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二语文期中考试(2013年上期)在线做题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美丽中国”,绝不能雾霾重重
1978年以来,中国( )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持续30年以上时间9%的年均GDP增长率也超过了当年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增长时间。显然,持续超高速的经济增长,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为实现“以人为本”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但是,超高的经济增长同时带来了自然资源的极大消耗。早在200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编写的《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就尖锐指出,环境问题使中国损失GDP的3.5%-8%。但这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资源消耗、尤其是对环境因素影响巨大的能源消耗一直处于“亢奋”阶段。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成为世界第一。研究表明,中国单位产值的矿产资源消耗与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单位产值的废物排放量,是世界平均值的数倍。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自然界已经不断发出警报:荒漠化扩展、耕地流失、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加剧等等。这些都说明中国生态环境维持经济增长正在、或者已经达到负荷极限。
从雾霾的成因看,除了天气本身的因素外,主要就是与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有关。而各种排放污染物与GDP密切相关。GDP首先造成制造业的一次和二次污染,特别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排放的污染物成倍增加就难以避免。各种排放污染物也与GDP和收入增长有关。当收入随着GDP大幅度上升的时候(当然是好事),生活消耗也大幅度递增,甚至超过了收入增长。例如,在中国,2012年与2002年相比,GDP增长了1.5倍,而汽车生产和销售同期几乎增长了5倍。当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污染物,在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的时候,雾霾就难以避免。此外,空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功率越来越大,使用越来越频繁,热度与冷度越来越离谱。这些与GDP密切相关的能量消耗和同步的污染排放,必然要受到自然界的警告甚至惩罚。
人与自然的矛盾始终贯穿于人类发展史。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人类对自然界“改变”越来越多——人类甚至试图控制自然来为自己服务,但实际上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正以新的形式出现(例如不断出现的各种新的“短缺”和“疾病”),自然界对人类欲望的限制客观存在无法改变。自然界熵增现象明白无误地传达了一个信息:人类必须尊重自然,才能维持人类社会长久发展。
近年来中国在力图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结构,保持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说,我们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和行动方式上真正行动起来,否则将可能危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要改变社会发展的观念、要真正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特别是要认识到科技进步并不能改变人类属于自然之根本。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解放了人类的体力甚至脑力,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但是,科技进步现在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改变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根本。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发展方式上,特别值得总结经验教训,真正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还有两点也很重要。一是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重新认识。中国是否应该、是否有能力、有必要去做这个价值链低端的“世界工厂”,值得中国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研究、认证;另一点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问题。现在许多产业在“调结构”的大旗下,正不断向西部转移。而这些产业为东部地区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东部地区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而如果不在节能减排上下功夫,西部地区未来就有重蹈覆辙的可能。一旦广大的西部地区也像现在的中、东部一样雾霾连连,将十分可怕。
