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期第五次月考语文题带参考答案(2019-2020年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谓“风骨”?“风”最早出现于《毛诗序》中:“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此处所言“风”含有教化教育之义。《文心雕龙》说“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在刘勰的阐释中,“风骨”主要指作品中所具有的“气”和“力”,即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此后,“风骨”既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辞章的一种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所崇尚与延续。在历史的变迁衍化中,“风骨”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凝结为一种是续下来的“传统”,构成中华传统精神的基座和主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大量低俗、恶俗、粗俗、媚俗之作,扰乱了诗坛的审美秩序与标准。杨四平说:“新时代诗歌患上了比较严重的软骨症。”因此,新诗亟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
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新。古语云:“诗者,天地之心。”诗人作为“天地之心”的创造者本应怀有“天地之心”。但当下很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更有甚者为出版、发表、出名或赚取眼球、点击量、关注度,批量生产媚俗之作,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诗人本应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应有杜甫虽居茅屋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然而当下许多诗人都缺少这种“风骨”。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华诗魂”的艾青一生心系大堰河那样的劳苦大众,曾发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感叹,正是使命感与责任心的体现,是中国风骨在现代诗人身上的延续。
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风骨首先属于道德范畴,如古代“风”所蕴含的教化之义,是对诗歌所拥有的诗教功能的肯定。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标避崇高”“崇俗”“崇私”“祛魅”等诗歌口号的提出,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以暴露个人生活隐私为内容,让诗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更有甚者彻底解构诗的内涵诉求,践踏和僭越诗歌伦理与道德,出现很多垃圾写作。食指《相信木来》一诗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吉狄马加《我,雪豹……》中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李少君的诗句“我会日复一日自我修炼”中那种慎独自省,都具有深刻的教化和启迪作用,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
新时代诗歌需要重塑李白的“蓬莱文章建安骨”,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风骨”。
(罗小风《新时代诗歌需要中国风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的“风骨”,成为诗歌的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崇尚与延续。
B. 当下新诗诗人都沉溺于写“小我”,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批量生产媚俗之作。
C. 部分现代诗人诗作中流露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是中国古代风骨的延续。
D. 坚定信念,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慎独自省等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引用《毛诗序》《文心雕龙》,对“风骨”作出合理的阐释。
B. 文章引用杨四平的话,运用比喻,形象论证了新诗亟需重构“风骨”的观点。
C. 文章三、四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指出了新诗重新建构风骨的方法。
D. 全文先提出什么是“风骨”,按着揭示了当前新诗写作中“风骨”缺失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缺少深刻的教化和启迫作用的新时代诗歌创作,需要诗人、诗歌内涵、诗歌形式都有风骨,才能构建中国风骨。
B. 新时代的诗歌需要延续汉魏风骨的血脉,创作出充满正气、崇高、具有神圣内涵的佳作,建构新时代的诗歌风骨。
C. 继承与发扬中国风骨首先需要现代诗人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其次也需要现代诗歌具有深刻的教化和启迪作用。
D.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诗人把个人生活写入诗歌,诗歌失去了思想、内涵和意义,因此新诗创作应远离日常生活。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屋顶
朱成玉
我来自人间,我是一团善良的骨肉,我手持艾蒿,我爬上屋顶。我把浩然之气做成一支簪子,插在家的发髻上。
屋顶,是我最好的安放月光的地方。思念的月光,总是很滑,顺着你的脊背,一不留神就溜进心里去。
我循环反复地播放一首思乡曲,今夜,我的屋顶,定是月光皑皑。
我没有其他浪漫的法子,只能带着心爱的人,爬上屋顶。我的美好都是假设的,把月光载剪,为她做一件婚纱;把星星打捞,为她串一条项链,这些虚设的美好,竟然也会让她流出泪水。
她说,她爱这屋顶。
父亲打来电话说,屋顶上的瓦碎了一块,他正准备爬上屋顶,把那块碎瓦换掉,不然下雨天屋子该漏雨了。
我担心他的安危,毕竟七十多岁的人了,我让他挺过这两天,过几天我请假回去弄。他说他听了天气预报,这两天有雨,漏雨的屋子可要不得,弄不好就哗啦啦地把好日子都给漏掉了。
父亲有听天气预报的习惯,喜欢对每天的天气了如指掌,我不明白他为何要如此执着,他说一个人,难道不应该关心天气吗?天气就是老天的脾气啊,咱得随时留意着,不然他哪天发了牌气,你们都还蒙在鼓里呢!
