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4月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重庆市)

1. 详细信息
我国某中学选修课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城乡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时,分别选取了某市支柱产业为旅游、商业、工业、农业的四个面积大致相当的功能区,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2018年该四个功能区人口与经济状况统计图(甲、乙、丙、丁四区的常住人口分别为1.7万、5万、8万、22万),图中圆心位置表示其坐标值,扇形图表示该功能区的人口年龄构成。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四个功能区中,劳动力人均创造的GDP最高的是
A. 农业区 B. 旅游区 C. 工业区 D. 商业区
【2】甲功能区老年人口比重最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A. 城市化导致劳动力向外转移 B. 环境优美吸引老人至此养老
C. 经济因素使人口出生率下降 D. 医疗水平使人口死亡率下降
2. 详细信息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某时段霜冻线变化及该时段北京天气状况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时段最可能位于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风寒效应”指因风引起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据图判断北京市“风寒效应”最显著的时间是
A. 2日 B. 3日 C. 4日 D. 5日
【3】据图分析影响该地区2日~4日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3. 详细信息
古汾河经图中古河道向南经闻喜附近流入涑水后进入黄河,现汾河经M河段向西流入黄河,涑水河成为间歇性季节河流。古河道随之废弃,现成为同蒲铁路的通道。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乙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 背斜 B. 向斜 C. 地堑 D. 地垒
【2】导致汾河改道的原因最可能是
A. M河段的溯源侵蚀作用 B. 地壳运动改变地势起伏
C. 汾河洪水破坏河流堤坝 D. 修建铁路导致河流改道
【3】下列对涑水河水文状况的推断,可信的是
A. 地下水是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B. 枯水期河流基本无自净能力
C. 河水的水质良好且河水清澈 D. 河流有结冰期且有凌汛现象
4. 详细信息
下图为玻利维亚西南部某城区及附近等高线图,该城1595年建城,十九世纪末以后,矿产的开采成为城市经济支柱。2019年1月该城市附近频繁发生因大雾而引发的严重车祸。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在该海拔建城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 矿产 B. 气候 C. 水源 D. 交通
【2】图示地区该季节大雾天气较多的原因可能有
①河湖多,空气湿度大 ②海拔高,昼夜温差大
③植被稀少,风力强劲 ④冰川广布,水汽充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图中车祸发生地的坡度比(坡角的正切值)为1/5,该图的比例尺最接近
A. 1∶5000 B. 1∶50000 C. 1∶70000 D. 1∶100000
5. 详细信息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 5.6 亿年前,柴达木盆地曾是一片浅海环境,此后,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地壳抬升,海水消退,柴达木盆地隆起为陆地。受海陆变迁和气候变干的影响,柴达木盆地形成了多种矿床(化石燃料、金属矿、盐湖及 盐类矿床),且储量丰富。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活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资源 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试验区”重点构建了盐湖化工、油气化工、 有色金属、煤化工等七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根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到 2020 年,“试验区” 将发展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下左图为柴达木盆地资源分布图,下右图为盐湖化工、油气化工耦合发展模式图。

(1)简析柴达木盆地矿产类型众多的形成条件。
(2)说明图中干盐湖开发利用盐类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要评价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效益。
(4)根据材料判断,制约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条件。
6. 详细信息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意大利以纺织服装业的高品质、引领时尚而成为服装生产和出口强国,服装业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半数以上产品出口到欧盟。大企业以重视面料和加工质量闻名,中小企业则以一种或几种产品上的“专、精、特、新”占领市场。
公元9世纪,桑树由中国经丝绸之路传到意大利,米兰逐步发展为丝绸加工中心,至今已有50多万人从事丝绸产业。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服装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以“时尚之都”米兰为中心集聚了各类纺织服装业及其相关的生产活动,从产品开发、技术服务、咨询、媒体和通信服务、贸易服务等方面为其提供精良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乙图为意大利纺织业就业人数分布示意图,甲图为乙图中桑蚕区的等高线图。

(1)简述甲图中桑树的分布特点,并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根据图文材料,概括意大利纺织服装业的主要特征。
(3)试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的意义。
(4)20世纪70年代后,意大利纺织服装业的布局开始调整,生产地转移到了国内经济落后的南部,试说明主要原因。
7. 详细信息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攀登珠峰,是人类对自我的挑战,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为了更好地保护珠峰环境,2018 年12 月 5 日,日喀 则市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发布《公告》: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 域旅游。”规定:自公告之日起,攀登珠峰接待服务每年只限春季,登山人数控制在 300 人左右;游客所能到达 的位置从珠峰游客大本营(5200m)下撤到 2 公里外的绒布寺(5150m),观景并不受影响。此外,游客还可以通 过珠峰公路观景平台和 318 国道上的珠峰观景平台欣赏珠峰。有网友这样评论: “珠峰,与其一味‘征服’,不如用心呵护。”
(1)简析从西藏攀登珠峰接待服务每年只限春季的原因。
(2)评价珠峰管理局这一系列举措对珠峰旅游环境的有利影响。
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渤海沿岸为淤泥质平原海岸,泥深过膝,宽约1.5~10km不等。据媒体报道,每年约28万吨的废水和约70万吨的固体废弃物流入渤海。近年来,各沿海城市新建临港重化工业,大规模进行海岸工程建设、填海造地和围海养殖,海洋工程开发以及港口航运等过度、无序,也加剧了海洋污染。2018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了渤海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下图为渤海海域污染状况和海流分布图。

(1)根据材料简析渤海海域污染严重的自然原因。
(2)从可持续发展“共同性原则”的角度,指出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