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2019年上期课时练习免费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
A. 季节分配均匀 B. 北多南少 C. 夏秋多,冬春少 D. 高原多平原少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东北和华北 B. 东北和西北 C. 华北和西北 D. 西南和西北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可采取的主要途径是( )
A、跨流域调水 B、兴修水库 C、节约用水 D、防治水污染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于2013年5月30日试通水,这将会大大缓解以下哪个地区用水紧张的状况( )
A. 东北 B. 西北 C. 华北 D. 东南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的分析判断,你的选择是(  )
①总体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态
②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③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南方地区径流量约占全国径流总量的80%
④长江流域以北的北方地区约占全国50%的径流量
A. 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 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C. ①②错误,③④正确 D. ②③④正确,①错误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针对资料反映出的问题而实施的重大工程是( )
A. 长江三峡工程 B. 淮河治理工程 C. 南水北调工程 D. 塔里木河治理工程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②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③直接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⑤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⑥推广节水器具
A. 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中,同学们当前能积极直接参与的是( )
A. 兴修水库 B. 跨流域调水 C. 海水淡化 D. 节约用水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小题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输水道是( )
A. 淮河
B. 黄河
C. 京杭运河
D. 长江
【2】(小题2)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西北、华北
B. 把黄河流域的水调到西北、华北
C. 把珠江流域的水调到西北、华北
D. 把西北、华北的水调到长江流域
10. 解答题 详细信息
读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名称:A_____ , B_______,C_______。
(2)C工程沟通的水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海河。
(3)C工程建成后的主要效益是:a解决______地区缺水问题;b恢复______运河北段的水运能力。
11. 填空题 详细信息
(题文)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________。
12. 解答题 详细信息
(题文)读下图漫画,回答:

(1)漫画甲“求援”,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是:工农业生产中,______现象严重。
(2)漫画乙“赏春”,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是:由于人们______,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3)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是: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防治______。
(4)漫画乙所反映的问题会导致哪些问题?_______ ______。(至少两条)
13. 解答题 详细信息
如图为我国年降水量及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__向西北内陆递减。
(2)根据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推测,我国西北内陆土地利用类型以_________为主。
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建设用地
(3)我国水资源南方_______, 北方少,西北最少;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____
(4)根据图推断,南方河流流量比北方_____(大/小),四大地理区域中发展农业最缺水的区域是____。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4. 解答题 详细信息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中线主体工程,将于2014年底基本完工,汛后通水。
材料二“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构想在全国引起热议。
(1)南水北调工程是把______水系的水资源调到严重缺水的西北地区和______地区。
(2)小明、小强两同学考虑后,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调入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课题,开展探究活动,并形成两种不同的看法。
小明认为:利大于弊。
小强认为:弊大于利。
你赞成哪位同学的看法?请说出理由________。
(3)图2中调水路线依次经过我国________平原、________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区。
(4)请简要说明我国大量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原因________。