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网络考试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聚落群既中有普通村落,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一般人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族的专用墓地。这表明良渚文化
A.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 B.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C.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 D.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A. 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 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 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 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统一后关东地区奉儒学为政治根基。秦始皇四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进行了系列文化活动,如泰山封禅,推行祭师文化和祭拜禹、舜等先王。此行为意在
A.将儒学作为治国理念 B.加强法、儒家思想的融合
C.恢复思想活跃的局面 D.强化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始皇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还有人认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秦始皇得此评价的主要原因是
A. 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B. 创立了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C. 实施分割相权的制度
D.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史实不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
A. 刘秀建汉
B. 武王伐纣
C. 陈胜吴广起义
D.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晋孙绰(chuò)认为,僧侣出家,弘法修道,是光宗耀祖,是无上之孝行。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由此可知
A.儒学独尊的局面仍未被打破
B.儒学社会地位相对稳固
C.儒、释、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D.佛、道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唐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 B.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
C.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 D.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B.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既“收其精兵”“制其钱谷” “稍夺其权” ,又以转运使、提刑、提举常平、安抚使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这说明宋代
A.强化了君主专制 B.消除了地方藩镇割据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 D.元朝时实行行省制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包括
A. 城市商业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B. 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定被废除
C.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督
D. 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起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太祖朱元璋铸了一块“内臣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挂于宫门里,可后来明代政治败坏的时期,司礼太监却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其根本原因是
A. 政治腐败
B. 宦官专政
C. 中央集权
D. 君主专制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此现象反映了该地区
A.商业发达已出现商帮 B.农副产品的商品化
C.政府不再重农抑商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读下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44224760

62.9%

6624296

37.1%


据此可知
A.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在唐朝已确立 B.南方商业不断发展
C.政治重心南移带动经济重心南移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朝时某宰相向皇帝上奏说: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以程子、朱子注解为主,是修己、治人之学。这一主张( )
A.否定了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 B.强调治国人才的德行修养
C.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化化 D.表明理学开始受到官方推崇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代的行省划分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这种划分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 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C.抑制割据以加强集权 D.扩大元朝的统治区域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朝户籍册称为黄册,从洪武十四年到崇祯五年,共27次编制黄册。清初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雍正帝后户籍再没有修正过。其原因是( )
A.经济发展迟滞 B.赋税制度变革
C.地方管理松 D.政府重农抑商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由下表可知,清政府边疆治理的特点是( )

地区

管理方式

新疆

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

西藏

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管

蒙古

设盟、旗两级单位,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A.注重因地制宜 B.提倡民族自治
C.强化军事管理 D.重海疆轻边疆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鸦片战争爆发前,前往广东进行中英谈判的钦差大臣琦善在给义律的照会中说:“(英方)乃先占据定海,本不能不上干天怒。特缘本大臣……叠奏贵国情词恭顺,方简派本大臣爵阁部堂来此查办。否则大皇帝抚有万邦,人稠地广,添船添炮,事有何难?”由此可见,琦善
A.认识到英国船坚炮利
B.依然秉持天朝上国观念
C.缓和了中英之间矛盾
D.熟悉近代国际交往准则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64年,李鸿章主持购买了英国的一批修理机器,包括“汽炉、镟木、打眼、铰螺旋、铸弹诸机器”,自建了中国人的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这表明洋务新政
A.以自强、求富为目标 B.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C.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D.开始早期工业化的尝试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金冲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进行反思,屈辱促使人们猛醒。关于“新的起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甲午战争造成了中国宗藩体系解体 D.甲午战争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义和团散布揭帖宣传,“(中国的)混乱扰攘均由洋鬼子招来,彼等在各地传邪教、立电杆、造铁路,不信圣人之教,亵读天神,其罪攫发难数。”“今天不下雨,乃因洋鬼子捣乱所致。”这说明义和团
A.盲目排外
B.斗争方式单一
C.崇信儒学
D.缺乏科学革命理论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甲午战后,清末状元张謇,目睹国事日非,毅然辞官,投身近代工商业。此后各地的监生、举人纷纷办厂自强。这表明
A.民族危亡推动了旧知识分子的转型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工业化促进了知识分子观念的转变 D.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从此开始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年鉴》记载1914年8月前往册的工业公司共146个,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涉及行业诸多。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经济的瓦解 B.清政府放松了控制 C.辛亥革命的推动 D.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极大地改变了革命的特征与方式。孙中山不必再只在社会边缘人中开展工作……他能从归国学生、不满现状的文人与进步军官中寻找到支持,而传统上这些人是中国的领导群体。材料表明,同盟会的成立
A.革命的社会基础得以扩展 B.汇聚了全部革命力量
C.革命活动摆脱了边缘群体 D.提供统一的中央组织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 )
A.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B.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D.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鄂西、鄂豫陕、川陕等各根据地名称,可以发现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革命根据地基本都位于各省交界的边区。革命根据地的这种分布特点
A.导致了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B.借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C.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 D.表明中共尚未找到正确道路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习.平主席在某次讲话中说,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运动是
A.护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30.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 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1425年,明朝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后来被清朝继承沿用。
(2)你怎样看等材料二中的“南北榜争”反映的本质问题及其最终结果?
31.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2.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
材料二 历史理解,即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结果、性质及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史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这样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辨证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康有为主张的“全变”失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