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前半期期中考试历史免费试题带答案和解析(2018-2019年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先秦时期祭祀活动按照一定亲疏贵贱规则,通常情况下宗族地位高的政治权力也高。但后来《礼记》记载中出现了宗子只是士而平民却成了政治地位较高的大夫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祭祀顺序不好安排。这种局面
A. 说明祭祀活动是封建迷信
B. 巩固了分封制度
C. 表明宗法制度已被破坏
D. 导致平民将相大量出现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 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
C. 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 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武帝时,“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分封制的巩固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宗法制的消亡
D.君主专制的消弱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景帝中期,“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这表明
A. 汉代已解决王国问题
B. 汉代改王国为郡县
C. 此时王国出现郡县化倾向
D. “推恩令”的实行取得一定效果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两汉到明清,“封建”藩王的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始终镶嵌在单一制的大一统帝国内,时断时续地与中央集权制并存着。下列对这一阶段藩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封建”藩王更多的时候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
B. 藩王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分封诸王
C. 从总体看藩王越来越难以撼动中央君主的权威
D. 从总体看藩王越来越失去对地方政治、经济的控制权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 唐朝的门下省 B. 宋朝的枢密院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朝“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说明宋朝
A. 中央集权加强
B. 中央集权削弱
C. 政治局面不稳
D. 郡县制度取消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选官须注重才学
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 选官应注重品行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被称为“君父”,各地官吏被称为各地的“父母官”。这说明了我国封建社会
A. 家国同构的建国理念和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B. 封建君主专制深入人心,得到普遍拥护
C. 封建剥削沉重,民众处境艰难,民不聊生
D. 君民关系和谐融洽,统治稳固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A. 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 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 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 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个王朝几百年中绝大部分君主“非暴即暗,非暗即僻,非僻即懦”。一方面需要最杰出和最有能力的君主,另一方面“产生”的却是大量的平庸无能之辈。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君权至高无上
B. 君权不可转移,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C. 君主立贤不以长
D. 君主立嫡不以长,立长不以贤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598年)又下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总管、刺史,并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下列关于开皇年间选官、用官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下诏举“贤良”等说明隋朝将官吏选拔权收归中央
②重视官员的品德和修养等
③首创了武举和殿试等选拔方法
④能促进尚学学风的兴起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历史大脉络》载:14世纪以后,中欧和西欧……建立了民族国家的列国体制。中国却丧失了走向改弦更张的方向……中国始终是一个整体。中国在政治上不能“改弦更张”的主要表现为
A. 多民族国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强化和发展
B.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 统治者实施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D. 中央各机构分权制衡,体系稳固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秦朝到清朝两千多年的吏治发展中,地方官员的选任制度不断演变,但有一点始终未变,那就是地方主官一律由中央任免。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 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
B.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 体现君权至上和皇恩浩荡
D. 确保选官、用官制度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朝行省是“中古殖民地制度之遗物”,“省区即军区”,“皆为军事控制区域,各拥相当军需资源;藉以供养驻军,镇压地方……”由此可知,元朝设行省的根本目的是
A. 开拓疆域,藩卫中央
B. 以武力维持专制统治与剥削
C. 维持治安,发展经济
D. 确保满洲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可能是哪个时期的制度
A. 秦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儒家士大夫为主体的中国文官系统,至少在理论上,认为政府不仅可以征集资源,保持国力,更必须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这表明,中国的官僚系统
A. 旨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B. 以维护民众利益为唯一使命
C. 有助于形成清廉政风
D. 对君主的苛政、暴政有一定制约作用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就会想起那些缔造这个帝国的人们。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就像为她的节日所能奉献的最美好的礼物。”这体现出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
A. 法律至上 B. 权力制约 C. 平民政体 D. 公民意识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
A. 政治体制的产物
B.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 频繁改革的结果
D.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社会中没有知识、没有教养、没有政治智慧的下层群众掌握政治权力,政治生活的狂热使得他们很容易丧失理性,进而做出草率的、不合理的政治决策。”这主要反映了( )
A.抽签选举的局限
B.多数人暴政的实质
C.轮番而治的危害
D.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
A. 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 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 古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 古罗马严格限制商品交换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大抵欧洲各国的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先首推周秦。”这是因为罗马法( )
A.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B. 维护和巩固了欧洲各国的统治
C.其法律观念具有普遍性 D. 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下列关于雅典民主制的叙述,不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 小国寡民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 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C. 直接民主使素养不高的人参与政治
D. 民主范围的有限性激化了社会矛盾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有人认为,罗马法“实质上属于市民阶级,而且,他们本身所学的、所教的和所应用的法律,按其性质来说,实质上也是反封建的”。其意在表明罗马法
A. 创立者是早期资产阶级
B. 主要针对封建势力
C. 与欧洲中世纪格格不入
D. 后来成为反封建的武器
25.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任何背景的才德之士都可通过考试出任官职;当然,富裕家庭和权势人物的子弟更有时间接受教育。在宋朝,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任何近代前或甚至很多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 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于是,执政官按照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在审理一切涉及外邦人讼争案件中,有意识地推动罗马法进一步发展……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四 梭伦……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克利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抽签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雅典民主政治初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图一所示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图二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朝代开创的?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看,图一到图二的演变呈现什么趋势?
(2)材料二中“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的现象与当时哪一制度密切相关?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4)公民大会的存在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五百人议事会遵循的政治运作方式哪些为近代西方所借鉴?
(5)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