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半年期中考试考卷历史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权力渐渐转移给了“君”,“君有合族之道”的观念也渐渐为世人所接受。这反映了当时
A. 君权专制中央集权开始形成
B. 分封翻随若君权加强而瓦解
C. 天子权威强化使宗法制消亡
D. 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制发展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拥有自己的武装,一些大的诸侯国不断地扩充实力向周边的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兼并其土地,控制其人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先进文化。这主要表明分封制
A. 诸侯国与中央是松散的联盟关系,中央王朝尚未实行权力高度集中
B. 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建立国家大一统局面
D. 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促进了民族融合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为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应是
A.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称霸的需要
C. 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 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自秦代确立监察制度以来,单线垂直的监察体系就初具规模。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的相对独立、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据此对监察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 能够确保古代官僚集团清正廉明
B. 能够促进监察权力独立高效运作
C. 确保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科学化
D. 促使官僚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化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A. 中书省独揽大权
B. 中书省职能专一
C. 皇权被削弱
D. 相权得到加强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板垣记略》载:“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材料说明清初
A.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 内阁决策国家政务
C. 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
D. 皇权受到一定牵制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
A. 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
B. 皇权专制不再强化
C. 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 早期启蒙开始兴起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伟大的科学史专家乔治•萨顿说:“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作者旨在说明
A. 希腊文明博采众长
B. 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
C. 东方文明世界领先
D. 希腊文明具有民族性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的私人事务,梭伦甚至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 公民人身自由受到限制
B. 强调公民的责任意识
C. 公民不愿参加政治活动
D. 党派林立影响民主政治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学者米健认为,“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即公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已势在必行。”材料最能说明
A.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完善
B. 市民法不再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
C. 罗马法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核心
D. 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私犯)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歌词的,处死刑。”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 法律体系极其规范
B. 注重保护公民人格权
C. 极力维护贵族利益
D. 限制了公民言论自由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英国议会在19世纪30年代通过的一部法案规定:“……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宜增加州郡之代表名额;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该法案
A. 对工业资产阶级最为有利
B. 使工人阶级获得了更多议席
C. 忽视了对选民权利的保护
D.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这次改革坚持两个原则:一是重新分配议席,取消了56个已经衰败的选区,在伦敦和其他新兴的工业城市设立40个新选区;二是更改了选举资格,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推动这次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 议席名额分配不合理
B. 圈地运动深入发展
C.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
D. 工业革命的推进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加下划线部分史实发生的历史因素是
A. 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 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C. 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D.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88年即位的新皇帝威廉二世与首相不和,迫使俾斯麦于1890年辞职。他曾说:“我认识到我身负严峻的任务,来拯救王位摆脱首相的巨大阴影……我把他打翻在地。”威廉二世这样做的宪法依据是
A. 皇帝有创立法律之权
B. 宰相在议会拥有绝对权力,对议会负责
C. 皇帝拥有主宰议会的大权
D. 宰相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负责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A. 建立民国就能取得革命胜利
B. 禁止鸦片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C. 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 拜上帝教不利于发动人民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观点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 激发民主平等意识
B.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 推动民族救亡运动
D. 促进社会移风易俗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7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表明
①科学理论还必须在实践中丰富与发展
②无产阶级的暴力斗争和武装夺权不切实际
③革命导师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④马克思、恩格斯受巴黎公社失败影响改变了初衷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长期以来,俄国二月革命被严重低估了。尤其是1938年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更是千方百计贬低二月革命的作用和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二月革命
A. 不符合俄国历史发展规律
B. 违背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
C. 建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制度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 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B. 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 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 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它以制度的方式突出了族群、文化、宗教、习俗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在承认民族多样性的前提下,实行民族合作。”材料中的“制度”
A. 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统一
B. 是对历史传统的延续
C. 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 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该评论
A. 反映了中苏结盟之后加快清除资本主义势力
B. 说明近代以来民族革命尚未胜利
C. 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 表明抗美援朝战争迫在眉睫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7年12月4日,时任锡兰(今斯里兰卡)总理的班达拉奈克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演说时说道:“如果我们不互相畏惧,不互相猜忌,如果我们觉得我们都是在不同方面增进人类幸福的人,而每个人都不想用武力强使别人接受他的意志——那就是万隆决议的精神。”这表明万隆会议
A.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B. 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岐
C. 贏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可
D. 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0年10月下旬,尼克松在欢迎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的宴会上,第一次以美国总统的身份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这被认为是“意味深长的外交信号”。据此判断,美国
A. 积极传递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
B. 彻底改变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C. 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
D. 开始推进与中国新型区域合作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民国十三年,孙中山谈道:“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
B.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C. 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指导国民革命
D. 中共接受民生主义的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斗争实践,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在某次会议上通过《xx会议宣言》指出:“当前的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前途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这一宣言最早可能发布于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 《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2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监察地方的《刺史六条》主要内容有:一,强宗豪右田宅逾制、倚强凌弱以众暴寡;二,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背公向私傍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五,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
材料二 唐代以六条巡察州郡、主要内容有:一,察官人善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蠹害;五,察德行孝悌茂材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
材料三 唐代“以法理天下、尤重宪官,故御史复为雄要”,御史台总监察之职、分工细致职责分明。唐高祖认为隋朝“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致使社稷倾危”,唐太宗曾说“永惟治人之本、莫重刺史”,“县令甚是亲民要职”。
材料四 元朝至元五年(1268)制定了《定台纲三十六条》,随后《行台(行御史台)体察条例》等法规陆续出台并录入《元典章》,这些法规改变了历朝奉行的“以卑察尊”的传统、第一次使监察制度得到国家法律保障。
元朝在中央设御史台、在地方置行台和廉访司对御史台负责;《定台纲三十六条》规定御史台与中书省、枢密院地位等同并有权弹劾这些部门,《行台体察条例》规定行台具有“弹劾行中书省、宣慰司及以下诸司官吏、奸邪”的权力,行省行政体系与行台监察体系各自平行互不统属、廉访司负责监察行省以下路府州县。元代监察体系覆盖全国,为明清监察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是现代中央、省、市(县)三级监察体系的最早模型。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汉代相比、唐代前期中央监察地方的内容有何变化?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前期加强地方监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元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29. 详细信息
政治民主化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东西方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时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
——摘编自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
材料二 中国从19世纪中叶走上变革之途,至20世纪上半叶,有几次现代化的良好机遇。统一的中央权力机构为自下而上的变革提供了保障基础,适时把握住这样的机遇,把传统的连续性和变革的突进性有机结合,进行结构性改革,社会变迁对社会带来的冲击将相对减小,社会也将在稳定与变革的互动状态下,迅速发展。但是外部条件的险恶与内部条件的限制,破坏了这种和平改良的可能性,逼使中国的变革走出另一条途径。然而中国现代化是一历史趋势,客观要求中国人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为此目标作出新的选择和探索。
——摘编自高华《中国近代革命史就是不断推翻旧政体重建新制度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几次现代化的良好机遇”,分析“逼使中国的变革走出另一条途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