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册第一次月考历史题带参考答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以来的分封制是权力和财产(主要是土地和人民)分配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既临民又临土的世袭体制,权力的上下关系同时又体现着财产的占有关系。这一体制
A. 隐藏着扩张兼并的危机
B. 阻碍了封建皇权的发展
C. 是官僚政治的重要标志
D. 防止了地方势力的发展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反映了
A. 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交纳贡赋义务
B. 周幽王时期,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严密
C. “以藩屏周”观念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
D. 周幽王荒淫无道。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 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C.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D. 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西周“封建”各诸侯国到秦大一统的建立,反应出的本质变化是
A. 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
B. 从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
C. 从藩镇割据到重文轻武
D. 从设立内阁到置军机处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这表明郡县制
A. 消除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
B. 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C. 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
D. 保证了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郡县之制,垂两千年而弗能改也。”下列有关郡县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B.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C. 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灭亡的原因
D. 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当代某学者说:唐朝那是个火热的时代,是个经常亮肌肉的年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寒门出宰相,士兵成将军。这里“改变自己的命运”途径是
A. 秉承祖上权位
B. 参加科举考试
C. 投入豪门家族
D. 依赖高官举荐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代学者储大文说:“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在此他认为
A. 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
C. 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D. 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代中国皇帝“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监督之容曲,设司查以纠之”。为此建立一套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官僚系统,以下符合此体系的是
A. 秦朝御史大夫、唐朝中书省
B. 唐朝御史台、明朝内阁
C. 宋朝参知政事、清朝军机大臣
D. 秦朝御史大夫、宋朝通判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A. 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
B. 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
C.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D. 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命题,秦实行郡县制,东汉实行州郡县制;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宋实行路府(州)县制;元则实行省路府州县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这些王朝都对地方实施了绝对控制
B. 各朝地方管理体制因皇帝好恶而调整
C. 三级管理体制要优于两级管理体制
D. 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变迁的主线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明朝内阁是皇帝与官僚系统之间的桥梁和中介,是一种行政执行权与决策权的间接结合结构,阁臣参预中枢行政決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这表明明朝内阁
A. 形成了合理的制约机制
B. 辅政方式有灵活多变性
C. 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
D. 决定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英宗以幼冲即位,三阁老杨荣等患圣体易倦,因创权制:每一早朝,止许言事八件,前一日先以副封诣阁下,豫以各事处分陈上。遇奏,止依所陈传旨而已。这反映明英宗时
A. 决策权归于阁臣
B. 内阁制正式确立
C. 阁臣地位略有上升
D. 专制皇权受到制衡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对军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
B.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C. 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D. 军机处取得管辖六部的权力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初,归顺州(今广西靖西县)实行“改士归流”,帝国统一的文教制度——科举制度随之推行,基层权势阶层逐渐实现由土司头目向功名人士的递变。新兴功名人士阶层不仅参与兴建庙宇等公共事务,还在家族内部创造出书写祖先谱系的新传统;发展壮大后的他们进而还重构了地方历史。这反映了
A. 地方社会阶层变动引发社会变革
B. 改土归流将宗法制推向了边疆
C. 中央集权加强促进边疆文明发展
D. 儒家思想随国家统一进程扩展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经军机处直达皇帝。该表明清代
A.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 内阁被军机处完全取代
C. 皇帝直接管理地方
D. 军机处拥有政务决策权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始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以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但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而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
A. 内阁地位无足轻重
B. 内阁权力来自于皇帝
C. 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D. 编纂者对内阁存偏见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分析,明代内阁
