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一下册期末调研历史考题(河北省博野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为使齐国强大,管仲采取四民分业定居、开设市场、减轻税收等措施;卫文公制定“务财、训农、通商、惠工”政策使卫国经济迅速复苏;晋文公采取“通商、宽农、利器”措施壮大本国经济。由此可见当时
A. 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B. 部分诸侯国重视商业发展
C. 诸侯国之间经贸往来频繁
D. 工商食官制度渐趋瓦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氾胜之,汉成帝(公元前32年—前7年在位)时因在三辅地区(包括关中平原)推广农业、教导种麦取得成效,而被提拔为御史。并著有《氾胜之书》18篇。下列农业成就最有可能被该书籍记载的是
A. 一牛挽犁
B. 郑国渠
C. 耧车
D. 水排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永佃制是中国自宋至近代的一种土地制度,据此,佃户可以永久租用农地,不受土地业权转手的影响。永佃制有利于佃农,对佃农是一种保障。由此看出永佃制
A.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B. 将农民永远束缚在土地上
C. 保障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D. 遏制了土地兼并的滋生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这时,南北各地湖泊大多岀现类似情况。这反映出
A. 人地矛盾得到解决
B. 灌溉事业比较发达
C. 传统发展模式需调整
D. 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二、三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推动传统经济政策发生巨变
B. 表明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 造成南北经济差距逐渐拉大
D. 利于开展国内长途贩运贸易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上海的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的人口激增相比,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1895年后,上海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 战争引起的人口大规模迁移
B. 政策调整促进了近代工业发展
C. 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 开放通商口岸繁荣了对外贸易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 表明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B. 利于改善民族工业的技术设备
C. 造成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 不利于土煤的大量出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3年,在我国除东北、台湾以外的工业最发达的十二个城市中,上海、天津、青岛、广州、福州、汕头等六个口岸城市,占了工人总数的72%和生产净值的85%;其次是南京、汉口、重庆等三个口岸城市,占了工人总数的10%和生产净值的5%。由此看出
A. 口岸城市起到了示范者的作用
B. 近代中国主权不断丧失
C. 我国近代社会结构逐渐失衡
D. 近代民族工业分布不均衡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5年中南银行催申新公司归还银行借款,申新总公司致电中南银行云:“实感农村经济窘迫,百般兜售,奈终少受主……拟将该布仍退装上海销售。”这说明
A. 洋货基本占领中国农村市场
B. 资本短缺阻碍民族企业发展
C. 农村的衰败制约工业的发展
D. 自然经济限制了市场的扩大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6年,中央“八大”指出: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
A. 说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向经济建设转移
B. 突出了我国生产力非常落后的基本国情
C. 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由此起步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
A. 与当时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
B. 结束了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
C.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为工业化开展奠定了基础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我国1960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由此看出

年份

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

21.8

26.1

52.1

1962

33.8

30.3

36.3



A. “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下降
B. “二五”计划注重农业、轻工业
C. 人民公社推动农业、轻工业发展
D. 国民经济结构得到调整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8年到1984年是新中国经济史上凯歌行进时期,这一时期确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战略、形成的初级阶段认识、转变增长方式等,……在整个改革开放时期仍然是必然须坚持和借鉴的宝贵财富。这说明
A. 此阶段探索为以后改革开放奠定基础
B. 中国的经济体制已发生根本变革
C.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D. 国内外环境有利于改革开放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国家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等国企改革思路。这表明此时
A. 改革中心是扩大企业自主权
B.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国企改革处于制度创新阶段
D. 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开始改变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中国商业广告演进史简表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

