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2018年高二语文下期月考测验免费检测试卷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940年青霉素开始用于临床,几十年来,它挽救了数以千万计的生命,使人类平均寿命从40岁提高到了65岁。青霉素的“功绩”可谓抗生素为人类社会所做贡献的缩影。
抗生素是指治疗细菌、真菌或立克次氏体感染的药物。这类药物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抑制感染,如:抑制细胞壁合成;激活一系列溶解细胞壁的酶,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干扰蛋白质合成或者核酸合成等。
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而大多数高效抗生素又战胜不了。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如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就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50多万人死亡。
各国学者研究发现,耐药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并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人们面对细菌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的多个中心调查显示,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约30%,而我国却占80%~9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就连门诊感冒患者都有75%使用抗生素,大大超过了已经很不正常的国际平均水平。这造成了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20多年,可其耐药率已经达60%~70%。上海人群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0%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
造成我国抗生素滥用的原因有很多,有几点可能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一是医疗卫生系统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缺乏行政与法律的规定,医务人员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存在不规范的操作;二是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在环境中大量的抗生素释放和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这不光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呼吁全球各国采取紧急措施杜绝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多的是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我国已再次将抗生素明确规定为处方用药,同时,正在起草《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南》,并下发了《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的通知》,以此来规范对抗生素的使用。
(选自《大众科技报》)
【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抗生素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抗生素是指治疗细菌、真菌或立克次氏体感染的药物,能用来杀死感冒病毒,但是不能滥用。
B. 抗生素通过激活一系列溶解细胞壁的酶,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进而干扰蛋白质或核酸合成来抑制感染。
C. 抗生素在抑制细菌感染的同时,也促进了细菌的进化,使所有细菌的破坏性更强。
D. 在后抗生素时代,由于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人们难以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性感染。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在我国,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占80 % —90%,而国际上的正常水平约为30%。
B. 耐药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当行为造成的,人类不得不继续与这些细菌做斗争。
C. 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极为突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
D. 耐药细菌毒力极强,人体受到它的感染后,无药可治,连医生也束手无策。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彻底解决耐药细菌对人类的危害,人类将集中主要精力,研究新型的更高效的抗生素。
B. 抗生素多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出来的.所以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感染。
C. 在畜牧业中,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就不会出现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
D. 如果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在我国越来越严重,那么我国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不是不可能的。
2.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 卢潜,范阳涿人也。容貌瑰伟,善言谈,少有成人志尚。世宗引为大将军西阁祭酒,转中外府中兵参军,机事强济,为世宗所知,言其终可大用。王思政见获于颍川,世宗重其才识。潜曾从容白世宗云:"思政不能死节,何足可重!"世宗谓左右曰:"我有卢潜,便是更得一王思政。"天保初,除中书舍人,以奏事忤旨免。寻除左民郎中,坐讥议魏书,与王松年、李庶等俱被禁止。会清河王岳将救江陵,特赦潜以为岳行台郎。还,迁中书侍郎,寻迁黄门侍郎。黄门郑子默奏言,潜从清河王南讨,清河王令潜说梁将侯瑱,大纳赂遗,还不奏闻。显祖杖潜一百,仍截其须,左迁魏尹丞。
②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潜辑谐内外,甚得边俗之和。陈秦、谯二州刺史王奉国、合州刺史周令珍前后入寇,潜辄破平之,以功加散骑常侍。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依所请。由是与琳有隙,更相表列。世祖追琳入京,除潜扬州刺史,领行台尚书。
③潜在淮南十三年,任总军民,大树风绩,甚为陈人所惮。陈主与其边将书云:"卢潜犹在寿阳,闻其何当还北,此虏不死,方为国患,卿宜深备之。"显祖初平淮南,给十年优复。年满之后,逮天统、武平中,征税烦杂。又高元海执政,断渔猎,人家无以自资。由是百姓骚扰,切齿嗟怨。潜随事抚慰,兼行权略,故得宁靖。
④武平三年,征为五兵尚书。扬州吏民以潜戒断酒肉,笃信释氏,大设僧会,以香华缘道,流涕送之。潜叹曰:"正恐不久复来耳。"至邺未几,陈将吴明彻渡江侵掠,复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尚书。五年,与王琳等同陷。寻死建业,年五十七,其家购尸归葬。
(节选自《北齐书•第四十二卷•列传第三十四》,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坐讥议魏书 坐:因……犯罪 B. 王琳锐意图南 图:谋划
C. 逮天统、武平中 逮:捉拿 D. 领行台尚书 领:兼任
【2】对文章②处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
B. 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
C. 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
D. 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卢潜精明能干。他被世宗信任,被认为能够担当重任,成就一番事业。他在淮南任职十三年,总揽军政大权,政绩卓著。
B. 卢潜仕途坎坷。他曾因为奏事触犯皇上被免官,还曾被郑子墨告发而遭受杖刑、降职等处分。
C. 卢潜长于治边。在扬州任上,曾多次打退陈国的进攻。陈国人对他非常忌惮,陈国的君主在信中明确表明他是陈国的大患。
D. 卢潜深受百姓爱戴。淮南刚平定时,卢潜免除十年的租税和徭役,十年后针对苛捐杂税及高元海的苛政,安抚百姓,地方宁靖。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潜曾从容白世宗云:“思政不能死节,何足可重!”