对自然的敬畏,让父亲的骨头里,又多了一样钙质。
父亲担心着一块碎瓦,我担心着父亲的身子,他再也无法直起的腰身,爬上屋顶,会是一种怎样的艰难!可是,我在想象这个画面的时候,除了担心,还有一种骄傲的情怀,我仿佛看到一面旗帜的冉冉升起,是的,我可以把父亲比喻成旗帜,他并不伟大,他只是让我降生,让我长高,让我善待世界,这便足够。
父亲执拗地在我回家之前,把那块碎瓦换掉了。还好,他安然无恙。
我命中的旗安然无恙,屋顶安然无恙。
顾城说:人的责任是照顾一块屋顶,在活的时候让它有烟。
屋顶有烟,我就知道尘世安稳,就能想到亲人们安详的睡姿,能听见一会拢起一会散开的鼾声,能想到多年前养过的一只狗,怀抱一只充满脚气的棉拖,摊卧如泥。
看吧,这就是我们的尘俗,那里有我们想要的暖。哪怕是生了草的屋顶,也不妨碍那暖,在屋子的任何一个角落流转。
每个人都有一块自己的屋顶。那里离星星很近,即便乌云遮天,我也喜欢抬头仰望。
在我所有的漂泊里,屋顶是我忠实的岸。是我出发之地,也是我最终要赶回的地方。
有生之年,我只想照顾好一块屋顶,让屋顶有烟。
屋顶有烟,烟里有菜香,有父母的味道,那一丝看不清的缠绕,裹挟着我的灵魂,径直地扎下根去。
屋顶有烟,眼里有泪。
屋顶有烟,不管它是笔直的,还是被风吹得左右摇晃。只要有烟,它就是活着的。
西风凛冽,父亲凌乱的白发招摇开来,像屋顶上干枯的草。我急忙给父亲带上一顶帽子,好像给屋顶换了一片新瓦。
(摘自《新青年》)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插在家的发髻上”运用比喻手法,把屋顶比作“发髻”,表达了我对家的热爱、思念之情。
B. 文章引用顾城的诗句,表明作者追求简单心安的生活,承接上文父亲换瓦,引出下文写“我”对家的守护。
C. 文章联想多年前小狗抱鞋摊卧的情景,用富有温情的笔触侧面写出亲人安详、生活安稳的状况。
D. 文章最后一段与上文父亲给屋顶换瓦形成呼应,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关心爱护,升华了文章主题。
【2】依据文章,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
【3】文章以“屋顶”为题,请探究“屋顶”的丰富意蕴。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近,美国前外科医生总长Dr. Vivek H. Murthy撰文《工作与孤独的流行》强调:孤独如此流行,已经成为日益增长的公共健康的威胁,他还指出工作对此负有一定责任。
当今这个年代,从技术上来讲,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史无前例地便捷,不仅车疾马快,还有电话,视频、电邮、各种社交软件等。几乎在瞬间,你就可以联系到另一个人。
然而,从情感上来讲,人们却前所未有地孤独。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孤独的人数已经翻了一番,研究表明,美国如今有超过40%的成年人感到孤独,实际人数可能会更高,此外,过去几十年来,认为自己拥有亲密知已的人数一直在下降。而在工作场所,许多员工,还有一半的首席执行官,都有孤单感。
孤独会导致压力,长期或慢性压力会导致一种关键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升高。压力也与体内较高的炎症状态有美,这又会损害血管和其他组织,增加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病、抑郁症、肥胖和过早死亡的风险。慢性压力还可以劫持你的大脑的前额皮层,大脑的这个区域控制着人的决策、计划、调节情绪、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节选自“同语轩”2018年2月10日)
材料二: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65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四分之一承受着孤独的痛苦,这可能会增加罹患许多疾病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早亡,而这些人当中近三分之二的人体重超标。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增加超重可能性的相似基因区域也导致社交孤立。
这是首次有研究发现孤独与肥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科学家建议,可以通过鼓励人们减肥来应对孤独感的盛行。剑桥大学资深科学家约翰·佩里说:“这项研究使我们能够利用遗传学来确定孤独和肥胖之间的因果关系。”他说:“我们常常认为孤独纯粹是由我们周围的环境和生活经历造成的,但这项研究表明,基因也起着作用。基因和环境总有复杂的交错,但研究的确表明,在人口层面,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肥胖问题,我们也能减少孤独。”
报道称,该团队分析了英国生物医学库487647名参与者的基因变异情况,个人感知的孤独,与其他人互动的频率以及这些互动的质量等问题提供了问卷回复。然后,他们研究了单个个体的基因构成,以确定他们是否具有孤独易感性。那些认为自己孤独的人在15个遗传位置上的DNA有着“不同的表达”。
(节选自《参考消息》2018年7月5日)
材料三:
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寿命越来越长;全球范围内分散的家庭数量越来越多;个人文化的地位越来越高于集体文化……孤独似乎是当代生活的默认特征,尤其体现在富裕和城市发展良好的国家中。