主要形式

古代

市声广告(吆喝叫卖)招幌广告、灯笼广告、印刷广告

近代

报刊广告、广播广告、街车广告等

现代

报刊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等



A. 传统广告形式已被现代广告取代
B. 科技进步推动商业广告不断发展
C. 网络广告提供的商品信息最丰富
D. 早期广告形式落后有碍商品推销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08年6月9日,“中星9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直接服务于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卫星直播领域,解决了边远地区和农村广大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这反映了
A. 高科技主要用来服务于民众生活
B. 电视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
C. 民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D. 科技发展促进公共文化建设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00—1800年英国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出现了转折。1700年后,英国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是当时的“欧洲粮仓”。英国成为“欧洲粮仓”主要得益于
A. 新型农业机械的广泛采用
B. 新经营方式的促进作用
C. “世界工厂”地位的形成
D. 《谷物法》的推动作用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每当蒸汽机发生严重故障,瓦特都要亲自去用户那里维修,这样自然会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不敢贸然购买蒸汽机,影响了蒸汽机的推广。由此看出下列有助于蒸汽机在英国推广的是
A. 改良蒸汽机的规模化生产
B. 采用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
C.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D. 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1860年,法国与英国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此后,法国与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反映了
A. 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有所缓和
B. 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确立
D. 世界各国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斯福新政期间,洛雷纳·希科克写信给哈里·霍普金斯:“我现在敢断言:99%的美国大企业正试图撕毁法规,并取得成功;而小企则连假装遵守都不干。整个该死的企业界,只是从政府推动和公众对总统信任而得到改善的企业活动中抢夺他们能够抢夺的一切,他毫无贡献。”这反映出
A. 美国政府软弱无力
B. 新政措施不得人心
C. 资产阶级反对垄断资本主义
D. 新政措施在执行中受到阻碍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缓慢,贫困问题严重,黑人运动逐步高涨,这些因素迫使美国采取新的对策。1960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肯尼迪提出了“新边疆”的口号,并于就任总统后制定实施“新边疆施政纲领”。这一政策使美国
A. 经济高度繁荣但埋藏隐患
B. 消除了巨额的财政赤字
C. 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
D. 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1974—1985年英国国家补贴煤矿、铁路和钢铁等国有企业的金额示意图。该图说明英国


A. 企业国有化程度不断提高
B. 政府逐步放宽对企业的限制
C.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效益低
D. 调整经济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这一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是
A. 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B. 市场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C. 工农联盟得到巩固
D. 认识到苏俄已建成社会主义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参加了各类国际组织。据统计,目前参加国际组织最少的国家是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但它也参加了28个国际组织。参加国际组织最多的国家是法国,先后加入了2345个国际组织。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国际组织成员的普遍性提高
B. 国际组织的权威性不断增强
C. 国际组织的准入门槛不高
D. 国际组织之间发展不平衡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6年8月,85个不结盟国家发表的《科伦坡宣言》宣称:为应世界经济危机,必须对国际贸易体系进行根本性重组,让发展中国家以更优惠条件获得技术与产品。宣言发表后,欧美银行股价大跌,欧共体开始讨论与不结盟国家开展合作的可能性。这表明
A. 自由贸易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B. 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C. 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D. 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2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可以区别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1374年以前的铜钱时期。第二时期是从1375年至1435年的纸钞时期。第三时期是1436年至16世纪20年代的银钱钞三币兼用时期。第四时期是16世纪20年代至明朝灭亡的银两制时期。……白银正是在纸币崩溃而铜钱功能不足、供应也不足的情况下,上升为主导货币的。比较而言,纸钞附加的政府信用最大,铜钱次之,称量白银则不附加政府信用。而社会的选择是,白银第一,铜钱第二,纸钞不用。
——赵轶峰《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材料二 据资料统计:在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囯,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囯,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材料三 地理大发现之后,大量的黄金、白银进入西欧,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这次物价上涨涉及了工业和农业的各种商品,上涨幅度前所未有,在时间上持续了一个世纪,所以在经济史上被称为“价格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货币制度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但是“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价格革命”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2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与船运和陆地轨道运输的结合,使社会进入汽船和铁路运输时代。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1900年达到46.6万英里。
材料二 1895~1904年间,帝国主义列强竞相争夺和共同攫取在中国铺设铁路和开采矿藏的权益,习称“利权争夺战”。据统计,到1898年11月,列强在华共夺得6420英里铁路投资权,其中英国夺得2800英里,俄国1530英里,德国720英里,比利时650英里,美国300英里(1英里=1.609公里)。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交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到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840—1910年欧美出现筑路高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列强攫取中国铁路修筑权带来的危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铁路交通事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更加僵化,潜伏着的危机逐渐显露,1949—1953年,粮食平均产量49.42亿普特,每公顷平均产量770公斤,而1910—1914年,平均产量43.8亿普特,每公顷单产700公斤。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32公斤,仍低于1913年人均540公斤的水平。
——《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材料二 (苏联)党领导的中央指令制度虽然腐化,虽然没有效率,甚至几乎全然麻木,可是它毕竟是一个以控制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如今党的威信既去,一时之间,取而代之的却并不是宪政民主的权力,反而是国中无主的茫然……经济上的解体,加速了政治上的解体;而经济解体之所以发生,却是由政治解体促成的。随着五年一度“计划”的停止,以及党中央命令的告终,苏联根本没有一个可以有效运作的“全国性”经济体系。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三 苏联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形成于斯大林时期,以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为标志,并不断得到强化和固化,一直延续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此,史学界存在“斯大林模式”和“苏联模式”两种提法,有人认为二者表述的为同一历史事物,有人认为二者存在区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粮食产量长期不能提高的原因,举出赫鲁晓夫采取的改革性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斯大林模式”和“苏联模式”提出说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