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考试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建立后,前代商王朝与“四土”方国间“莫敢不来王”的归附臣属关系,变为了地方诸侯“莫不事王”的政治关系。这一变化表明,周代
A. 结束了商代地方分权制度
B. 加强了对地方的政治控制
C. 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新模式
D. 消除了地方分权割据隐患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高祖吸取秦始皇时形成“内重外轻”二世而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汉武帝时又形成“内重外轻”局面,至汉平帝时基本达到了“内外相制”的境地;但到东汉末年又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最终导致东汉灭亡。这些变化说明
A. 中央行政体制尚未完善
B. 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 中央与地方要适度分权
D. 地方分权在不断削弱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科举制
A.打破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
B.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促进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
D.影响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中,左图和右图标示的两个王朝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分别是

A. 分封制与行省制
B. 郡县制与封国制
C. 分封制与刺史制
D. 郡县制与行省制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廷重要文武官员之任免及各部尚书、侍郎,各省总督、巡抚等官员的补放,均由军机大臣负责开列应补人员名单,交皇帝选择任用。这表明军机处
A. 能够制约皇权
B. 负责官吏考选
C. 成为权力中枢
D. 充当决策顾问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所示内容为古代雅典城邦社会成员的构成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妇女可参加城邦公民大会
B. 自由人享有充分的公民权
C. 外邦人拥有充分的自治权
D.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漫画《德国皇帝的木偶戏》,以中国特有的木偶戏角度来反映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漫画自后往前依次为帝国皇帝、首相、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该漫画表明


A. 行政权控制立法权,首相对皇帝负责
B. 皇帝是国家权力中心,是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
C. 首相、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之间分权与制衡
D. 皇帝“统而不治”,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对于中国人来说,19世纪初的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使中国拒绝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标志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漫画讽喻了列强对近代中国某次侵略战争。一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一帮西方人在旁边无动于衷地互相嘀咕:先别忙,让他们那帮黄脸人自己先打个痛快再说。此次战争导致

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外国军队可以进驻北京
D.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省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
C.刺激民众忧患意识产生
D.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拳事杂记》记载“团匪起时,痛恨洋物,犯者必杀无赦”;联军入京后,则一变为“西人破帽只靴,垢衣穷裤,必表出之”。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 民众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
B. 学习西方成为社会的共识
C. 清政府沦为列强治华工具
D. 西装成为社会主流的服饰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历史教科书中有一段这样的叙述:“义和团对外国人占领中国领土感到不安,他们的口号是‘杀死外国人’,他们特别不喜欢西方传教土以及皈依了基督信仰的人,他们认为这些人威胁到了中国传统。对于这些杀害的回应是迅速而猛烈的,一支由英国、德国、俄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组成的两万人的联合部队在1900年10月攻占北京,这支部队恢复了秩序”。此段叙述旨在
A. 揭示战争起因的真相
B. 突出各国参战的正义性
C. 反映义和团运动全貌
D. 宣扬宗教传播的重要性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1年11月6日,吴宓的日记记载“闻天津已陷,并闻北京非常惶恐。革命军已有照会给各国使馆,言令于五日内,将一切预备停妥。五日后,即进兵来攻北京矣”。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天津已经“光复”
B. 武昌起义已爆发
C. 清政府失去统治
D. 谣言为革命造势
16.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北宋初,君臣讨论国家长治久安之策。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宰相赵普对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邦联条例》规定:邦联名称为美利坚合众国;各州保留它们的主权、自由和独立;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权力机构;各州派2至7人为国会代表,各州只有一票表决权;凡有关宣战、缔约、举债、召集军队和任命总司令等类重大事项的决定,均需要取得至少9个州的同意;等等。邦联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各州的贸易。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敝,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四: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制是一种多中心的复合共和制:
(1)是关于自治、非集权、多样性的宪制安排。制定一部有严格修改程序的宪法,在全国政府与各构成单位(州、省、邦)之间分割国家权力;各构成单位人民有自治或自组织权。
(3)绝大多数联邦国家的构成单位都有自己的宪法,规定自己的政府组织形式。
1787年宪法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建立之初和美国独立之初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可能带来的结果。
(2)据材料一、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弊端。
(3)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北宋有何不同?有何优点?
1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他们因此不顾孙中山的反对,情愿同袁这种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至于三民主义,他们完全抛弃了民权和民生主义,只接受了民族主义的部分内容。他们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他们也无视孙中山三阶段的革命方略,而只是乐于同遗老遗少合作,并优待废帝,这些都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论证所提观点。(要求:明确写出所提观点,论证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