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题带答案和解析(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泉香酒洌(liè) 伛偻提携(lǚ) 觥筹交错(gōng)
B. 朝晖夕阴(huī) 宠辱偕忘(jiē) 淫雨霏霏(fēi)
C. 樯倾楫摧(jí) 浩浩汤汤(tāng) 水声潺潺(chán)
D. 岸芷汀兰(dīng) 薄暮冥冥(míng) 金樽清酒(zūn)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届山东德州市九年级第一次练兵)下列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晶莹的露珠还在荷叶上翩然起舞,袅娜的炊烟已飘在村庄的上空。
B. 万众一心,三人成虎,众志成城,只要团结一致,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火焰山。
C. 一位位声音大咖在《声临其境》中用他们忘乎所以的表演向观众们诠释着声音的魅力。
D. 她的班级管理内外兼修,眉毛胡子一把抓,使班集体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约1 500年左右,莱奥纳多挟了这件稀世之宝到法国,即被法王弗朗西斯一世以12 000里佛买去。
B. 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 这次事故的原因确实是该企业内部在给宿舍区更换供电线路时将线路接错造成的。
D. 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本文通过描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及旷达胸襟,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本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C.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D.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但安分守己,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被高俅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鲁智深是林冲的结拜兄弟,他胆大心细,疾恶如仇,侠肝义胆,有勇有谋。
5.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默写。
(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行路难》(其一)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君王身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绘洞庭湖壮观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自然风景往往能触动诗人的情怀。微风拂面或骤雨敲窗,都能被诗人听出无限的诗意。请写出含有“雨”的连续两句古诗句:______,_______。
6.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名著阅读
①《水浒传》中的绰号是人物性格或特征最为简明的符号,鲁智深叫“花和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从“醉打山门”一事可见这一点;宋江绰号“________”,是因为他重情重义,总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从________________一事中可见这一点。《红楼梦》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说的是________(人名)。
②“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等名句都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_____》,《狼》《画皮》等都是清代著名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中的名篇。

③《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___________的一部长篇小说。下面与这部小说相关的选项有__________(多选)。
A.羊脂球 B.无人孤岛
C.“星期五” D.诺第留斯号
E.与野人战斗 F.坚韧意志,顽强生存
7.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萍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江州司马期间。②鸸:一种鸟。
【1】这首诗从内容上属于_______________,从体裁上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___,这种诗一般要求____________和颈联的上下句是对仗的。
【2】请从颔联“乱”“平”中任选一字做简要赏析。
【3】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8. 详细信息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②不充③,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 ①再适:改嫁。②饘(zhān)粥:稠粥。③不充:不足,这里指喝不上。④日昃(zè):太阳偏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2)或异二者之为 或: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9.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群臣侧目。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③首抗疏④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奸佞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⑤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宋史》(有删改)
【注】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④抗疏:上书直言。⑤曹:辈,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武备宽弛 弛担持刀(《狼》)
B. 或指为生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C. 人服其先见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D. 请毕其说 群响毕绝(《口技》)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服其先见 其真无马邪(《马说》)
B.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 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何陋之有(《陋室铭》)
D. 留以旌直臣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4】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0.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豆腐

①豆腐,有着最中国的口味,也有着最中国的意味。
②豆腐最能代表中国的味道,因其多有“道味”。据说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在炼丹中发明了豆腐,一边成就了道家的经典之一《淮南子》。豆腐先是道家的长寿膏丹,后来才传入民间。道家发明的豆腐“营养”中华文明两千余年,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③《诗经》云:“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以黄豆为原料的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优点,可以提供一天劳作所需的营养。豆腐似黛玉,芳心如水,才思荡漾;也可比宝钗,入得厨房,上得厅堂。因此,国人上上下下,大都深爱之;神州东南西北,几乎处
处有之。A四川有“麻婆豆腐”,湖北有“钱袋豆腐”,北京有“砂锅豆腐”,江浙有“大煮干丝”,海南有“豆腐烧”,东北有“雪里红炖豆腐”。每个地域,这些以豆腐为主角的平民菜,也往往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名菜。
④在中国似乎少有像豆腐这样受到如此广泛认同的传统食品。究其原因,中国人对豆腐的理解,已经远超出了“形”与“味”,达到了“意”的境界。
⑤在中国人的文化中,“食”与“德”密不可分。B《周易》言,“大亨(烹)以养圣贤”,“食以养德”。元末明初自号“龟巢老人”的学者谢应芳悟出豆腐表象下蕴含的意,盛赞其为“素醍醐”。意思是常吃豆腐便如高僧灌输智慧,让人彻底觉悟。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刘宗周,在朝敢于抗疏直言,屡遭贬谪而不改其志。他常以豆腐修身,简约于食,克己寡欲,正是遵循了“孔孟食道”所倡导的“耻于味欲,安于俭食”。这也就无怪乎,豆腐成为古时清正儒学之士,借以修身自律的盘中首选。
⑥如今简简单单的豆腐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食品,尝一口豆腐,品出的是中国人自身对生活的认知和追求。“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清·胡济苍《豆腐》),如此精神美味应永存天地间!
【1】文段①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豆腐的?
【3】简要分析AB两处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五)
拾叶者言
李国文

