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至2019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题免费试卷(湖北随州市第一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诗经》中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农业技术取得突破 B. 农业生产受到关注
C. 小农经济较为发达 D. 现实主义成为主流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汉代结束后,经过数百年的时间,中国南北的物产和人力资源的配置由东西整合转向南北整合。以下为其提供便利的工程是
A. 都江堰
B. 灵渠
C. 驰道
D. 大运河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政府在物品采购上建立了“书市买牌”制度,即官府将要采购的物品和价格书写在牌上,公之于市,有愿意交易的商人就和官府到市场买处按牌交易。这说明宋代
A. 注重市场秩序的规范
B. 抑商政策已完全崩溃
C. 官营手工业严重衰落
D. 民间手工业成为主导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A. 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B. 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C. 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D. 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朝政府曾将业主土地登记造册,并对地块统一编号,标明行政区名称及业主姓名、土地坐落、面积、四至等,同时记载有土地买卖与分割事项。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农民随意迁徙 B. 保证国家财政收人
C. 完善地方行政区划 D. 削弱地主经济势力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不同文献对明清时期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有关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当时


A. 耕与织走向了分离
B. 纺纱生产呈现专业化
C. 商人进入生产领域
D. 棉纺业出现区域分工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周秦至唐代,县以上才可设市,商业中心一般都在城中特定位置,都城商业最繁荣。宋以后,县以下的城郭和乡村允许设市,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迅速。这一变化说明
A. 商业中心依赖政治中心
B. 商业布局呈现扩展之势
C. 商业发展受制封建政权
D. 自然经济出现解体趋势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1500年世界各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 新航路开辟后亚洲经济受冲击较小

B.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中国在当时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 欧洲殖民者的势力已渗入亚洲地区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世纪早期,中国茶被荷兰人引入欧洲,成为富人的奢侈消费品。18世纪初,茶叶被欧洲各阶层民众所喜爱,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家常饮料。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资产阶级革命后社会稳定
B. 工业革命缩小了贫富差距
C. 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大幅度增长
D. 民主平等观念的广泛传播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在18世纪80年代生产力的确有了一个惊人的进步,正如现在的经济学家所称的,生产力有了一个进入自驱动发展阶段的起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殖民扩张
D. 资本的原始积累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41年,德国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了一个“抽梯子”的观点。他说:“任何国家,如果依靠保护关税与海运限制政策,在工业与海运事业上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发展,因此在自由竞争下已经再没有别的国家同它相抗,当这个时候,代它设想,最聪明的办法莫过于把它爬上高枝时所用的梯子扔掉。”李斯特旨在
A. 批评英国的《航海条例》,实行关税保护和海运限制
B. 呼吁德国要尽快实现统一,发展本国工业和海运事业
C. 揭露英国的贸易自由政策,侵犯后发工业国家的利益
D. 讽刺德国不择手段的方式,和英国争夺殖民霸主地位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 女性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
B. 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C. 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发展
D.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表中国近代岁入统计比较(政府各项财政收入所占百分比)。晚清财政收入更多依赖关税,这表明


A. 中国小农经济濒临解体
B. 中国出口商品种类扩大
C. 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
D. 清朝借外债以缓解危机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时提出“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鸦片战争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初,中国商办银行相继出现,全国有15个省成立了商办铁路公司,纺织、采矿、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发展迅速。从社会发展进程看,它们对中国影响最深刻的是
A. 民族经济发展进入繁荣阶段
B.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型
D. 改变了中国经济附庸的地位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末,进口洋货缴纳7.5%的正税和子口税后就可以畅行无阻;福建省各地的茶叶,经由福州出口,所纳的各项厘金和出口税高达35%。据此可知
A. 晚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B.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C. 民族工商业发展面临困境
D. 通商口岸的开放促使中外贸易扩大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丁文江在《五十年来之中国矿业》中指出:民国3至7年,南方金属矿与北方煤矿在产额产值上均有了飞速发展。“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作者认为南方金属矿业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
A. 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
B. 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劣
C. 工人的整体素质较低
D. 技术与组织管理落后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0年夏,后方形成了8个主要分布于湖南、四川、云南、广西、重庆等地的新工业区,包含了汽车修配、化学、冶炼、电力、纺织、机械等行业。“新工业区”出现对中国社会的长远影响是
A. 打击了日本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 奠定了持久抗战的物质基础
C. 为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做物质准备
D. 调整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布局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漫画《光有钱买不了东西》,导致漫画所示状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我国

A. 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
B. 工业经济发展缓慢
C. 遭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D. 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曾提出“诱致性制度变迁”经济规律,指的是现行制度的变更与替代,或者新制度的创设,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该理论可以用来解释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
C. 经济特区的创立 D. 联产承包的出现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6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一片。而1995年同城的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这一变迁反映了
A. 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B. 对外开放推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C.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1978-2008年中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图。该图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

A. 农业生产总量呈下降趋势
B. 工业发展徘徊不前
C. 服务业兴起并一直呈上升趋势
D. 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3.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山西商人不仅发扬了中国传统的金融机构,而且新开设不少新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在明末清初,山西商人开设的信用机构层出不穷,极大地促进了当地金融业的发展。他们创立了从事消费信用的机构一当铺;创立了对贫民放印子钱的印局;创造了专门从事钱银兑换业务的钱庄;创造了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票号。随着金融交易的发展,这些从事单一业务的金融机构,相互学习,走上了存款、放款、兑换、汇款等业务的综合经营之道。随着外国银行的入侵,山西票号失去了固有市场,票号自身也没有按着现代银行的办法改造成股份制银行。在经营管理中怠于开拓创新……日益落后于西式金融机构,最终全军覆没。
——摘自孔样毅、祁敬宇著《世界金融史论纲》
材料二
法兰西民族在历史上就有从事金融活动的传统,国内金融势力强大。到19世纪束20世纪初,法国各主要经济部门已形成若干金融资本集团,由他们控制着各部门经济的发展,法国金融资产阶级不但在国内把大量资金投入金融领域,而且在对外扩张时也大多以贷款方式向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而不像其他资本主叉目家那样.在国内向工业投资,在国外则以开矿建厂的方式进行资本输出。
——摘编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
材料三
一部世界金融史,还是一面大国兴襄更替,民族复兴崛起的镜子。在这面镜子中,可以看到金融对一国经济政治的影响,一国全球地位的变迁兴囊深深地被打上了金融的烙印。
——摘自孔祥毅、祁敬字著《世界金融史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山西金融业发展的特点及其近代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金融业的发展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运用所学的其他相关史实,阐述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
24.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廓沟池以为固。
——《礼记•礼运》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墨子•七患》
春秋战国以来,城市中心大多是官府衙门、宗庙祠堂。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统制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城市有特定的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等。
——摘编自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城市特许状:
1.市民在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享有安全和平。
2.每一个市民必须有一块宽50英尺长100英尺的土地,土地可自由出卖。
3.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如封建人头税。
4.商人行会在自治城市中拥有商业垄断权。
5.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的市长,遇有讼案即审理;此外无论何人均不得对市民行使司法权力。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城市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确立的权利,并说明城市自治的意义。
2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购物方式的变迁


请从上表中提取至少两条以上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购物方式变迁趋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说明逻辑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