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后半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完整版(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第五师高级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制得一种新原子283116X,它属于一种新元素,是116号元素(元素符号用X代替),关于它的推测正确的是
A. 这种原子的中子数为167
B. 它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
C. 这种元素一定是过渡元素
D. 这种元素的原子易与氢气化合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物质或微粒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粒子半径:K+>O2->Al3+>S2->Cl- B. 离子的还原性:S2->Cl->Br->I-
C. 酸性:HClO>H2SO4>H3PO4>H2SiO3 D. 稳定性:H2O>NH3>PH3>SiH4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为元素性质的系统研究提供指导,为新元素的发现提供线索
B. 在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寻找可做催化剂的合金材料
C. 在IA、IIA族元素中,寻找制造农药的主要元素
D. 在过渡元素中,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推测

A

Mg与水反应缓慢,Ca与水反应较快

Ba与水反应会更快

B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

第ⅣA族的元素的单质都可作半导体材料

C

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Si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

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



A.A B.B C.C D.D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H2O2的电子式:
B. 钠离子的电子式:Na+
C.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D. 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其自由水分子减少并形成碱性溶液。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的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量原理示意图中,电流方向从Cu流向Ag2O
B.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OH--2e-=Cu2O+H2O
C. 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移动
D. 2molCu与1molAg2O的总能量低于1molCu2O与2molAg具有的总能量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aO+H2O=Ca(OH)2可放出大量热,可利用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任何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 有化学键断裂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D. 灼热的铂丝与NH3、O2混合气接触,铂丝继续保持红热,说明氨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ΔH=+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1,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D.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ΔH=-285.8kJ/mol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氢氧化钾与硫酸的反应
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D.Ba(OH)2·8H2O与NH4Cl反应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关系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A.盐酸与烧碱反应
B.天然气燃烧
C.三氧化硫与水反应
D.煅烧石灰石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H,2H,3H互为同素异形体 B. O2、O3互为同位素
C. 乙烷、乙烯互为同系物 D. 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一世纪,我国已使用天然气井。现在“西气东输”工程早已全面竣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都不反应
B.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点燃前不必验纯
C.甲烷与氯气反应,无论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都属于取代反应
D.甲烷的四种有机氯代产物都难溶于水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 乙烯、乙炔 B. 苯、己烷 C. 苯、甲苯 D. 己烷、环己烷
14. 推断题 详细信息
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
信息:①原子半径:A<B<C<D。②四种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三种分子的比例模型及部分性质如下:

物质

比例模型图

存在或性质

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所有生命体生存的重要资源,约占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二

无色,无气味并且易燃。是常见的一种基础能源

有强氧化性的弱酸,有漂白性,可用于消毒杀菌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元素符号是___;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甲的电子式是___。
(2)丙可由D元素的单质与物质甲反应得到,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D所在周期中,E元素的单质还原性最强,则E的单质与甲反应后的溶液呈___(填“酸”或“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___。
(3)①A、B、C元素可组成多种化合物。由A、C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丁,其产量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则实验室中可用来除去乙中少量丁的试是___。
②A、C组成的化合物中,化学式为C2A6,该物质与D的单质发生反应的类型___,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___。

15.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前四周期,请回答有关问题:(相关均用具体化学用语回答)

1

2

3

4


(1)元素⑤⑥⑦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__________;②在元素周期表位置________;③的简单氢化物和⑧的氢化物混合形成的化合物电子式__________。
(2)⑤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合物和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①和⑧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
(4)④、⑧、⑩的氢化物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5)由②和①组成最简单物质与O2和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水溶液组成燃料电池,写出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

16. 计算题 详细信息
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填字母);

(2)800℃,反应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是___ ;
(3)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

17. 综合题 详细信息
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
(1)下列不能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填选项);
A.2v生(NH3)=v耗(CO2)
B.密闭容器中氨气的物质的量不变
C.容器中CO2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D.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保持不变
E.形成6个N-H键的同时有2个C=O键断裂
(2)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填选项);
A.及时分离出C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加入少量NH2COONH4(s)
D.选择高效催化剂
(3)如图所示,上述反应中断开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___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填写“大于”“等于”“小于”)。
18.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某些有机化合物的模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比例模型的是___(填“甲”、“乙”、“丙”、“丁”或“戊”,下同)。
(2)表示同一种有机化合物的是___。
(3)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___,写出其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
(4)含碳量最低的是___,含氢量最低的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是___(保留一位小数)。
(5)C8H10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共有___种。
19. 实验题 详细信息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原电池形成条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如下探究。
(1)请填写有关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关结论。

编号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1

锌棒逐渐溶解,表面有气体生成;铜棒表面无现象

2

两锌棒逐渐溶解,表面均有气体生成;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3

铜棒表面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流计指针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通过实验2和3,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实验1和3,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将3装置中硫酸换成乙醇,电流计指针将不发生偏转,从而可得出原电池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写出实验3中Zn棒和Cu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Zn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的电流是从________棒流出(填“Zn”或“Cu”),反应过程中若有0.4mol电子发生了转移,则Zn电极质量减轻___________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