美国石英财经网站报道称:“分析以往研究发现,生活在孤独环境中的人与保持社交关系的人相比,其早死概率提升50%。”该网站提到了两份综合分析报告,这两份报告旨在评估社会关系对健康的影响程度。在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中,约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总是”或“经常”感到孤独。
涵盖148项研究、涉及逾30万参与者的第一份分析指出,丰富的社会关系可使早死概率下降50%。第二份分析涵盖70项研究,涉及来自美国、欧洲、亚洲的近340万人。该分析指出,隔绝、孤独和独居在早死方面产生的影响相当于肥胖。
美国犹他州杨伯翰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尔特-伦斯塔德说,尽管这种“流行病”并不仅限于富裕国家,但由于富裕国家“寿命更长,结婚率降低,每个家庭中子女的数量更少,离婚的人更多且独居的人也更多”,因此这种现象在这类国家中更为突出。
在美国,约有4260万年龄在45岁以上的成年人患有慢性孤独症。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在生活中无人陪伴,超过一半的人没有结婚。此外,婚烟和子女数量均呈现下降趁势。
(节选自《参考消息》2018年12月2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便捷,人们却倍感孤独。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相比,美国孤独的人数即将翻一番。
B. 英国65岁以上人群大多体重超标,其中约有四分之一感到孤独,这会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并导致早亡。
C. 涉及多个国家的一份研究分析表明,隔绝、孤独和独居在早死方面产生的影响要大大高于肥胖。
D. 由于富裕国家人的寿命更长,结婚率降低,每个家庭中子女的数量更少等因素,孤独现象更为突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孤独会导致压力,并同时损害血管和其他组织,最终劫持人的大脑前额皮层。
B. 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基因表达异于常人,也是人孤独的一个重要原因。
C. 减肥、丰富的人际关系、亲人陪伴等,可有效改善孤独的症状,并降低死亡风险。
D. 三则材料介绍了孤独的可能成因及危害,还说明了与孤独有关的其他社会问题。
【3】结合三则材料,请简要概括造成孤独症状的可能因素。
4.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辄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冥冥汶汶将入于禽兽。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jùn残羹剩肴),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常不自释 释:宽解
B.贫穷而不知恤 恤:救济
C.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责:责备
D.不录于有司 于:表被动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兄弟其始一祖父 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B.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兄弟其始一祖父/而已 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C.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兄弟/其始一祖父 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D.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兄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的憾事。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庭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
B.归氏家族最终分了家,家族人口众多,里面有一此贪鄙诈戾之徒,他们的行为不合礼制。
C.归有光读了归氏家族留下的故籍后,为一些族人的种种劣行感到羞耻,认为他们不配做素节翁的后人。
D.归有光有志于学习圣人之道,生活清贫,未能取得一官半职,但他考察天下治乱、生民利病,内心常感到忧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及《项脊轩志》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列对《虞美人》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指美好的事物,词人却发出了“何时了”的诘问,可见囚禁的生活是极端悲苦的。
B.“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的是词人昔日的美好时光。
