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高一上半年期末考试历史免费试卷完整版(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 河南 B. 河北
C. 陕西 D. 山东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体现在( )
A.“天下一家”“大一统” B.“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的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打击了贵族政治 B.推动了社会转型
C.有利于中央集权 D.建立了官僚政治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穆在《秦汉史》中说:“要之汉初政局,大体因袭秦旧,未能多所改革。此由汉廷君臣,多起草野,于贵族生活,初无染习,遂亦不识朝廷政治体制。又未经文学诗书之陶冶,设施无所主张,而遽握政权,急切间惟有一仍秦旧,粗定规模。”钱穆认为汉承秦制的主要原因是( )
A.秦朝制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B.汉初统治者出身平民
C.受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 D.社会平民的要求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机构不断强化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一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蒋廷黻(1895—1965)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
A. 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 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 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 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居住及租地权 D. “门户开放”政策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图片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 :“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对“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这枚邮票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邮票上人物分别是中、美两国“国父”
B.邮票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并列,表明三民主义诞生在美国
C.邮票中心突出“抗战建国”的目的是为了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D.邮票设计者将台湾列入中国版图是因为台湾已经回归中国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布鲁图是罗马帝国时期伽太基城里的一个铁匠,他向贵族卡西借了20个金币,并立契约30天以后归还。但30天过去了,布鲁图并没有能力还钱,贵族卡西因此告上法庭,要求布鲁图作他的奴隶。法官同意了卡西的要求。法官之所以这样判决主要是因为
A. 布鲁图是铁匠,地位低下 B.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 罗马法只保护贵族的利益 D. 罗马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说明了( )
A. 国王凭手中的权力转嫁责任 B. 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C. 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D.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君主制度的话,……不能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一“伟大创举”是
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实行联邦制
C.实行政党政治 D.创设内阁制度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1787年制宪的时候,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目的是
A.削弱众议院的职能
B.实现“制衡的最大化”
C.用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
D.避免少数人的暴政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如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君主派势力强大
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共和制将被君主制代替
D.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7年,罗斯福以压倒性优势连任美国总统。他乘胜而进,提出改组法院以便在最高法院增加自己的同盟军,但令人意外的是超过50%的人民表示反对。这主要体现了美国宪法的哪一原则
A. 联邦制原则
B. 人民主权原则
C. 三权分立原则
D. 自由平等原则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认为:“巴黎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巴黎公社
A.受到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 B.真正实现了选民当家作主
C.开创了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 D.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权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贝乐·舒曼提出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置于一个超国家的机构管理之下,这即“舒曼计划”。随即美国指出,该方案是“建设性的”,是“鼓舞人心的”;苏联则对其强烈谴责,认为“煤钢共同体”是“大陆钢铁卡特尔”。这说明
A. 美苏直接左右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B. 这一经济计划被严重意识形态化
C. “煤钢共同体”已成为超国家机构
D. 法德和解是欧洲一体化的关键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1989年和1990年的两次民调显示,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来自日本的威胁更严重。在此背景下,1991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乔治·弗里德曼与梅雷迪思·勒马德合著《下一次美日战争》。上述问题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①苏联不再是美国的主要威胁
②日本实力的增强
③美日联盟关系事实上已经终结
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己。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
23.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内阁制度在东西方国家均有实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责任内阁大事记(部分)



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
1718年因语言障碍,乔治一世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1721年乔治一世任命首席财政大臣、议会多数党辉格党领袖沃波尔主持政府工作,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
1742年因受下院多次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这成为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的标志。
1782年英国在北美失败,首相诺斯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发展。
1783年乔治三世任命小皮特为首相并组阁。
1784年面对议会的反对,小皮特别出心裁地解散议会,宣布提前大选,并最终在大选中获胜。这表明英国责任内阁制继续发展。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法那样,在新政府中设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无法定组织原则,无法定运行机制……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制度本身。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内容。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有人提倡改革内阁”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政治制度角度分析美国内阁改革“都未获得成功”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内阁与德国内阁的异同。
24. 详细信息
60多年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事业不但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发展,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开创新局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到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1956年的中共“八大”提出:“伟大的中苏同盟是远东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兄弟国家”的“同志式的援助”是“不可缺少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和友谊,是牢不可破的,是永恒的”,因此“继续巩固和加强这种团结和友谊,是我们最高的国际义务,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础”
——摘编自中国网《新中国外交六十年》
材料三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以压促变,希望“苏东波”在中国出现。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
材料四 世界是三维的,第一维是经济的世界,全球化、制造业、贸易的世界,这个世界中中国快速崛起;第二维世界政治的世界,联合国、战略对话的、谈判中的世界,中国越来越积极,从韬光养晦向战略性介入的过程中转变;中国最短板的是社会的世界,中国基本还没有发声。
——王逸舟《国际政治趋势——走过从前,走向未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外交政策,据所学知识谈谈采取这一政策的背景。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实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
(4)材料四认为,哪个领域的外交成就最突出?你认为下一步应如何改变中国的外交“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