(2) 潜辄破平之,以功加散骑常侍。
(3) 卢潜犹在寿阳,闻其何当还北,此虏不死, 方为国患,卿宜深备之。
3.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归去来兮辞》中写日光暗淡,日将西沉,诗人流连孤松,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
②《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③《陈情表》中用比喻手法写祖母刘氏年老病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④《归去来兮辞》作者将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居室狭小)对比的句子是 :________。
5.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18分)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踩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
E.一盆凤尾菊,一只雕花烟斗,几次普通的交往,表现出人性的大美,也显示了人性的缺陷,小说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引发人们深思。
A. 处在人生低谷中的画家唐先生,在花房邂逅花农老范,老范对他态度和善,对他的画由衷赞美,这使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B. 看到烟斗柜时赞叹“美,美,美呀”,接受雕工简单的烟斗时“谢谢您……真谢谢您”等语言描写,刻画出老范纯朴、木讷、无知、傻气的形象。
C. 老范的儿子在父亲去世之后,依照叮咛,把一盆特大的凤尾菊送给唐先生,既写出了他的忠厚、孝顺,也表现了他们父子的信守承诺。
D. 唐先生的画被打成黑画,他再次落魄,无人理睬,这种境遇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
【2】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请梳理小说情节,简析情节安排的妙处。(4分)
【4】关于小说的线索,有人认为是“雕花烟斗”,有人认为是“凤尾菊”。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蓬蒿 盘桓 晦溯 遥襟甫畅 B. 缠裹 玷辱 熟稔 粹而不杂
C. 国阼 杜撰 稽查 哀声叹气 D. 仓廒 辖制 矜持 望风披糜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仆以口语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③而刘夙婴疾病 ④之二虫又何知 ⑤复驾言兮焉求 ⑥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⑦乐夫天命复奚疑 ⑧《齐谐》者,志怪者也 ⑨李斯,相也
A. ①⑥⑨/②/③⑤⑧/④⑦ B. ①⑧⑨/②③/④⑤⑦/⑥
C. ①⑥⑨/②/③④⑧/⑤⑦ D. ①⑥/②③/④⑤⑦/⑧⑨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近年来的溢美之词,似乎变本加厉起来,动辄便称作什么“家”,这还不够,前边或者后边还要加上“学者”“教授”的称谓。
B. 作为大运会指定的唯一通信营运商,移动公司终于如愿以偿,独吞“大运会”短信之利,而无缘介入的联通只能望洋兴叹了。
C. 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D. 如果说,卡扎菲政权已经日薄西山,“倒卡”无论如何都只是利比亚人的短痛,那么这种因内战而强化的地域、部族裂痕,就将注定是利比亚人的长痛。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孔子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B. 与较高的预期相比,利马气候大会最后的成果缺乏雄心和力度,可能无法实现在本世纪末将全球升温控制在 2℃内的目标的希望渺茫。
C. 我国刚刚兴起的手机抢红包之事,不仅改变了社会经济,还改变了传统观念乃至生活方式,比如拉家常的时间被抢红包挤去了。
D. 征收房产税的目的是运用税收杠杆,政府要加强对房产的管理,提高房产使用效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合理调节房产所有人和经营人的收入。
10.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下面的文字是从哪五方面说明“4G”优越性的?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6个字,5分)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竟然与固定宽带网络价格相当,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4G可以在没有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 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1.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传统而含蓄。
2000年前后的标语多是“努力拼搏”、“高考必胜”、“永不言败”等。
如今的高考标语又有了新的内容。“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2)请自选角度,谈谈对上述现象的看法。(参考角度:如语言风格、表达方式;如折射的社会现实、原因等)要求:简明连贯,言之成理,不少于40字)
12.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元史 许衡传》载,许衡外出,天热口渴。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唯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呢?”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说:“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作文,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