C.“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两句是实写,采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2】《虞美人》有哪几个方面的对比?有何作用?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来写诗人感叹时光匆匆流逝,并表达了自己的忧心,即时光如流水逝去,而自己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2)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介绍了这种情况。
(3)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感慨自己暮年坎坷、生活窘迫,却无法借酒浇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李密的《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解释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在这颗蓝色星球上,人类对 的宇宙充满好奇。随着现代航天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能力日渐增强。中国嫦娥四号在奔月旅途中,将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讲述地球近邻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的故事。
12日16时39分,嫦娥四号接到制动指令,约5分钟后,制动发动机顺利完成太空“刹车”任务后关闭。对远在天边的嫦娥四号实施近月“刹车”制动如此精准,真让人 ,再次彰显了中国航天测控取得的卓越成就,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史上,写下 的一笔。可以预期,嫦娥四号在接下来的实施月面探测任务和月面软着陆中,中国航天测控将继续以精彩高超的表现,演绎人类探月史上的经典传奇。
向嫦娥四号发出太空“刹车”指令的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关注此次月面探测的世界各国民众纷纷把目光投向这里, 倾听从这里发布的各种相关信息。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嫦娥四号接下来的月面软着陆和实施月面探测任务中,中国航天测控将继续以精彩高超的表现,演绎人类探月史上的经典传奇。
B. 中国航天测控将继续在嫦娥四号接下来的月面软着陆和实施月面探测任务中,以精彩高超的表现,演绎人类探月史上的经典传奇。
C. 在嫦娥四号接下来的月面软着陆和实施月面探测任务中,中国航天测控将继续以精彩高超的表现,实现人类探月史上的经典传奇。
D. 在嫦娥四号接下来的实施月面探测任务和月面软着陆中,中国航天测控将继续以精彩高超的表现,演绎人类探月史上的经典传奇。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大脑中枢,既是数据处理中心和飞行控制中心,又是指挥调度中心、信息交换中心。
B. 它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大脑中枢,既是指挥调度中心、飞行控制中心,又是数据处理中心和信息交换中心。
C. 它既是指挥调度中心、飞行控制中心,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大脑中枢,又是数据处理中心和信息交换中心。
D. 它既是数据处理中心和飞行控制中心,又是指挥调度中心、信息交换中心,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大脑中枢。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烟波浩淼 击节称叹 淋漓尽致 屏气凝神
B. 浩渺无垠 击节称叹 浓墨重彩 屏气敛声
C. 浩渺无垠 叹为观止 浓墨重彩 屏气凝神
D. 烟波浩淼 叹为观止 淋漓尽致 屏气敛声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化虚为实手法的一项是(  )
A.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B.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D.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9.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其故事直接来源于唐代_________ 的传奇小说《_________》(又名《会真记》)。
10.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仿照下面的示例,在高一学过的课文里再选取两个人物,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披肝沥胆进忠言,虽遭放逐不改初心,屈原以他的《离骚》诠释了中国文人的刚直。
11. 作文 详细信息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碰撞,生活中时有发生。海浪与礁石的碰撞,鸡蛋与石头的碰撞……当然,也有这样的碰撞:情与法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不同文化的碰撞……“碰撞”源自对抗,却促进了交流;“碰撞”带来了成长,创造了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