“美丽中国”,绝不能雾霾重重。
【1】根据文意,可依次填入第一段括号里的一项是( )
A.因为 所以 B.不仅 而且
C.尽管 但是 D.只有 才能
【2】第二段中“亢奋”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前三段均提及了中国的GDP,各自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超过了当年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B.自然界发出的警报说明中国生态环境维持经济增长已经达到负荷极限。
C.从雾霾的成因看,除了天气本身的因素外,主要就是与GDP密切相关。
D.科技进步在将来可能改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现在却是不可能的。
【5】结合文意,概述中国要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从哪几方面做起?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凤凰一去不复返
赵川
好些年前,我跟亲戚开了一辆大车,穿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沙漠地带,进入亚里桑那州,再绕道内华达州,看过各种奇怪的人类不宜生存的地貌──那样子,我们以为快要到达火星了。然而,穿过一大片亲戚称之为鸟不生蛋的荒凉地方,最后我们突然就抵达了车水马龙、灯火通明的拉斯维加斯。拉斯维加斯对于去过的人已不必细述。对于没去过的,你就想象吧。它像一个普及版的欲望幻象,在购物商厦到处开花的今天,其实已不那么令人惊诧。那里有包裹了大量赌博设施而搭起的威尼斯水城、埃及金字塔墓道,那里要热带有热带,要未来世界有未来世界。但是,种种舞台布景似的主题景观,堆砌起来,不是为了传递文明,也不是出于景仰之心。山寨版的奇观和异域情调是欲望的景观,让人们陡增自信,打开了胃口和征服欲。同时,它们也是项混淆视听的基础工作,将声名狼藉的赌,藏匿在游乐的花花表皮之下。盖在原本印第安人土地上的拉斯维加斯,骨子里的真正文明是赌业,其他大都只是晃动起来的贩售幌子,而且绝对是美式快餐口味。
去年金秋十月我在湘西,因为靠得近,与几个朋友去了趟凤凰古城。车从怀化一路开去,在青绿的山色树影间,山水重叠,层层叠叠,蜿蜒而进。那样的路途算不上辛苦,但也有些远离尘烟的感觉。在那个下午的汽车颠簸中,有关“边城”的种种描述,总像是要在下一个山路拐角后面,陡然落为现实。
然而早已成了“景点”的凤凰出现时,却让人像从内华达沙漠一下子冲进了拉斯维加斯。那晚下着雨,一排排灯红酒绿的食肆商铺,忙碌吃喝的游客,做各种兜售的商贩,着急却又堵在那里的汽车,沈从文家乡的旧事,在那种现场里当然无从着落。后来,落脚的一家腾姓苗家的姑娘跟我讲,当地人多数以出租房子为业,闲着几乎都在搓麻将。如果这时上天有一只手,同时揭开当地人家的屋顶,可以看到家家几乎都在玩着“围城”的游戏。我倒并不是因为凤凰的人都在搓麻将,才将它与拉斯维加斯并提,而是看到这小城,终于人声鼎沸地突兀在万山丛里,煞是奇观。它极尽所能,描红画绿,形态夸张,硬生生山寨了自己,为的是能够便利当场消费。
晚一些,酒吧街上夜店的巨大霓虹灯幌子洋气十足,成排耸起在山前,倒映在沱江里,看起来美轮美奂。想起伊拉克朋友讲,巴格达城边上的底格里斯河,平日里也就是一般的秀美,那阵子美军夜夜来轰炸,爆炸时腾空而起的焰火,倒映在河里,她说那景象也有人欣赏的,那些夜景图片网上便能找到。凤凰城酒吧街每晚发出震耳欲聋的强劲节奏,声声如雷,想必也震动着对岸不远处坡上沈从文的墓石和尘土。
其实,隔了几月,我几乎忘了那个因“市场”了、空间拥挤、甚是无趣的凤凰“古城”。但春节从一位朋友那儿,随手翻到本讲中国重要旅游景观的书,翻到介绍凤凰,那里仍刊印着沈从文的旧话:“若从一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当可有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一个名为‘镇竿’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在那城市里,安顿下三五千人口……”看看书里,再没有那地方的其他“真相”,我心里有点儿无名恼火。
那天离开凤凰,在道口塞了个把小时的车,看到沿了山叠了江,成片新的“古城”楼盘正整齐地向城外挺进。招商或正开始,商机已经到来。拉斯维加斯也是文化搭台,商业唱戏。回到我生活的城市,哪儿不都不容争辩地在日新月异?也是在春节里,读到拉贾·舍哈德在《漫步巴勒斯坦》中讲,以色列在西岸山上的开发,“永远摧毁了贫瘠土地和丰饶居民区之间的戏剧性对比,正是这种对比规定了圣城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作为人类文明面对荒野的最后边区,耶路撒冷的独特性就来源于此”。是呀,沈从文先生,如今让我们怎么还能理解那些经济之外的事情?
