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9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根据要求默写或填写理解性内容。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②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④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⑤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⑥《论语》十二章中阐明了“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是王湾对故土的思念;“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是儿时鲁迅对百草园的痴迷;“____________,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是朱自清对春日的喜爱。
2. 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遮bì(_______) ②笃志(________) ③ jié(________) 然不同
④云xiāo(______) ⑤菡萏(________) ⑥花团锦cù(__________)
3.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 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习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老师或长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B.当雨飘落时,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那种清冷很柔和,没有北风的咄咄逼人。
C.神农架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神秘的原始森林,有着世间奇美、瑰丽的风景。
D.周末在家,爸爸打扫卫生,妈妈买菜做饭,我读书写作业,大家各得其所。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上了台阶,面前是一堵石墙,墙上密密麻麻地刻着牺牲烈士的姓名。”这句话中,第一个“上”是动词,第二个“上”是名词。
B.有些同义词所指范围有差别。例如“时期”和“时代”,前者指一段较短的时间,所指范围小;后者则指一段较长的时间段,所指范围大。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是孔子写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6.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结合以下对话情境,说说加点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爸爸:小明,你上了一个星期的课,要休息一下,不如到大(A)自然里走走。
小明:老爸,难得周末,就让我在家玩会儿电脑、玩玩游戏,(B)自然就得到休息了。
A 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7.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初一(1)班组织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
班级计划邀请本班任课老师李老师参加活动,为此设计了一张邀请卡:

(1)这张邀请卡中的四个画线词语,哪一个使用不恰当?请说明理由并改正。
(2)小方同学搜集了一组关于友情的诗句,李老师说有一项不符合,你认为是哪一项()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各题。
送兄
唐 佚名
别路云初起,离亭①叶正稀。
所嗟②人异雁,不作一行飞!
注释:①离亭:驿亭,古时人们常在驿亭举行送别宴会,于此送别。②嗟:感叹。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前两句所展示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东坡与小妹、黄山谷①论诗。妹曰:“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加一字作腰,成五言联句,以何字为妙?”坡捻须云:“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妹颔首云:“佳矣,犹未也。”黄曰:“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妹颔首云:“佳矣,犹未也。”坡问:“然则妹将何说?”妹莞尔,轻云:“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二人抚掌称善。
注释:①黄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1】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停顿。(停两处)
谢 太 傅 寒 雪 日 内 集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3)犹未也(________) (4)以何字为妙(________)
【3】试一试,翻译下列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二人抚掌称善。
【4】细读甲乙两文,回答:
(1)刻画两位才女时,其写作手法有何相同之处?
(2)赏析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句话的妙处。
10.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最美牵牛花》,完成各题。
最美牵牛花
①我最喜欢的花是什么呢?说出来你有可能不信:牵牛花。我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
②时下正是晚秋。十一月都过去了三分之一。十多天前还满树葱茏神气活现的刺槐,现已形销骨立只剩几枚叶片了,犹如举着降旗的残兵败将。就连一味疯长的野草也已乖乖缩回自己固有的领地,蔫了,黄了,枯萎了。惟独牵牛花不同。深紫的,浅蓝的,粉红的,条纹的,仍开得生机蓬勃顾盼生辉。有的“唰”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忽”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后来,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山坡中间由石块和青砖砌成的半堵残墙上面。墙上的爬山虎没了叶片,只剩几条细蔓紧紧攀附不动,如老人手背上的几根细筋。墙根的芒草也已无精打彩。却见四五朵红蓝两色的牵牛花在残墙上开得正艳,薄薄的花朵在清冷的秋阳下抖出妩媚的光彩。枯黄与娇艳,残缺与圆满,寂灭与生机,刚与柔,厚与薄,重与轻——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美妙更和谐的对比与反差吗?我一时忘了移步,默默凝视良久。谁都知道牵牛花是生命力脆弱的花。盛夏时节,太阳出来两三个小时一支支小喇叭就合拢起来。而就整个植株来说,生命力却又那么顽强。正如故乡的母亲说的:“这花可能开了,能开到老秋”(老秋是土话,晚秋)——开不到中午的牵牛花却能开到晚秋。
③是的,我所以喜欢牵牛花,也和故乡有关。
④小时候好几年是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度过的。奶奶特别喜欢牵牛花。每到入夏时节,茅屋小院的木篱笆就爬满五颜六色的牵牛花。牵牛花比人醒得早,人还没睁眼没张嘴,牵牛花就悄悄张开嘴巴,张成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小喇叭。薄薄的,颤颤的,嫩嫩的,艳艳的,真想上去吻一口,用舌尖把上面晶莹的露珠舔进嘴里。那是真正的花篱。花篱外面跑着叫着七八只芦花鸡和三五只白鸭,花篱里面有一排金灿灿的向日葵,有好多架黄瓜和两三垄西红柿。奶奶屋梁上悬一个不大的柳条篮,奶奶每每从篮里摸出小红灯笼似的西红柿给我。记得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毛柿子的西红柿,桃形,不大,顶部有尖,毛茸茸的,咬一口能甜得人发抖。奶奶自己却不舍得吃,笑眯眯看着我狼吞虎咽。对了,篱笆西端有一棵不高的杏树,牵牛花在篱笆上爬不开了,就爬到杏树上去。杏熟的时候,嫩黄色的杏有的贴着牵牛花,有的在牵牛花下捉迷藏。它们当然逃不过奶奶的眼睛。奶奶拎个小筐摘下来,等我放学回来吃或第二天塞进书包让我在上学路上受用。那时不比现在,艰苦岁月,贫穷乡间,有杏吃已经美上天了。
⑤这么着,看见牵牛花,眼前有时就浮现出已经去世三十多年的奶奶慈祥的面影,甚至嗅出嫩黄瓜的清香,舌底生出毛柿子和黄杏那甜甜黏黏的汁液,心头泛起悠悠忽忽的乡愁……
⑥或许你认为权倾一时是幸福,金榜题名是幸福,富甲一方是幸福,扬名海外是幸福。但对于我,最幸福的,莫过于夏日清晨从爬满牵牛花的山坡或木篱间走过。
(选自《中国海洋大学报》,有删改。作者林少华)
【1】细读第②段,概括加点词语“残缺”具体指代的内容。(要求:每一点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意,确定文中第②段划线句的朗读重音并说明理由。
有的“唰”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忽”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
朗读重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①段中“我”为什么“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
【4】结合全文及你的生活体验,理解第6段划线句中“最幸福”的含义。
11.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湘行散记》和《白洋淀纪事》是七年级上册自主阅读推荐书目。《湘行散记》是一篇独特而别致的散文集,它呈现了独特的自然世界和别样的生命形态,在美丽而淳朴的自然风物背后隐含着乡民的激情和无奈,表现了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沉静。《白洋淀纪事》写得很美,有一种淡淡的诗意,作者用清新、含蓄、明净的语言,讲述了冀中人民在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请你根据以上的点评,选择属于各自作品的片段。(各选两项)
A.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钢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B.真没有再使我惊讶的事了,在黄晕晕的煤油灯光下,我原来又见到了那成衣人的独生子,这人简直可说是一个老人。很显然的,时间同鸦片烟已毁了他。
C.这水手结实硬朗处,倒真配作一个兵。那分粗野爽朗处也很象个兵。全船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他。昨天小船上滩,小水手换篙较慢,被篙子弹入急流里去时,他却一手支持篙子,还能一手把那个小水手捞住,援助上船。
D.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微。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湘行散记》:_____________ 《白洋淀纪事》:_____________
1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朝花夕拾》“主题阅读”。
(阅读方法指导)
“主题阅读”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阅读不同文章和书籍的阅读方法。主题阅读可以多角度、更全面地理解这一主题思想,还可以把相同的部分整合,不同的部分拼接,然后把它们串联起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选文一)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选文二)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学堂里又设立了一个阅报处,《时务报》不待言,还有《译学汇编》,那书面上的张廉卿一流的四个字,就蓝得很可爱。
“你这孩子有点不对了,拿这篇文章去看去,抄下来去看去。”一位本家的老辈严肃地对我说,而且递过一张报纸来。接来看时,“臣许应〔马癸〕跪奏……,”那文章现在是一句也不记得了,总之是参康有为变法的,也不记得可曾抄了没有。
仍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有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
(选文三)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看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圈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鸣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步骤一:搜集资料)围绕着“成长”主题,雅集小组选读了鲁迅求学的三个片段,请你根据要求填写下表。

时期

地点

事件

童年

绍兴三味书屋

(1)

少年

南京矿路学堂

阅读赫胥黎的《天演论》而入迷。

青年

仙台医学院

(2)



【2】(步骤二:读懂细节)请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请分析句子中划线的标点符号作用。)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感。(请分析句子中包含的情感。)
【3】(步骤三:深度思考)从故乡到南京,再到日本,求学中的鲁迅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不断地在成长,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分析不同时期的鲁迅形象。
【4】(步骤四:比较迁移])鲁迅的成长轨迹:离开绍兴,选择到南京求学;再到日本留学,选择学医;放弃学医,选择从事文艺。请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说明鲁迅每次选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他的成长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

13. 作文 详细信息
同学们此刻正在进行语文考试,请你以“监考老师”为题,写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作对象就是此时监考的老师。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 ②字数不少于500字;③卷面整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