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年高一上半年期中考试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列一组图片是半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通过这组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①原始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②能够制作磨制石器
③生活用具主要是青铜器 ④出现了早期的纺织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凶。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具有民主色彩 B.以血缘为纽带
C.权力高度集中 D.神权王权结合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下能够显示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有
①实现了国家统一
②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③传子制度开始出现
④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下列哪一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A.统一度量衡 B.休养生息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黑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三国鼎立”“南北朝并存”“人口南迁”“孝文帝改革”等资料,这些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①采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语 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 B.加强北部边防
C.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D.巩固隋朝的统治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
A. 唐末农民战争
B. 朋党之争
C. 宦官专权
D. 藩镇割据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加强皇权
C.唐代尚书省的权力最大 D.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780年唐朝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它的实施(1)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但丁额不废(2)不论土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3)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垦田数为准,分别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4)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
A.使税制更加紊乱
B.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C.增加了财政收入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反映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史实是
A.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家提倡复兴儒学
B.封建帝王重视儒家,开始建立太学,传授儒家思想
C.儒学失去了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D.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新的体系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隋唐时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是
①雕版印刷术和火药 ②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和编修《唐本草》
③活字印刷术和城市建筑技术 ④指南针和造纸术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针对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现象严重的局面,宋太祖所采取的解决措施有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③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加强中央集权
④派文官担任各地州县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下的爪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这种制度
A.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B.是辽政权的基层行政、军事组织
C.有利于北方民族的交融 D.使西夏力量迅速壮大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代实行
A. 郡县制
B. 三省六部制
C. 行省制
D. 分封制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元时期,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其根本原因是
A.政权并立,各民族文化交融 B.统治者纵情享乐的影响
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D.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广泛流行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南朝 B.南宋 C.唐朝 D.元朝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A.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 B. “仁”的学说
C. 心即理性 D. “心性论”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在宋朝称为普遍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政府控制较为松弛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 秦朝御史大夫 B. 汉朝丞相
C. 唐朝六部尚书 D. 明朝内阁大学士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废除宰相 B.设置南书房 C.设立内阁 D.创立军机处
24. 详细信息
乾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请制订《防范夷商规条》,规定:永远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对外商的寓所进行严格搜查;禁止中国商人借领外商资本及外商雇请汉人役使;外国商船停泊处派军队弹压稽查等。这一政策的影响是
A. 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B. 保护了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 避免了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末思想家唐甄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其核心思想是
A. 维护封建礼教
B. 抨击君主专制
C. 提倡经世致用
D. 主张民主共和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所示的皇家园林被侵略者野蛮焚毁。这一严重事件发生在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
29. 详细信息
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落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落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当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据材料一比较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以及它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应采取的策略是什么?
30.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时期

代表人物

命运

秦国

吕不韦

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

东汉末年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时期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代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丞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代雍正年间及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定、传达皇帝旨意,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材料三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材料四(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摘自《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五《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六(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3)材料四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五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
(4)材料六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