【1】简要分析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2】作者在第三段写到:“凤凰出现时,却让人像从内华达沙漠一下子冲进了拉斯维加斯。”说说作者出现这种感受的原因。
【3】下列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
A.第三段刚进凤凰时作者罗列了雨中古城的一系列景物,貌似客观却饱含不解和失望。
B.第三段说“沈从文家乡的旧事,在那种现场里当然无从着落,”是因为作者觉得今天距离沈从文的“边城”已经太久远,再也没有过去贫穷落后的事了。
C.第四段作者写凤凰城酒吧发出的巨大声音“想必也震动着对岸不远处坡上沈从文的墓石和尘土,”是为了突出酒吧的声音过于嘈杂。
D.第六段中作者写了凤凰城外正在建设的大片楼宇,字里行间满是嘲讽又满含悲哀。
E.文章写的是凤凰却多次提到拉斯维加斯,意在通过比较写出对凤凰被“市场化”的悲哀和无奈。
【4】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标题“凤凰一去不复返”的妙处。
3.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
4.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①银胡碌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③,换得东家种树书。
①娖 [chuò]:戒备 ② 银胡碌:箭筒,一种戒备的器具。③平戎策:指向朝廷提出的一些抗战建议。
【1】从字数看,这首词属词中的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上片追摹青年时代一段快意的战争经历,激昂发越,声情并茂。
B.诗中“燕兵”代指“金兵”,尽管敌人防备,诗人率军仍能射良箭突袭成功。
C.下片一“追”一“叹”,含不尽的岁月感怀,由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
D.整首词直抒胸臆,体现了辛弃疾词风豪放的特点。
【3】下片着一“叹”字引领,请结合词句简析 “叹”的内涵。
5.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卜式传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 “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人皆从式 (2)会浑邪等将
(3)召拜中郎 (3)上过其羊所,善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臣生与人无争 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
B.以田畜为事 欲为官乎
C.布衣草履而牧羊 望洋向若而叹曰
D.上以式朴忠 以给徙民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苟,子何欲?
(2)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4】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
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游凌云图记
(清·刘大櫆)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非山水之能娱人,而知者仁者之心常有以寓乎此也。
南方故山水之奥区,而巴蜀峨眉尤为怪伟奇绝,昔苏子瞻浮云轩冕,而愿得出守汉嘉,以为凌云之游。古之杰魁之士,其纵恣徜徉而不可羁縻以事者,类如此欤!
吾友卢君抱孙以进士令蜀之洪雅,地小而僻,政简而明,民安其俗,从容就理。于是携童幼,挈壶觞,逶迤而来,攀援以登,坐于崇岗积石之间,超然远瞩,邈然澄思,飘飘乎遗世之怀,浩浩乎如在三古之上。于时极乐。既归里闲居,延请工画事者,画《卢公载酒游凌云》也。古今人不相及矣;昔之人所尝有事者,今人未必能追步之也。乃子瞻之有志焉而未毕者,至卢君而遂能见之行事,则夫卢君之施泽于民,其亦有类于古人之为之邪?于是为之记。
(注释)①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借指官位爵禄。②汉嘉:蜀地名:凌云山,蜀中名山之一。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出自___________(人名)的言论。
【2】文中与“卢君之施泽于民”相照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至卢君而遂能见之行事”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卢君而终于能将凌云之游化为实际行动
B.到卢君而终于能实现凌云之游
C.到卢君而终于能完成子瞻的志愿
D.到卢君而终于能将子瞻的愿望付诸实施
【4】简述作者的写作意图。
7. 作文 详细信息
根据要求写作。
一古籍载:一家有五个儿子,一个老实,一个调皮,另外三个一瞎,一驼,一跛。就是这样的一个庸人、废人充斥的家庭,人人都有事可做,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和和睦睦。原来家长是这样安排的:让老实的务农,调皮的经商,失明的按摩,背驼的搓绳,脚跛的纺线。
这段话给了你什么启示?请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立意,自定标题,完成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