专政工具的官吏,他们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是属于剥削者、压迫者的阵营,而同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相对立的。这是一条不容混淆的基本的阶级界限。
——摘自《<海瑞罢官>代表一种什么社会思潮》〈《人民日报》1965年12月29日)
(1)材料一中,三位历史人物之见解的共同点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
(3)材料三是用什么方法评价历史上“清官”现象的?指出这种评价方法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