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19年初二后半期期末语文题带答案和解析(四川省南充市)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窈窕(tiǎo) 归省(xǐng) 豁然(huò) 戛然而止(gā)
B.堕落(duò) 崭新(zhǎn) 农谚(yàn) 怒不可遏(è)
C.佁然(yǐ) 布衾(qīn) 携带(xié) 风雪载途(zǎi)
D.助兴(xīng) 鲦鱼(tiáo) 霎时(sà) 慷慨激昂(kǎi)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浮躁 驰骋 帷幕 名幅其实
B.抉择 狡辨 荣膺 人情事故
C.磅礴 震撼 家眷 迫不及待
D.静穆 追溯 痴迷 轻歌漫舞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历过历史风雨的洗礼,清华四大建筑早已褪去初建之时的欧美风格,和比邻的中式古典园林天衣无缝,成为最具清华印记的符号。
B.矛盾发生时,旁人不袖手旁观,采取合理有效的沟通方式帮忙解决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
C.来到兵马俑博物馆,你会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表情惟妙惟肖,古代匠人们的工艺实在令人震撼。
D.为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李书记亲自到特困户王大爷家里走访,看到家徒四壁的景象,这位年轻的书记不禁落下了眼泪。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地球环境不恶化,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B.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习主席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化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它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
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小说集《呐喊》收录了《社戏》《阿长与<山海经>》《孔乙己》《阿Q正传》等文章。
C.“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以议论为主,相当于现在的杂文。如《爱莲说》《马说》等。
D.阿西莫夫是德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是一部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B.作者保尔·柯察金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以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逍遥游》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D.《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海洋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读者,原因就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同时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人文主义精神。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已经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古今家风的一种生动的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门风,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②⑤③① B.④①②⑤③ C.④③①②⑤ D.④①③②⑤
8.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吭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响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⑥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⑦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选文有删改)
【1】结合原文,对成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响遏行云”是赞美嘹亮的歌声。
B.“余音绕梁”是指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令人久久难忘。
C.“高山流水”是说曲艺高妙,而不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
D.“四面楚歌”是说四面汉军都唱起楚歌,形容遭到各方面而陷入困境。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B.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行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C.第②段“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这句话中的“相传”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传神。如第⑤段中对《高山流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的赞美。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眼,其余的拍子叫板。
B.“字正腔圆”是指歌唱时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
C.“回肠荡气”是形容演唱者表演声情并茂,恰当地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内蕴,产生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D.文章从成语故事入手,讲述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了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9.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溯洄从之,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
(3)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桃花源记》中,描述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诗歌鉴赏。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简要概括上阙、下阙的主要内容。
(2)自选角度给诗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一段赏析文字。
11.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综合性学习。
某校中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住宅区的命名”为题进行调查。调查中发现,过去,市民的住宅区通常被称作“职工宿舍”“家属大院”等;如今,不少住宅区有了像“西子香荷”“水韵花都”“南薰别院”“漾日湾畔”之类的名字。同时,调查中还发现以“戛纳湾”“莱茵河畔”“加州风景”“威尼斯花园”等洋名来命名的住宅区也很多,细数这类住宅区的名字,差不多能拼出欧美地图,有市民戏称“欧风美雨满华夏,错把故乡作他乡”。
(1)根据以上有关“住宅区命名”的调查情况,简要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2)请参照示例,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拟写一个住宅区名称,并对其内涵进行阐释。(注意不能拟写该题中已出现的住宅区名称)
参考示例:立于静水浅溪之旁的“在水一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倚一湾清溪,享一方净土;浪漫一生,相守一世。
1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槭树下的家
席慕容
①我先是被鸟的鸣声吵醒的。
②是个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几十只小鸟在我窗外的槭树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声之外,还有那种小绿鸟的嘤嘤声。我认得那种声音,年年都会有一两对小绿鸟来我的树上筑巢,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
③屋子里面还留有昨夜的阴暗和幽凉。窗帘很厚,光线不容易透进来,可是,我知道,窗户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阳,因为,从鸟的鸣声里,可以听得出它们的雀跃和欢喜。
④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仔细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墙上,有的是爬在树上。他们一面唱一面嬉笑,那种只有孩子们才能发出的细嫩的歌声,还有不时因为一种极单纯的快乐才能引起的咭咭格格的笑声,让睡在床上的我听了也不禁微笑起来。
⑤原来,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鸟一样,是快乐得非要唱起歌来才行的啊!
⑥在这些声音里,我也听出了我孩子的声音,对一个母亲来说,自己孩子的声音总是特别突出、特别悦耳的。一早起来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那么好笑的,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⑦然后,忽然间传来一声低沉的喝止:“小声一点,你妈妈还在睡觉。”
⑧那是一种低沉而宽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他给我的关怀。
⑨在阴暗和幽凉的室内,在我们干净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个人伸展着四肢,静静地微笑着。把脸贴近他的枕头,呼吸着我最熟悉的气息,枕头套的布料细而光滑,触到我的脸颊上有一种很舒服的凉意。这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热烈地爱着的生命和生活。我虽然知道在这世间没有持久不变的事物,虽然明白时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渐流失,可是,能够在这一刻,能够在这个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一种几乎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谢窗外那十几棵的槭树了。
⑩在房子刚盖好的时候就种下的这些槭树,长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样粗细的幼树,现在却个个都是庞然巨物了,跟着四季的变化,把我们这栋原来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带得漂亮起来。它们实在很漂亮也很尽责,春天时长出好多软软的叶子,绿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开得满树,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会发亮。夏天时给我们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说要多凉就有多凉。秋来时可以变得很黄很红,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摘下一两片。到冬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都落了,屋子里就会变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绿鸟留下的窝巢就会很醒目地在枝丫之间出现了。孩子们爬上树去拿了下来,当作宝贝一样地献给我,小小的鸟窝编织得又圆又温暖,拿在手上虽然没有一点重量,却能给人一份很扎实的快乐。
⑪对我来说,我的这一个槭树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窝巢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啊!这个槭树下的家,就该是我多年来所渴望着的那一个了吧。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春去秋来,岁月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变化,而在这些极有规律的变化之中,树越长越高,我的孩子越长越大,我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极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与感谢。
【1】联系选文内容,说说对文题的理解。
【2】对文中第②⑥段中画线句按要求进行赏析。
(1)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从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从修辞运用角度)
【3】第⑩段中,作者细致描写了一年四季的槭树,有何作用?
【4】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⑪段画线句的理解。
1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丁肇中
①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④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⑤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⑥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⑦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⑧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⑨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⑩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⑪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请联系选文内容,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
格物致知:
【2】第⑩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举自己的经验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④—⑨段是如何层层推进论述问题的?
【4】作为今天的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具有格物致知精神?
14. 详细信息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班剥②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③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余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余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⑤乎? 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袁宗道《极乐寺记游》节选)
注释:①张盖:张开的车盖。②斑剥:色彩错杂的样子。③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做围。④进贤冠:古代朝见皇帝的一种礼帽。挂进贤冠指辞官退隐。⑤情障:这里指情缘,心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 (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____________)
(3)往来翕忽 (____________) (4)余因叹 (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 不可知其源 其真无马邪
B.而 歌赋一诗而别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C.之 如鸣佩环,心乐之 其翼若垂天之云
D.了 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细若蚊足,勾画了了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横现代汉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松身鲜翠嫩黄,班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4】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15. 作文 详细信息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请以“读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④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2)根据要求作文。
俗话说“有舍才有得”,但丢掉什么总是不易,因为这需要觉醒,需要勇气,需要毅力。生活就是这样,有时真的需要我们学会舍,才能得。
请以“舍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④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