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在是很遗憾的。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关注到银杏树叶上了。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钱币一样,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在所有的树木中,独有银杏树叶算是独树一帜的,状似扇,形似贝,薄似纸,轻似羽,轻盈飘逸,洁净雅致,形成一种很特别的风格。
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就在双清别墅附近,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
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色,也是怪有情调的。色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
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这片银杏叶,从此在书中的某一页与某篇相伴,也多了一丝斯文。
有时候,翻开书,未读文章,先读叶片,因为很容易就翻到夹着叶片的那一页,它马上就突然出来。于是使你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地逗留的情景。
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色的。它在你的书页中,那种不想让你注意,也不想让你不注意的自然而然的样子,其实,也含有一份做人之道的平实在内的。若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也就多了一点自知之明,便省得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当然,也就有了尊严。
叶是一回事,但无数的叶构成的树,则是另一回事。
  
我记得有一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可谓形影不离数千年。两棵树高约几十米,树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树,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有人说,泰山为五岳之首,那么泰山下的这两棵银杏树,也许是最古老的了。
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了。
前不久,到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时值初冬,南方的季节要晚些,但那银杏树叶,也到枯黄坠落的日子。在香烟缭绕中,飘然而下,落地无声,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看着看着,也仿佛悟到了一点禅意。
这世界,这人类,也不就这样一季一季地生生不息吗?这无限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极有限的。因此,叶片不大,却总是应该记下它的一段时光。人也一样,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蓝碧蓝的天空。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也就留住了。知识见闻的积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悦的感受也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好,都是应该珍惜,应该谨记的。
这样,你拾起一片一片叶子的同时,也就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了。
【1】作者在“拾叶”中获得了哪些乐趣?
【2】文章写了泰安岱庙的银杏,又写了韶关南华寺的银杏,这样写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
【3】结合语境,欣赏文章划线句子的精彩之处。
在所有的树木中,独有银杏树叶算是独树一帜的,状似扇,形似贝,薄似纸,轻似羽,轻盈飘逸,洁净雅致,形成一种很特别的风格。
【4】指出文章所运用的某一艺术手法,并简要说明。
【5】作者从“拾叶”中产生了哪些人生感悟?
12.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下面是一份申请书,格式有多处问题,请指出并改正其中三处。
申请书
敬爱的学校团委:
通过团章的学习,团组织和团员同学的教育和帮助,我认识到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必须争取积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共青团是党的可靠助手和后备军,是具有“四有”、“五爱”品质。我应该争取加入共青团。
我要用实际行动争取及早加入共青团,请一定批准。如果我被批准了,我决心做名副其实的共青团员,处处起模范作用;如果我一时未被批准,决不灰心,要接受考验,继续创造条件努力争取。
此致
敬礼!
育英中学九(2)班 杨澜
13.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综合性学习:厉害了,我的国
(1)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图片和资料,准备编辑在一个栏目里,请给这个栏目起个名字。(不得使用“厉害了,我的国”)

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施工 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
难度最大的港珠澳跨海大桥全 标准研制的C919民用飞机 车、网购等“新四大发
线贯通 首飞成功 明” 塑造中国创新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厉害了,我的国”为开头写一段话,赞美日益强盛的中国。(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作文 详细信息
题目:记住这一刻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班级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