A. 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 六部逐渐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C. 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D. 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清时期对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政府派遣流官直接统治
B. 平息“三藩之乱”为大规模“改土归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C.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民族矛盾空前尖锐
D. 促进各民族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朝中期以后,内阁票拟制度被明确固定下来,内阁首辅权威渐重,严嵩、夏言、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个人“专票”,政事皆决于一身。但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这反映
A. 皇权逐渐衰弱
B. 宦官权力失控
C. 内阁取代六部
D. 君主专制强化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当时民主政治的表现有
A. 颁布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人身自由
B. 五百人会议可对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
C. 开始实行陶片放逐法进行政治的监督
D. 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研究认为,设立陪审法庭的做法“恐怕是雅典民主制度最重要的一点”。支持其观点的依据是
A. 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
B. 有利于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
C. 陪审法庭成员以部落为基础
D. 低等级公民参与其中可以领取津贴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亚里士多德在评价雅典某一政治举措时说:“它的制定乃是出于对那些权高位重者的防范,人民不断驱逐僭主的朋友们,这条法律的目的也正在于此,然而在后来的几年它也被用来除去其它看起来过于强大的人。”该举措
A.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B. 提高了低等级公民参政水平
C. 捍卫了民主同时存在缺陷
D. 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发展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学者乔•萨托利在其《民主新论》中谈到雅典公民意识时曾说到:“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由此可见古代雅典人公民观念指的是
A. 公民城邦意识
B. 公民个人权利
C. 勇于牺牲精神
D. 平等社会地位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针对梭伦改革未深入触动的雅典选举体制和血缘团体的情况,克利斯提尼进行了深刻的突破。他废除了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这一举措
A. 标志着民主制度进入繁荣时期
B. 成为维护雅典民主的有效武器
C. 沉重的打击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D. 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奠定基础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
A. 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
B. 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
C. 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
D. 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记述古罗马法律原则时写道:“针对那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善意)从盗贼或暴力取得人手中取得标的物的人,不能获得它们的所有权。”这一法律规定
A. 强调了所有权的诚信原则
B. 说明罗马法无法维护公平
C. 导致法律成为盗贼的帮凶
D. 表明古罗马社会矛盾尖锐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罗马法律规定:房屋最高不得超过70尺,以防倒塌对邻居造成损害或影响邻居的阳光,特拉雅努斯帝又降为60尺,……土地荒芜而不耕种,如由別人耕种了,经两年后,土地所有权就属于耕种的人;房屋拆除后,应建筑而不建筑的,则由在其上建筑房屋的人取得该土地的所有权。这说明,在古罗马
A. 严格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B. 禁止因为个人私利而危及他人的利益
C. 鼓励私有财产的合理流动
D. 所有权会因公共或社会利益受到限制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马法史》记载:“《十二表法》中包含一些以和异邦人的复杂关系为前提条件的规范,比如涉及‘要式买卖’,意思是说,对异邦人不适用时效取得制度,人们永远可以针对异邦人行使追夺权。”这反映了《十二表法》
A. 只处理与异邦人的关系
B. 不保护异邦人权利
C. 优先保护罗马人的权利
D. 调节帝国经济纠纷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十二铜表法》的排列顺序是,前面为诉讼程序法,后面为人法和物法。《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则把作为主法的人法和物法排列在前,而把作为助法的诉讼程序法排列在后。这一变化反映出
A. 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的缓和
B. 罗马法的形式主义特征
C. 罗马商品货币经济获得发展
D. 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31.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内阁大学士无定额。永乐年间有七人,宣德年间有十四人,万历年间有二十人,崇祯年间有五十人。明代内阁无属官。然而清代的内阁制就有不同:清代内阁大学士的名额,康熙年间,满汉大学士率为四员,到了乾隆十三年以后,才规定满汉学士各二员,协办大学士或一员或二员,非有缺不可递补。至于内阁官员有大学士、学士、侍读、中书舍人、典籍,其下又分设十二个小机构,作为国家行政中枢远较明代内阁组织庞大。这也导致清代内阁出现了权责不明的现象。
材料二 明太祖创设殿阁大学士之始,仅令其侍左右,备顾问,并不参与国政。迨仁、宣之世,创设票旨制度之后,大学士已参预政事,其后又有首辅、次辅之分,票拟仅决于首辅一人。然清则刚好相反,清内阁制成于康熙时代,然此时便有翰林院分去内阁一部分的职掌,因翰林院的职务亦为掌制诰以备顾问的机关。至雍正时,为对西北用兵而另设军机处,参掌机密,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明清两代的“”制度比较》
(1)完善上述材料出处中“”,并据材料简要概括这一制度从明到清的发展变化。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导致这一制度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明清时期这一制度发展变化的影响。
32. 详细信息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治制度和法制建设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请回答: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